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桂枝  王艺霖 《科教文汇》2020,(13):163-165
通过对某特殊高职院校视障学生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根据测得的数据调查与分析视障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发现,视障生心理健康状况在家庭经济状况和家庭氛围上存在显著差异,与家庭氛围呈显著正相关,即家庭氛围越融洽,心理健康状况越好,这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2.
贾鹏 《科教文汇》2009,(26):44-44,56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作为高校中的特殊群体,与非困难生群体相比,在许多问题上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看法,通过调查问卷分析,我们对这两个群体的特性进行了相关研究,通过比较,加深了对这两个群体的认识。为更好地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学新生心理健康与人格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大五人格问卷简易版(NEO-FFI),对514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本研究表明理工科院校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在性别上差异不显著,文理科差异显著;②人格方面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文理科之间存在显著差异;③心理健康状况和人格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其中大五人格中的神经质维度和心理健康状况的各个因子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大五人格中的严谨性、宜人性、开放性和外向性维度和心理健康状况的各个因子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结论:大学新生的人格状况和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4.
唐小爱  苏学英 《科教文汇》2013,(20):136-137
普及化背景下,高中学习困难问题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与重视。为了提出有针对性的教育对策与措施,自制问卷调查表,对普通高中学习困难学生群体进行调查。了解并分析学习困难学生的基本特点、性别差异、年级差异等现状,揭示存在的学习困难问题,并初步提出积极探索高中学习困难学生的帮助机制、加强高中男生的教育管理与学习指导、建立学习困难档案进行跟踪教育等建议措施,以改变高中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现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江西省高中各年级、不同性别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为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整体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江西省3000名高中生,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进行评价。结果:学习焦虑因子上不年级间有显著性差异,高二年级的学生学习焦虑程度最高,其次为高一,最低为高三,在其他因子上不同年级没有显著性差异;女生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及恐怖倾向的得分均显著高于男生,在其它因子上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高二是一个关键期,较之高一与高三更易出现问题;女生较之男生更易出现问题,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针对学习焦虑这类重点问题,采取有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分析高师女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日常咨询档案对高师女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高师女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较好;大一女生心理健康水平最高,不同年级学生在躯体化、抑郁、敌对、恐怖等因子得分上有显著差异;女生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人际、情绪、学习、人格和抑郁等方面。结论要重视女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引导她们走出心理误区,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7.
研究特殊群体积极人格培养的有效路径。使用自编《特殊群体筛查问卷》从大学生中筛选出特殊群体,运用针对不同特殊群体的不同辅导方案,培养他们较为缺乏的人格品质。SCL-90前后测T检验发现,学习问题群体除了冲动因子其它因子分均比原来显著下降;经济困难群体原得分较高的社交退缩和依赖因子显著下降。网络成瘾、恋爱受挫和心理问题群体的全部因子都有显著下降。通过培养特殊群体积极人格可以显著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高校应从对待特殊群体的态度、搭建平台及创设积极健康的心理氛围3个方面着手,培养特殊群体形成积极的人格品质,从而使他们达到有效应对自身问题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科技风》2015,(22)
在我国,中职生是一类特殊的群体,其前期求学生涯并不顺利,且又处于青春发育期,其生理、认知、情感、意志、自我意识在迅速发展。在这个人生中发展最迅速、最旺盛、最关键的时期,其心理健康易出现问题,因此很有必要对其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深入了解并采取措施加以引导。本文作者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所在学校的中职生进行了心理健康的研究,通过分析问卷,发现了很多中职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并对其形成原因和应对措施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9.
由于大学新生较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和受到心理问题的困扰,因此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解我校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对我校2006级新生进行了调查分析,经过对结果的调查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我校2006级新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良好.2、我校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强迫症状、人际交往问题、情绪困扰、神经衰弱症状、躯体症状.3、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和家庭来源差异.4、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其对专业的满意度呈正相关关系.5、各学院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不太平衡的.  相似文献   

10.
《内江科技》2019,(11):144-145
本文采用SCL-90问卷对102名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整体心理健康水平较低,突出表现为人际关系敏感、思维偏执和强迫、情绪困扰严重等。性别、生源地这两个因素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没有明显影响,而年级和父母状况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