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9年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调整了全国的学科点,将"世界文学"学科点与"比较文学"学科点合并,组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新的学科点,使之成为中国语言文学八个二级学科点之一,并规定全国师范院校用"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新课程取代原来的"世界文学"或"外国文学"旧课程.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比较文学跨文化对话中的互证与互识问题、作为文化批评话语的全球化与本土文化回归问题、外国文学作家作品研究的创新与文学翻译及传播问题、当前文学批评的意义及学科建设问题等四个方面,分析了近年来比较文学研究现状,并对在湖南科技学院召开的湖南省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作了综述性的报道.  相似文献   

3.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的《外国文学史》(欧美和亚非两部分)或《世界文学史》与《比较文学概论》是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专业的基础课程。为了促进该学科教学的深度改革,郑州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的教师们希望用笔谈的形式,写出每位教师在教学改革中经验,以便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4.
从《新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读本》一书中,看到了比较文学学科发展中新的走向,以及面临的难题和困窘。并从——以"弱关系"为比较文学的"跨学科性"正名、"比较的时间""比较的空间":给比较一个坚实的理由,两个方面来试图理解书中为比较文学学科所面临的问题提出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5.
学科建设是一项需要持之以恒地常抓不懈的工作。民族高校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应遵循"坚守与突破"的思路,做出特色、突出优势,突破被忽略、被边缘的困境。民族高校学人应做好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设8个二级学科的研究与建设工作。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和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是一种唇齿相依、互相依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一方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有关理论、方法、理念、思路运用到其他二级学科研究中,可能促进这些学科在传统研究领域之外开拓出新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领域,从而产生新的研究成果,还可以打破专业甚至学科界限和壁垒,跨专业跨学科组建科研团队;另一方面其他二级学科研究中所获得的新成果,又可反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的发展和建设。  相似文献   

6.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建设中面临一些问题,引发学者们的争议,诸如什么是比较文学,世界文学的合法性,二者合并是否合理等。尽管如此,“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建设取得了很大成效。而培养比较视阈,建立自觉的比较意识,是文学研究在全球化、多元化时代需要具备的必要素养。  相似文献   

7.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的世界文学史与比较文学是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专业的基础课程。多年来,本学科的教师们潜心教学,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实践,丰富教学内容与方法,探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为了促进该学科教学的进一步改善,郑州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的教师希望用笔谈的形式,写出每住教师在教学改革中的经验,以便于相互取长补短,提高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8.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是各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外语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也是近年来各高校大学生比较钟爱的一门选修课.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讲授比较文学的基本理论,展示多姿多彩的世界文学,而且要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向学生进行深刻形象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高校中文本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出现多种明显的不良走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课程目前所遭遇的困题,其中最为严峻的是:比较文学教学的理论化与空洞化,外国文学教学的线条化与零散化。扭转这种不良倾向,成为学科健康长远发展的关键。基于此,文章提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课程内容互渗式教学改革模式:让外国文学全面渗透比较文学教学,使比较文学的理论建立在文学史的基础上,冲淡比较文学的理论化,克服比较文学的空洞化;让比较文学观念深入到外国文学课堂,使外国文学教学打通不同国度、不同时期乃至不同学科,形成混融一体的知识体系,打破外国文学教学隔绝零散的状态。  相似文献   

10.
《姚君伟文学选论》走出了一条中国比较文学学者正确而且值得推崇的治学之路;彰显了外国文学研究中的“问题与文本”并重的本体意识;展示了作者构建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理论自觉与高度。这是一本学术性高、典范性强且必将为构建中国学术气派而作出贡献的个人学术文集。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试图通过对韦勒克《文学理论》中“总体文学、比较文学和民族文学”一章的详细解读,重新审视“比较文学”概念的源起,并对以“文学性”捍卫比较文学纯洁性的研究视域给予了批判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比较文学定义包含各种跨界的文学关系的维度,也包含世界文学的维度。在具体的比较文学实践中,世界文学着眼于世界范围内文学的自主生成和内在统一性,对文学共同规律的探讨建立在像文类、思潮流派、母题等文学内部因素的整合与统一上。世界文学的维度凸显了文学自身的纯粹性和尊严,并担负着弘扬世界主义的使命。中国本土的世界文学资源异常丰富,如世界文学观念意识,世界文学史写作,大学中文系世界文学学科史等方面,都成就卓著,对其认真加以提炼,将有可能构建新的比较文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20年代创办的《大公报·文学副刊》,十分重视文学翻译理论。文章主要从译者、译作与文学翻译的标准等方面展开论述,以《大公报·文学副刊》这一探讨文学翻译问题的公共空间为研究对象,阐述了译者自身素养与态度、译作的选择、文学翻译的规范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1997年学科调整后的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在信息一体化的全球化氛围中,再现勃勃生机,很快从原来的危机状态下走出,经过几年发展,硕士、博士、博士后流动站三级体制得以完善,全面拉动了该学科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深层进展。但学科合并后的高层次整合并不理想,两个老学科之间的关系多有争议,教学中的具体问题依然不少。文章就学科合并及合并后的外国文学教学改革的理论依据、理念目标、教学新模式建构以及近年来的教学改革试验谈一点自己的认识和思考。  相似文献   

15.
世界文学(Weltliteratur)理念,自1827年歌德提出至今,引起了世界各国专家学者的阐释和理论分析,导致了世界文学理念的嬗变。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学科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世界文学理念的形成启迪了比较文学的产生并成为后者的理论基础;比较文学的发展为世界文学的理念拓展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和理论方法,进而促进了世界文学理念的深化和嬗变;而世界文学理念的嬗变.又反过来促进了比较文学学科的纵深发展,并成为了比较文学的重要主题。比较文学学科几次面临危机,而其每次走出困境,在很大程度上都得益于世界文学理念的嬗变对其的启迪和不断推动。因此,世界文学理念的嬗变,对比较文学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现代学术体系分科日益细化,每个学科都有本学科的“经典”。这些在本学科范围内具有权威性的著作,构成了本学科知识的基础与基本框架:阅读并熟悉这些经典,对于每一个研究者与学习者都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在如今的高等教育中,阅读经典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以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阶段的世界文学课为例:该课程虽强调了经典的重要性,但讲授内容仍以文学史的介绍为主,经典作品作为文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来介绍,而对经典作品的文本细读分析却很欠缺。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三个方面总结了周作人与世界文化之间的联系:作为文学家,他提倡“人类的文学”;作为翻译家他大量译介世界各个民族文学与文化方面的作品,丰富了我国现代翻译文学的宝库;作为评论家,他将中国文化与世界其他民族的文化进行对比研究,从而指出我国传统文化的弊端,为新文学的进一步发展开辟道路。  相似文献   

18.
《襄樊学院学报》2010,31(1):F0003-F0003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在2003年被确定为襄樊学院重点学科,同年该学科被湖北省教育厅确定为增列建设硕士点,2006年,通过了继续建设的复审验收,2007年,被湖北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立项建设重点学科,学科点负责人为李定清教授。  相似文献   

19.
方汉文教授新近主编出版的《比较文学教程》,立足“世界文学新建构”语境更新比较文学学科新规范,提出“新辨证论”及中国义理、辞章与考据等方法建立中国化理论体系,正面比较文学学科发展史的观念分歧与实践问题,拓展跨文化、多元对话视野进行历史反思与认定.全书具有前瞻性、融通性、系统性、深入性等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20.
陆剑萍 《英语广场》2020,(27):39-41
互文性是比较文学研究的重要方向,是指文学作品本质上对其他作品的吸收和转化。文学作品之间具有一定的共通性,可以借助对一种文学作品的研究,剖析出另一种文学作品的特征。本文以阿瑟·米勒的《推销员之死》和大卫·马梅特的《拜金一族》为例,通过分析二者的互文性关联,对英美文学的研究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