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兵 《老年教育》2009,(8):12-12
伴随着红军长征胜利的脚步,以红五星八角帽为标志,庄严威武、风采独具的中国工农红军军装样式,迅速传遍了全中国。1936年斯诺为毛泽东拍摄的那张著名的军装照,更是将八角帽和中国红军的威名一齐传扬到全世界!  相似文献   

2.
遵义会议是党和红军摆脱困境,争取生路,解决指战员军事路线分歧,增强凝聚力、战斗力的迫切需要。毛泽东的影响力及他对其他领导人的思想转化工作和正确方略,周恩来、朱德等党和红军指战员立场的转变,以及通道、黎平和猴场会议等,为遵义会议的必然成功奠定了基础。中共与共产国际失去联系,毛泽东参加长征及保有领导职务,派遣中央苏区的是周恩来而不是张国焘等偶然性因素,使会议得以顺利而又成功地召开。  相似文献   

3.
埃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中不仅客观真实地报道了中共苏区的发展状况,而且精心地描写了红军指战员的光辉形象。作者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共性描写与个性描写、重要人物描写与普通人物描写、特定场景表现与细节描写、客观人物描写与作者主观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刻画了红军指战员的生活状态、战斗意志与内心情感,展现了这些无产阶级革命者真实的生活面貌和崇高的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4.
一九三五年二月,中央红军从川南渡江没有实现,转进滇境后,在“扎西会议”上,决定选拔一批红军指战员,组建红军川南游击纵队,配合红军主力战略转移,进而赤化川南,当时“称川南红军”。它在川滇黔边区转战十余年,不但完成了牵制任务,而且播下了从未熄灭的革命火种,开辟出游击区域,发展了游击战争,具有时间长、作用大、影响深三大特点。下边我们试图从川南红军的产生、作用和历史意义三个方面加以考察。  相似文献   

5.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是不容否定的。遵义会议后,毛泽东虽然没有担任党和红军的主要领导职务,但也是中央领导集团中的核心人物,在党和纪军的重大决策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并得到广大党员和红军指战员的衷心拥护和支持。  相似文献   

6.
中央红军创始人毛泽东,是促成遵义会议成功召开的孵化器;军委总负责人周恩来,是遵义会议成功召开的枢纽和关键;红军总司令朱德的强硬表态,是促成遵义会议成功的强大推进器;绝大多数参会红军指战员的态度和立场,对遵义会议形成正确的决议及其成功召开,起了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长征路上     
1934年10月,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8万余人,被迫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了两万五千里长征。英勇的红军战士爬雪山、过草地,历尽艰难险阻,终于在  相似文献   

8.
《记一辆纺车》一课第四节有一个句子,值得商榷。开垦南泥湾的部队甚至能够在打仗练兵和进行政治、文化学习而外,还能够纺毛线给指战员做军装呢。(黑点引者加)这是一个单句,其谓语是连动式复杂谓语。该句的基本成分是“部队纺毛绒做军装”,谓语“纺”前有五个状语,假如用图解法分析,则状语的重复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9.
红军本色     
在中国革命史上,江西兴国县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第二次革命战争时期,23万人的兴国县就有8万余人参加了红军。这片神奇的土地,孕育出54位开国将军,因此被誉为“红军县”、“将军县”……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我们走近几位健在的兴国老红军,重温那一幕幕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历史画面,感受红军战士惊天地、泣鬼神的大无畏革命精神,领略到不变的红军本色!  相似文献   

10.
1935年10月,毛泽东率领的中央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至此,中国革命掀开了新的一页。当时,遭到王明极左路线打击迫害的一大批陕甘根据地领导人、红军指战员,正被关押在瓦窑堡的黑牢,他们的命运危在旦夕。是毛泽东的一声“刀下留人”,使这些人免于深冤历史,从而死里逃生,重见天日! 在这些获救的人中,有一位18岁的红军指挥员黄罗斌。他本  相似文献   

11.
中国工农红军从一九三四年十月到一九三六年十月,进行了伟大的战略转移,即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甘肃在红军长征经过的十多个省份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从一九三五年八月红二十五军进入甘肃到一九三六年十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会宁、静宁地区胜利会师,先后历时一年两个月,红军指战员的足迹踏遍了从陇南山区到陇东高原的广大地区,向甘肃人民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建立革命政权,发动群众开展斗争。党中央在甘肃召开了俄  相似文献   

12.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鄂豫皖红军在失去上级党的联系、面对国民党10余万正规军的"清剿"等异常艰难的情况下,在三年游击战争中,坚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广泛开展统一战线,实行机动灵活的战术和创建党政军一体的便衣队武装,取得了鄂豫皖三年游击战争的胜利。  相似文献   

13.
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途中的最惨重失败,是‘左'倾错误路线领导下的错误实践,对红军产生了极大的震撼.作为萌芽意义上的思想解放导火索,湘江战役以残酷事实和血的教训,教育唤醒了红军广大指战员,使人们不仅在革命胜利时认识到了毛泽东的正确,而且在革命失败中进一步认识了毛泽东的正确,从而为结束‘左'倾错误在中央的领导和毛泽东的复出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4.
面对中央苏区经常性爆发的各种传染病的威胁,苏区红军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成立了相关的医疗机构,加强对卫生防疫工作的领导和监督,使得整个红军的卫生防疫工作逐渐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展起来,有效推动了红军的卫生防疫工作逐步走上正轨;同时进行卫生防疫工作的宣传和相关知识的普及,广泛动员指战员积极参与卫生防疫,并制定了相关的规章制度,保障卫生防疫工作的实施.虽然当时的有些做法显得比较原始和简单,但它们确实起到了防止中央苏区传染病的大规模爆发和流行,对保障红军和苏区百姓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从网上得知,上海有位历史教师叫邓玉平.为了缅怀曾当过红军已辞世十多年的父亲、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她非常执著地要循着父亲的足迹走一遭。2004年暑假,她背起行囊,终于实现了这一夙愿。邓玉平此行路:漫漫,途经川、甘、陕三省近10个城市60余个城镇.访问了十几位红军老战士.走访了各地党史办.参观了50余处革命旧址.搜集了大量红军长征资料.写下了14万多字的访问日记.被沿途的一些媒体称为“重走红四方面军长征路的第一人”. 虽然时过境迁。重走的艰辛岂能与父辈的真走相比。不过邓玉平也遇到了水土不服、高原缺氧等严峻挑战。途中还被毒草严重扎伤,至今已过去了近两年腿脚还行走困难.但她当时并未因此消磨意志畏缩不前。而是勇敢地坚持走完了红四方面军长征路线,留下了新时代精彩的另一种长征故事。 是什么力量,引领、支撑着邓玉平这样去做?她说:“重走长征路,就是在走近心中珍藏已久的渴望,就是要在平凡的日子里寻找一种伟大的精神;就是要在理想和信仰的征程中,去感情生命的意义。”一位香港朋友给邓玉平发短信说:“山水动,不如心动,千足途,不如心途。回首万余公里,是谁的脚步,感动了万千人的心扉?” 我们说,这感人心扉的脚步来自英勇先辈们,也来自邓平玉们自己。我们钦佩邓玉平老师的勇气和毅力,故而特别的请邓老师写了一组文章由本刊发表,以便与更多读者朋友一起,用心追着选辈的足迹去,感受伟大的长征精神。  相似文献   

16.
要想把握记叙文的内容,理清记叙的要素是关键的一点。记叙的要素有六点,即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这六个要素都找出来了,课文的内容、条理就容易把握了。如《老山界》一文中,时间是从某一天的下午到第二天的下午;地点是在老山界的整个山路上;人物是红军某部的干部和战士;事情的起因是红军总部决定翻越老山界;经过即红军指战员是怎样历经艰险翻越老山  相似文献   

17.
季石 《老年教育》2014,(2):11-13
贺龙率军声东击西 陈诚顿时晕头转向 1935年11月19日,湖南桑植县刘家坪。红二、六军团的两万多名指战员从这里开始长征。此时,中央红军已胜利到达陕北。蒋介石调集140多个团的兵力,围攻长江以南仅存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妄想聚歼红军三大主力之一的二、六军团。  相似文献   

18.
从网上得知,上海有位历史教师叫邓玉平,为了缅怀曾当过红军已辞世十多年的父亲。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她非常执著地要循着父亲的足迹走一遭。2004年暑假,她背起行囊,终于实现了这一夙愿。邓玉平此行路漫漫,适经川、甘、陕三省近10个城市60余个城镇,访问了十几位红军老战士。走访了各地党史办,参观了50余处革命旧址,搜集了大量红军长征资料,写下了14万多字的访问日记。被沿途的一些媒体称为“重走红四方面军长征路的第一人”。 虽然时过境迁,重走的艰辛岂能与父辈的真走相比,不过邓玉平也遇到了水土不服、高原缺氧等严峻挑战,途中还被毒草严重扎伤。至今已过去了近两年腿脚还行走困难,但她当时并未因此消磨意志畏缩不前,而是勇敢地坚持走完了红四方面军长征路线,留下了新时代精彩的另一种长征故事。 是什么力量,引领、支撑着邓玉平这样去做?她说:“重走长征路,就是在走近心中珍藏已久的渴望,就是要在平凡的日子里寻找一种伟大的精神:就是要在理想和信仰的征程中,去感悟生命的意义。”一位香港朋友给邓王平发短信说:“山水动,不如心动;千足迹,不如心迹。回首万余公里,是谁的脚步,感动了万千人的心扉?” 我们说,这感人心扉的脚步来自英勇的先辈们,也来自邓玉平们自己。我们钦佩邓玉平老师的勇气和毅力,故而特别约请邓老师写了一组文章由本刊发表,以便与更多读者朋友一起。用心追着先辈的足迹去,感受伟大的长征精神。  相似文献   

19.
从网上得知.上海有位历史教师叫邓玉平.为了缅怀曾当过红军已辞世十多年的父亲、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她非常执著地要循着父亲的足迹走一遭。2004年暑假。她背起行囊,终于实现了这一夙愿。邓玉平此行路漫漫.途经川、甘、陕三省近10个城市60余个城镇。访问了十几位红军老战士.走访了各地党史办。参观了50余处革命旧址.搜集了大量红军长征资料.写下了14万多字的访问日记.被沿途的一些媒体称为“重走红四方面军长征路的第一人”。 虽然时过境迁.重走的艰辛岂能与父辈的真走相比.不过邓玉平也遇到了水土不服、高原缺氧等严峻挑战。途中还被毒草严重扎伤.至今已过去了近两年腿脚还行走困难。但她当时并未因此消磨意志畏缩不前。而是勇敢地坚持走完了红四方面军长征路线.留下了新时代精彩的另一种长征故事。 是什么力量,引领、支撑着邓玉平这样去做?她说:“重走长征路,就是在走近心中珍藏已久的渴望。就是要在平凡的日子里寻找一种伟大的精神;就是要在理想和信仰的征程中,去感悟生命的意义。”一位香港朋友给邓玉平发短信说:“山水动,不如心动;千足迹.不如心迹。回首万余公里.是谁的脚步,感动了万千人的心扉?” 我们说.这感人心扉的脚步来自英勇的先辈们。也来自邓玉平们自己。我们钦佩邓玉平老师的勇气和毅力.故而特别约请邓老师写了一组文章由本刊发表。以便与更多读者朋友一起.用心追着先辈的足迹去.感受伟大的长征精神。  相似文献   

20.
三、热爱红军帮助红军苏区的共产儿童团员们,和红军有着天然的感情,广大儿童团员在支援红军和帮助红军中做了许多力所能及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