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东教育》2003年9月第25期“创新教育百例”栏目上刊登了高青县中心小学焦明老师的《“牛顿是个三心二意的人!”》一文,文中谈了焦老师评判李会童同学答卷中一题目时的做法和一些看法。针对学生一个意想不到的答案,老师毫不犹豫地打了个“大大的红对号”,还特批三个字“想得好”。老师是尊重了学生知识背景、生活阅历、  相似文献   

2.
当香港回归祖国之际,拜读本刊1997年第6期趣味数学栏目中的《结果都是1997》一文,感到题目创意新颖,确实令人回味无穷,很有纪念意义。但同时也发现文中所给出的部分答案并不符合题目要求。下面谈一谈我们对这个问题的一点粗浅认识,供广大读者参考。原题:如果在若干个1组成的一行数的适当位置添上运算符号或括号,使其计算结果是1997,并且所用的数字个数最少。文中所给出的答案是:  相似文献   

3.
《中国语文天地》1988年第4期和1989年第1期先后刊登了吕友仁先生和王静宇先生关于刘禅之“禅”的两篇文章,题目分别为《刘禅之“禅”的读音》和《也说刘禅之“禅”》(后者又见《文摘报》1989年3月16日第7版)。关于“禅”的读音,两文看法不一,都认为应读shàn,而不读chán。但在释义上,两文却存在着分歧。吕先生认为:“刘禅之‘禅’是禅让之禅”。其主要根据有二:一是《三国志·杜琼传》所载谯周对“禅”的释义:“后主讳禅,其  相似文献   

4.
本刊1997年第9期刊载的《电表类型判断题两题》(以下简称《两例》一文提出用“去表法”判断电路中未知电表的类型,并由此解答了两个实例.笔者以为,用该文中所介绍的“去表法”判断电路中未知电表的类型,答案可能是不确定的,因为“去表法”并不能完全解答类似的题目.现举例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5.
笔者新近发现一篇三家杂志同时刊登四位作者分别署名的文章,感触颇深。在贵刊的1997年第11期中刊登了《教师要深入思考“思考题”》一文。该文思考得全面,举例也很典型,是篇优秀的文章。作者署名为:江苏如皋市沈长生。而在1997年的《读写算》教研第6期(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学研究中心与湖北省荆门市教育委员会主办)中也刊登了同样的文章。作者是沈玉华与沈长生。后来笔者在97年第11期的《小学教学》(河南教育社出版社)中也看一篇同样的《教师要深入思考“思考题”》一文。该文作者也是  相似文献   

6.
刊登在贵刊1997年第12期解题技巧栏目的《用穷举列表法解题》一文中有这样一个题目(为清楚起见,笔者特意将原题目抄上):“为了迎接元旦,某校进行大扫除。其中有10个学生去擦玻璃,每人所擦玻璃的块数中都有“7”字。他们一共擦了100块,10个人各擦了多少块?”题目创意新颖,思考性强,颇有趣味。但读后发现作者对题目的分析与解答还欠彻底。穷举列表法要求无重复、无遗漏地把适合条件的所有情况一一列举出来。而作者的分析与解答没有列举出适合题目要求的全部情况,只给出了部分答案,忽略了另外一种情况。下面是我们对文中题目的分析与解答,仅供广大读者朋友参考,并与隋孝功老师商榷。  相似文献   

7.
贵刊在1999年第2期“问题争鸣”栏目中,刊登了李瑞亮老师的《体积容积原材料体积》一文。文中李老师对统编教材五年制数学第十册22页和义务教材五年制数学第十册83页的题目提出与统编教材的教学参考书和义务教材的教师教学用书不同的解题方法。题目是:下图是一根钢管,求它的体积。(单位:厘米)  相似文献   

8.
河南大学《中学语文》一九八四年第四期刊登了邓建烈选编的《<概念间的关系>练习题及答案》;第五期又刊登了署名杨声耀的“读者来信”。杨对邓选编的部分习题的答案提出了不同看法。比如“担、斤、两”这组概念,杨认为应用左图表示(邓则用右图表示)。  相似文献   

9.
本刊1981年第2期刊登的《求轨迹方程的几个常用方法》一文例2的分析“不全面”、“答案有遗漏”。例2(假定a≠0)应分为a>0和a<0两种情况讨论:  相似文献   

10.
本期辩论材料: 2003年第8期,我们在“阅读广场”栏目刊登了卡尔维诺的《所罗门的忠告》(见第11页)一文。文中,仆人用他20年的辛勤劳动所换来的报酬买了三个忠告,也因此而避  相似文献   

11.
翻开《数学大世界》(小学中高年级辅导版)2004年第1~2期,在“名师指点”栏目中,刊登了广西柳州谢益秋老师的《利用灵感思维解题》一文,文中列举了一道例  相似文献   

12.
1989年第7期《湖南教育》刊登了杭州大学教育系教授朱作仁先生的一篇文章:《汉字现代化研究与小学识字教学》(以下简称《汉》文)。我们对其中的有些问题有不同看法。编者在该文的按语中希望大家“参加讨论”,因此想谈谈个人浅见。  相似文献   

13.
近读贵刊1997年第9期刊登的《〈还有三个答案〉之我见》一文,文中对寻求一个趣题的答案进行了分析推理,推理的思路是对的,深受启发。但推理过程中的表达式欠正确。摘录原文如下:“为便于分析,先将此题变形为:  相似文献   

14.
林桂平 《历史学习》2004,(11):12-13
《历史学习》2003年第5期“有求必应”栏目中有这样一道习题(注:这道习题在复习资料中出现频率比较高,题目大体雷同,而答案却不一):  相似文献   

15.
《语文月刊》在2011年第9期刊登了郭锐老师的《"呼之欲出"误用了》一文,在2012年第4期又刊登了胡礼湘老师的《"呼之欲出"并不是"即将出现"》一文。两篇文章都对"呼之欲出"这个成语用法进行了纠误,例举了很多媒体误用"呼之欲出"的句子,我在此就不再赘述,两篇文章共同的观点就是"呼之欲出"这个  相似文献   

16.
秦建辉 《物理教师》2005,26(9):0003-F0003
本刊2000年第11期和2003年第5期分别刊登了《何谓“含沙量”》和《再议“含沙量”》两篇文章,两文都讨论了如何计算河流的含沙量问题,由于对“含沙量”理解的不同,以致产生了不同的计算方法,得到了不同的结果,特别是在《再议》一文中,给出了四种不同的计算方法,但到底哪一种方法正确。却没有明确。  相似文献   

17.
贵刊1997年第1期刊登了《还有三个答案》一文,深受启发。当 a=1,2,4,6,8时,尽管无解,应该也稍作分析。本文中既无说明,又无分析,我认为这是本文的美中不足。我试者用推理的方法解答此题,倒符合小  相似文献   

18.
在 1 997年的第 1 1期《北京文学》的“世纪观察”栏目中 ,刊登了王丽等同志的三篇文章 ,即《女儿的作业》(邹静之 ) ;《中学语文教学手记》;《语文教育的悲哀》(薛毅 )。之后 ,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又组织了座谈 ,紧接着 ,北京、上海和一些省市的很多报刊也开辟专栏讨论语文教学问题。在此期间 ,上海的一位市民将《新民晚报》上转载的上述三篇文章寄给李岚清副总理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立即组织此项调查 ,调查曾到过我省。上述的三篇文章及一些论者 ,均认为语文教学从教材、教法到考试都存在着严重问题 ,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正…  相似文献   

19.
贵刊在1999年第3期上有刊登了《一道竞赛题的第四种解法》一文。(以下简称Ⅱ文),这种解法值得商摊。这篇文章源于贵刊1998年第1期上的《有多余条件的应用题的解法》一文(以下简称Ⅰ文》。原题是1996年小学敫奥赛试题中的一道题目:“龟兔进行万米赛跑.兔子的速度是龟的5倍.当它们从起点一同出发后.龟不停地跑,兔子跑到某一点开始睡觉。兔子醒来时,龟已领先5000米.  相似文献   

20.
人教社1995年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六册)第80页,有这样一道思考题:“找出下列每行数的排列规律,在()里填上合适的数。……(4)8 24 12 36 18()()”广西《小学教学参考》1996年第4期刊登的周应斌《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部分思考题试析(二)》一文认为,这道思考题的答案是:“(4)的规律是:第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