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冯丹 《地理教育》2010,(1):31-33
高中地理必修2是高中地理课程的人文地理基础,包括人口城市、工农业城市、交通线路等内容。本模块的主要原理集中在各种人类活动的区位条件选择,包括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中工农业区位因素选择、人口和环境关系原理、城市聚落和城市化原理等。其中人口内容放在学习的第一章是知识结构的需要,也是认知人类活动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一、课程标准要求1.课程标准解读了解区域的含义区域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是地理学最常用的基本概念之一。本条标准要求学生了解区域的含义、分类、特征等基本知识,为后面学习区域的差异、区域的发展阶段和区域的联系等内容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城市地理是人文地理的重要知识板块,在新教材必修2模块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首先,城市地理顺承人口地理的内容,因为城市是人们集中生存的聚落,目前世界超过一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其次,城市与工农业生产与地域联系的关系密切,工业化与城市化具有相互促进的关系,而城市化会影响郊区农业的区位选择,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也会影响城市的空间结构;再次,由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很大,地球上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区域便发生在城市,所以城市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也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4.
一、直击高考考点1: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考纲解读】地理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影响农业生产的各要素就是农业的区位因素,不同的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不同的。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就是综合考虑各个因素,依照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原则,对土地利用方式进行合理决策。本考点应作为理解层面的内容,具体要求为两个方面,一是掌握并分析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二是理解各区位因素对农业生  相似文献   

5.
朱爱华  相炜 《地理教育》2010,(11):20-23
一、课程标准要求 1.课程标准解读 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可以从自然条件、自然资源、自然灾害三个方面加以认识。本条“标准”旨在学习自然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一、课程标准要求 1.课程标准解读 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是高中阶段自然地理部分学习的总结和提高,同时为人类正确处理人地关系奠定基础。从空间因素看,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是客观现实;但是从时间因素看,  相似文献   

7.
一、知识构建 本文解读涉及课程标准“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这条课标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第二部分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相似文献   

8.
熊永  徐桂 《地理教育》2010,(7):28-31
一、课程标准要求1.课程标准解读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相似文献   

9.
一、教材分析 在人类的产业活动类型中处于最基础、与地理环境关系最密切的当属农业活动,所以本单元首先介绍的就是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这一节讲述三部分内容:一是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二是农业地域类型。由于世界不同地区的农业区位因素千差万别,不同地区就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农业地域类型,在众多的农业地域类型中介绍了有代表性的三种:原始的热带迁移农业,传统的水稻种植业,现代的混合农业。  相似文献   

10.
一、课程标准要求 1.课程标准解读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首先应明确某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包括自然地理条件(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等)、社会经济条件(工业基础条件、交通条件、人地比例等)以及生产技术和科技水平等。  相似文献   

11.
在人类活动中,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有交通运输、商业贸易和通信等。地域联系对发挥各区域的区位优势,实现区域经济和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经济全球化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各种地域联系方式的发展,特别是交通运输技术的发展,有力地推进了世界商品的循环,大大缩短了世界的距离。由于自然资源分布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不同地域之间产生了人和物交流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李卫华 《新高考》2006,(11):50-53
【重点难点阐释】一、城市的区位因素影响城市具体位置和分布的因素,就是城市的区位因素。一个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受不同因素的影响,不同城市、同一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城市的区位因素有所不同,但都有其区位的主导因素。分析城市的区位因素,应首先分析这个城市刚诞生时是什么原因把它吸引在一定地点的;其次,要分析是什么原因促进或限制了它的发展,这样就能找出主要区位因素。  相似文献   

13.
于蓉 《地理教育》2010,(11):24-27
一、课程标准要求 1.课程标准解读 结合实例,了解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技术是地理科学的现代语言和工具,是地理科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现代地理科学的技术支撑。在高中地理课程中设置地理信息技术的有关内容,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对地理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尤其是应用领域有所了解,从而认识地理信息技术在地理科学研究、社会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一、课程标准要求 1.课程标准解读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展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一、城市的区位因素1.城市起源与出现的条件(1)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促进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农业生产有了一定的剩余产品,这是城市起源的物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刘勇 《地理教育》2011,(11):10-12
一、知识构建 本文解读的是课程标准“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这一课标包括两层含义:知道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以自然地理环境某一要素为例说明它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一、课程标准要求 1.课程标准解读 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本条“标准”关注的对象是自然环境组成要素之一——岩石,要求的重点落在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目的是以物质循环运动的观点看待岩石的形成和演变。根据“标准”的要求,学生要能熟练阅读“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示意图”,同时能绘简单的示意图说明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  相似文献   

18.
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水稻种植业,重点掌握亚洲水稻种植业的区位因素和特点;大牧场放牧业.学会分析阿根廷潘帕斯草原上大牧场的区位优势和建设大牧场的措施;美国商品谷物农业;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等。  相似文献   

19.
程志军 《新高考》2006,(11):46-49
一、重点知识拓展本单元的重点问题是农业区位因素、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工业区位的影响,核心问题是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而不在生产活动本身。教材是本着具体分析两者的相互关系而逐渐展开的。值得注意的是:在人类社会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人类生产活动同样面临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即人们根据当地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特点以及  相似文献   

20.
地理图表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表达工具之一。高考地理的要求是要达到"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以及"论证和探讨问题"四项基本能力,地理图表是维系这四项能力的纽带,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因此,高中地理每部分内容的教学,都应注重地理图表的运用。"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联系"是湘教版必修2第3章第2节的内容,包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