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华书局点校本《史记》是迄今为止最好的整理本,但仍存在诸多错讹。本文结合古代地理材料,对《史记》中两处地名作了考辨,指出了点校本的标点错误,以期对《史记》的整理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2.
中华书局点校本《史记》是迄今为止最好的整理本 ,但仍存在诸多错讹。本文结合古代地理材料 ,对《史记》中两处地名作了考辨 ,指出了点校本的标点错误 ,以期对《史记》的整理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3.
芮文浩 《文教资料》2011,(14):109-110
张元济先生的《百衲本二十四史校勘记·史记校勘记》是极为重要的学术著作,商务印书馆整理本的出版揭示了《史记》的众多异文,然整理本摘《史记》之文时有讹误,张元济先生的校勘成果尚存可商之处,整理本亦有新误。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中华书局校点本《史记》在底本文字,校勘、标点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和失误的检讨,提出编纂《史记》新整理本的初步设想,并从底本,校勘、内容、体例,标点符号,体现现代史记学研究水平等六个方面作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5.
《史记》在流传过程中产生了很多异文,对这些异文的考辨吸收,是《史记》校勘的重要任务。日本学者水泽利忠广核《史记》众本,详录异文,成《史记会注考证校补》一百三十余卷,其中很多材料可以订正今本《史记》。围绕中华书局点校本《史记》本纪部分的正文,参考相关文献,对《校补》进行梳理考辨,揭出《校补》可以改正点校本或对点校本有参考价值的异文,以期有助于《史记》的校勘研究和《史记会注考证校补》的整理。  相似文献   

6.
南宋刻书家黄善夫刊刻的《史记》是现存最早的三家注合刻本,本文利用黄善夫本《史记》与中华书局整理本《史记》进行比勘,撰作札记20余则,展开讨论辨正.  相似文献   

7.
日本学者水泽利忠《史记会注考证校补》中很多材料可以订正今本《史记》.该文以中华书局点校本《史记》为底本,吸收《校补》的相关成果,参考相关文献,对表、世家、列传部分的正文进行考校,以期有助于《史记》的校勘研究和《史记会注考证校补》的整理.  相似文献   

8.
赵生群先生从事《史记》研究三十多年,成果丰硕。其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五个领域:其一为太史公研究,考证司马谈作史、太史公为官名、补证司马迁生于建元六年;其二为《史记》断限与续补研究,考证《史记》记事讫于太初及《史记》亡缺与续补;其三为《史记》取材研究,考证《史记》取材于诸侯史记、《史记》与《战国策》的关系、帛书《战国纵横家书》所载史料不可尽信、司马迁所见书;其四为《史记》编纂体例研究,重点考论《史记》体例、述史框架、《史记》书法、史学理论、纪传体与传记文学;其五为《史记》及三家注文本整理,最大成就即主持修订中华书局点校本《史记》。  相似文献   

9.
《史记》勘误七则梁建邦对于《史记》的点校,中华书局曾作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于是才有了1959年版十卷本《史记》。但是,在翻阅《史记》过程中,仍时或发现其中的一些错误被疏漏。本文所列举的十卷本校勘疏漏,大多为龙川资言《史记会注考证》、水泽利忠《史记...  相似文献   

10.
对中华书局整理本《后汉书》李贤注称引《史记》材料所存在的校点问题,结合有关资料,提出12则作讨论辨正。  相似文献   

11.
《围城》通过方鸿渐的漂泊,借助看似"开放"实则"封闭"的空间转移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及中国知识分子作了入木三分的描绘,多侧面地对所谓文明社会的各种弊端作了无情揭露和嘲讽,使方鸿渐们在不同的世情背景下,呈现出既复杂又真实的人性、人情和人生。  相似文献   

12.
虽然有效教学反思已倡导多时,但并不能无条件地接受它,要在对它本身有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才能真正指导自己的教学。因此,对其概念的梳理和思考是必需的。本文认为有效教学反思是有着多方面涵义的实实在在的概念,其"有效"所言传的是一种"发展"和"进步"的意义,体现了对一种理想状态的追求。具体来说,有效教学反思体现为一种教学反思形态、思维形式、理想和境界以及多指向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13.
苏华 《承德师专学报》2005,25(4):56-56,68
自由是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以及对必然性的利用,是主客观统一的过程;而实践也是同样包含着主客观统一的主客体的统一,即人们利用、改造客观必然性的活动:主体性也是在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克服、改造中得以确立起来.自由、实践、主体性三者为同一概念的不同表述形态,各有侧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性是从自由和实践引发开来的,作为自由和实践的主体在对客观对象的认识、作用和改造中达到的与客体世界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时代”、“地区”和“民族”性类目常常并列列出,归类时可以从有关相近相邻类目的内容划分中找出划分标准;分析主表中注释隐含的划分标准;分析类目包含的主要内容成分判断或参考一些相关类目规定的划分标准,来寻找到合理的归类方法。  相似文献   

15.
《西游记》中的“游”作为希望的载体,对于游者本身的意义,主要在于为师徒们提供了新生的机会,由此引起了师徒们身份的重构,并使他们融为一体。游的“流动性”与“滞”的因素相对举,以及作者对结局的淡化处理,揭示了“游”这个行动所产生的永恒意义。  相似文献   

16.
《颜氏家训·音辞》中"败"、"好"、"恶"三个字的语音在汉语史中有一个演变的过程,其词性、语义也有着相应的变化。经过考察,可以发现"败"、"好"、"恶"语音声、韵、调的发展和更替具有规律性;词性、词义的演变和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上古到中古和从中古到现代,语音演变趋势呈现不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
论“硬新闻”的“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硬新闻”写“软”,成为白热化的新闻竞争中非常重要的新闻业务问题。软化硬新闻,要把理论认识和新闻实践统一到党性与群众性相一致上来,找准党的要求与群众需求的结合点,关键在于确立一个新而巧的新闻主题。硬新闻软化到位的标志,是广大读受看报道。  相似文献   

18.
一直以来,许多研究者忽视了鲁迅写作《阿Q正传》时的思想观点和文艺观点,仅仅一般地根据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中关于农民问题的正确思想来解释阿Q的“革命”问题。事实上,阿Q的“革命”,不过是他的“精神胜利法”在客观环境发生变化后的另一种表现的形式而已。  相似文献   

19.
箕子的“子”不是爵位,商王朝没有子爵。“子”是由王族的姓变为尊称的。箕子是中国第一个称为“子”的思想家。  相似文献   

20.
台湾问题有国内和国际两大因素,台湾问题的解决也要从国内和国际两个层面出发。本文主要是从国际法和国内法两个层面对台湾问题进行法理分析,强调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台湾问题是和平统一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