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对弱势群体进行宪法司法保护的特点主要有:手段越来越突出,使其权力规范化和国际化,进行倾斜性保护,对司法体系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2.
弱势群体是指由于某些自然或社会原因而使得其权利处于不利地位的特定群体。对弱势群体实施宪法保护具有充分的正当性基础,并要基于以人为本、公平正义、特别保护等原则。当前许多国家已经在不同程度上建立起对弱势群体的宪法和法律保护制度,从我国来看,弱势群体权利的宪法保护制度则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正进入社会转型期,由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长期不平衡,导致社会弱势群体的出现并呈日渐增多的趋势,这种现象对于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具有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必须从立法、执法和司法等方面实现弱势群体的权利保护,为其构筑体系化的法律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4.
不论是从伦理视角、教育视角,还是从政治视角,对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救助都有着深刻的正当性。它是人道主义的彰显、受教育权的要求、教育公平的寻求、社会稳定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在数字时代,因大数据等科技工具带有区别对待的弱点、其幕后操控者具有隐蔽性、数字行业追求效率及经济等原因,数字弱势群体的宪法性权利亟待得到强有力的保护.应基于赋权理论确立数字宪政的保障理念;参考国外经验,联合立法、政府、社会三层次的力量,针对性采取措施;通过完善立法解释、整合公共服务资源以及建立行业规范等方式构建保障体系;改善仅凭市场调控数字行业的现状,回应法学的时代命题,保护数字人权.  相似文献   

6.
学生作为弱势群体的权利保护问题管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永柏 《教育探索》2005,(12):27-2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关注社会弱势群体,保障弱势群体的权利。学生因年龄和相关的生理因素、自主能力以及在学校中所处的地位而天然地成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在学校中,他们的合法权益屡遭侵犯,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为此,必须从观念上、制度上、法律上采取有效的措施,切实保护好法律赋予给学生的各种权利.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弱势群体问题也日益凸显,并有逐步发展的趋势。对弱势群体权利进行保护,既是人权保护和法律正义的体现,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通过拟对弱势群体的法学定义和弱势群体权利保护的法理基础的探讨,提出自己的看法,以期对这一社会问题的解决有所帮助,进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法治进程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平等既是宪法的价值,又是法律适用的原则,还是一项具有具体内容的基本人权。平等分为机会平等和结果平等两方面,但其本质是权利,或叫机会平等。各国宪法都将平等规定为基本人权,绝大多数国家的宪法都规定了对平等权的司宪保护。朱应平博士的《论平等权的宪法保护》探究了平等权的司宪保护机理并探讨了怎样通过司宪保护我国的平等权。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弱势群体问题也日益凸显。对弱势群体权利进行保护,既是人权保护和法律正义的体现,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笔者提出对弱势群体权利进行保护的立法、执法、司法、法律援助和自我保护五位一体的制度构建,以探求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第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内容符合我国当前的国情。特别是宪法修正案完善并提升了对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的宪法保护,可以进一步解除合法的私有财产所有者投资生产经营的后顾之忧,进一步调动民众将富余资金投入生产经营的积极性,有助于搞活经济,椎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相似文献   

11.
私有财产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公民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护问题,直接指涉公民人权保障的核心。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护有其正当性。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第一次从宪法的高度对保护“私有财产权”作了明确规定。但是,把对公民私有财产权的保护写入宪法只是实行法治的第一步,我国关于保护私有财产权的法律制度还存在一些缺陷,应当进一步完善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护。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其中农村老年人口占总数的70%以上。与城镇老年人相比,我国农村老年人生活水平普遍偏低,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状况令人堪忧,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健全,歧视老年人,侵犯老年人人身、财产、住房和婚姻等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全社会应对农村老年人权益保障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从立法、执法、司法等各个环节完善我国农村老年人权益的保障。  相似文献   

13.
道德底线是人类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积累和形成的一种共同的道德理念。贫困生作为高校扩招后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对其实施道德底线教育,主要内容包括:理想信念、诚实守信、学会感恩、珍惜生命、遵纪守法等。考虑到家庭出身及自身心理特点,在对贫困生实施道德底线教育时,尤其要注意教育对象的特殊性与教育方法的灵活性,教育内容的针对性与教育效果的反复性。  相似文献   

14.
试论我国人权的宪法保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权是人类社会最高和最具有普遍性的权利,是人作为人所享有的权利,是人之为人所具有的权利。人权分为应有的人权、法定的人权和实有的人权。包括公民的政治权利、文化权利、经济权利、社会权利等。人权的内容是不断发展的。宪法是人权保障书,是人权据以实现的最高准则,既确认已有人权,又保障人权的实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宪法环境保护制度是指宪法中关于环境保护的制度。作为宪法的一项基本制度,环境保护制度应从宪法层面明确概念,因此,通过在与环境保护紧密联系的相关概念的比较分析中科学确立宪法环境保护制度概念,对于宪法的丰富完善、环境保护、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毛古斯舞是土家族一种极其古老的表演艺术,其保护与传承都已陷入困境.对毛古斯舞的研究与保护,有利于研究土家族原始生活方式和最初的生活形态,有利于探源中国戏剧艺术史的萌芽,有利于毛古斯舞的生命力得到延续.  相似文献   

17.
迁徙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权,在国际公约、各国宪法和其他法律中都有着广泛的规定。我国已经加入W TO,并先后签署了两个国际人权公约。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迁徙自由越来越为我国社会各界所关注。因此,无论从国内社会发展的需要还是从履行国际条约的要求来看,我国都应当尽快在宪法中对迁徙自由加以确立和保障。  相似文献   

18.
根据传统的立宪理论,宪法仅以国家公权力作为约束的对象,在私法领域内宪法基本权利条款无法适用,但是进入现代宪法时期后,宪法理论将宪法效力逐步向私法领域拓展,相继出现了德国的"第三人效力"理论和美国的"国家行为"理论。在中国现有的法律制度和政治体制下,想要在私法领域内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可以尝试建立一种公民宪法基本权利诉讼机制,但适用私权诉讼制度的前提必须是穷尽一切救济途径,以防止权利滥用。  相似文献   

19.
论人权的宪法保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权保障必须以宪法为依托,因为人权保障不仅是宪法的重要内容,更是宪法的逻辑源点和价值目标,对人权的确认和保障是宪法价值的集中体现。人权保障的宪法意义就在于适度控制国家权力以保障人权,这是宪法权威的最好体现。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宪法诉讼制度不仅是我国宪法监督制度的现实要求,更是广大人民实现权利自救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