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妮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22,(2):31-48+187-188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教育论述中得到最广泛关注的命题。历史唯物主义是把握“教劳结合”的重要方法论,只有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对“生产劳动”的解读才能超越一般的物质规定性,走向现实的社会规定性;对“教育”的解读才能避免唯心主义的干扰,客观、准确地认识其在“教劳结合”命题中的定位。在此方法论的指导下,“教劳结合”的原初涵义可以表述为:生产劳动需要与教育相结合,因为教育可以赋能劳动者,既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又从客观上加速社会关系的变革;教育需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因为社会主义制度中的生产劳动能够为劳动者提供展现其体力和智力的机会。这一原意经过后继者的发展,发生了重心转换。教育与生产劳动之间的关系,逐渐由“精神生产能力—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转换为“物质生产能力—生产力”之间的关系。“教劳结合”概念的后期演变仍然遵循着历史唯物主义的客观规律,但其原意中的根本关怀(即“人的全面发展”)有所弱化——“教劳结合”的后继者加大了对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关注。如果只重视宏观层面的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而忽视每一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就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马克思的人的解放的终极理想。在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开...  相似文献   

2.
人类历史,从最低级的野蛮时代经过几十万年到今天的文明社会,全部功绩归根到底都是属于劳动人民的。人类社会文化发展的历史,从最初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到阶级社会里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最后到共产主义社会,又重新更完美,更高级的结合,走着一条“之”字形的道路。这条道路表明,文艺与劳动生产相结合,文艺与劳动人民相结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文艺起源于劳动文艺起源于劳动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根本问题之一这一问题与劳动人民是文化的主人,是文艺的创造者有着直接的关系。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学艺术,在最早的原  相似文献   

3.
<正>人类进入现代社会以后,教育(尤其是劳动者教育)逐渐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过程,教育与生产劳动的关系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状态:它们既作为两个过程相互独立,又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1])可以说,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现代教育和现代劳动发展的必然要求。马克思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是改造社会的最有力手段之一,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是增加社会生产的一个方法,并且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类的唯一方法",把它作为未来共  相似文献   

4.
我们要全面地把握劳动教育的战略地位,加深对大学生劳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在唯物史观看业,劳动创造人,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劳动是社会的人的本质及其体现,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相似文献   

5.
人的教育与劳动力教育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一、教育的对象是人,人是统一的社会实体,人首先是劳动力,因为人不劳动,没有社会生产,人本身就无法生存,人类社会也就不能延续和发展;然而人为什么要劳动,劳动的目的又是为了什么?回答这一问题,这又不能不回到人自身,人正是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劳动,因而人的劳动是生存和发展的手段,人的生存和发展是人的劳动实践的最终目的。若把教育仅看作是劳动力的教育,那就是手段的教育,工具的教  相似文献   

6.
教师的劳动是教育劳动的主体。从其劳动的性质来看,它是社会总体劳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其它各种劳动一样具有共同的社会经济特征。但教师劳动又是社会劳动体系中专门性较强的职业劳动,是为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培养教育人的劳动力再生产的复杂脑力劳动,主要还是属于精神生产范畴  相似文献   

7.
一、大学生劳动教育的认识创新我们要全面地把握劳动教育的战略地位,加深对大学生劳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在唯物史观看来,劳动创造人,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劳动是社会的人的本质及其体现,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马克思主义的这一科学劳动观本身已揭示了劳动教育的社会价值和战略地位。当前我国全面建设的小康社会是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它必然要求全面提升人的综合素质和深度开发人力资源。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  相似文献   

8.
前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三十多年的教育生涯中,创立了以劳动教育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新型教育实践与理论体系。苏霍姆林斯基主张的劳动教育,不是一般所指的只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的劳动教育,而是劳动与教育的内在统一,是以劳动贯穿全部教育的过程。这种劳动教育,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一种新创造。一、从劳动到教育动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高度重视劳动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他们指出劳动是人与动物的最后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在他的著作中对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必然性、必要性、实施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途径及方法,都作了非常深刻的论述。这是马克思教育理论宝库中的重要原理。本文拟就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社会作用问题,谈点学习体会。马克思立足于改造资本主义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推动人类历史前进的高度,提出了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原理。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把教育同物质生产结合起来”,是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十项措施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具体而明确地提出了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对社会生产和培养人  相似文献   

10.
劳动教育的地位、作用归根到底是由劳动在人类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社会主义劳动教育的性质和功能归根到底是由劳动和劳动者在社会主义制度中的地位作用决定的。劳动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性质、功能、目标、任务等基本问题密切联系,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基本目标和内容,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和方式,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稳定重心所在。劳动教育的地位作用并不会因为现代科技对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日益突显而让位于“休闲教育”,以体力劳动为主的新时代劳动教育无论从个体发展的角度看,还是从劳动世界角度看,都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说起劳动教育在人才成长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似乎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从马克思开始,到毛泽东主席都对此问题有诸多论述,可以说早有定论。马克思考察了人类发展的历史,得出了劳动创造了人的科学结论。马克思对劳动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在《资本论》第一卷第53页作了十分明确的论述,他说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是提高社会  相似文献   

12.
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环境、个体素质等多重因素影响下,我国当代大学生的劳动意识普遍淡薄。培养当代大学生劳动意识要采取一系列得力措施。  相似文献   

13.
国外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教育是人类由于劳动分工而从生产劳动中分离出来的一种实践活动,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教育又以其所拥有的最新科学文化知识不断地向生产劳动社会实践回归。20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相继出现的教  相似文献   

14.
劳动是人类生活的基础,人类必须劳动才能获得生存所必需的物质生活资料。在劳动的过程中,人类不断地向高层次发展,劳动使每个人从“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教育与生产性劳动相结合作为我国教育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公民劳动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劳动教育通常被列为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理论前提有待澄清。首先需明确劳动是人的本质存在和发展动力,而教育能够生产劳动能力进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因此生产劳动同教育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只有从这一逻辑链条出发,劳动教育的统筹地位、与全面发展教育之间的关系才能得以成立。在劳动教育实践中存在一些实效性不强的问题,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当前的学校劳动教育难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劳动教育的目的过度重视工具取向而忽视其本体论价值;劳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以体力劳动为主,忽视了体脑结合;劳动教育的实践环境以基础场所为主,脱离了大工业生产的劳动背景。因此,学校劳动教育应发挥其独特功能:一是从学理层面看,树立一种大劳动教育观;二是从政策角度看,始终注重对社会主义劳动者的培养;三是从现实需求看,综合考量体力劳动的现实占位与劳动教育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16.
党和国家作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决策。科教兴国,教育为本;振兴经济,关键在科技,基础在教育。教育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担负着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合格劳动者和各级各类专门人才的重要责任。马克思指出:“教育会生产劳动能力”。而当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真正实行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时候,产出的不仅是人才,还有人才所创造的财富。 一、马克思主义教育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出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马克思根据社会生产和劳动分工的学说,及其对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分析,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论证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大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并且断定:“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教育会生产劳动能力”;“生产劳动和教育的早期结合是改造现代社会的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马克思的论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教育经济思想中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出生产力”的理论基础。 列宁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出生产力”的思想。他于1897年在《民粹主  相似文献   

17.
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实践活动的丰富,以及科学技术和生产力高度发达,人的社会实践已不限于生产活动一种形式。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扩大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更符合当代教育和社会实际。从认识论角度阐述教育过程的间接性、选择性、有序性、激烈性、削弱性;从教育与社会实践的关系,说明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并进一步从教育的目的、个性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现代教育实践论证“教育必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教育与社会实践的关系,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本文试图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从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来看,教育有两个职能:传递社会生活经验和传递社会生产劳动经验.在人类社会刚刚开始形成时,教育的内容主要是生产劳动经验.随社会的发展,生产劳动经验日益增多,各种生活习惯、行为规范和原始宗教仪式也日益增加.这些习惯、准则和仪式是维持和发展原始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因素,因而也就成了教育的重要职能之一.这里的社会生活经验从其内容上看主要就是进行德育教育,所以我们说,重视德育从原始社会便开始了.到阶级社会,由于教育的阶级性使为统治阶级服务的职能加强了.因此,就更加重视德育.  相似文献   

19.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现代教育的一大特征,是我国教育方针的一个重要构成要素.本文就这一命题的提出与发展过程以及它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地位、作用进行简要分析.(一)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针对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而言的,是资本主义工业化大生产中提出来的一个命题.原始社会的教育溶合在生产劳动过程中,成年人在生产劳动中教育下一代,青年人在生产劳动中学会生存.这时没有出现学校,当然也就没有完全意义上的正规教育,或者说教育尚未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子系统,教育与生产劳动是一种天然的结合形态.  相似文献   

20.
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若干问题的思考辽宁教育研究院刘国瑞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人类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机器大生产阶段后,对人的素质要求不断提高的客观产物。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对此也有许多极其深刻的论述。1934年毛主席在苏维埃教育总方针中就已明确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