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视新闻节目的真实,主要表现在新闻稿件(同期声)的真实和画面的真实两个方面。电视新闻是以画面声音为传播符号的,只有声画有机结合,形成统一整体,传播的信息才有力量。电视新闻的文字稿应在画面信息的基础上交代、说明、或补充事实、或介绍背景,电视新闻稿件的真实必须要有画  相似文献   

2.
影响电视新闻真实感的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怀艳 《视听界》2005,(4):i005-i006
新闻的真实有表象的真实和本质的真实之分,但即使是两者都达到了,观众看起来也未必就有真实感。这是因为真实不等于真实感。真实感,简单一点说就是你做的新闻让新闻看起来是真实的。打个比方,“白菜”在你的新闻里看起来是不是“白菜”?有的记者能把“白菜”报道得像“萝卜”。电视是形声兼备的传播媒体,电视新闻的真实感的营造也有它的独特性。这主要取决于电视新闻的独特性和它的表现方式。首先,从画面上来看。1.细节电视用画面说话,真实感首先来自画面的真实和可信。画面的真实源于细节的真实“。所谓细节是指在电视屏幕上构成人物性格、…  相似文献   

3.
韦良成 《新闻窗》2010,(5):96-96
电视新闻讲究画而语言,可以说画面就是电视新闻的生命,它可以生动形象地展示电视新闻事实.再现真实的场景,表达人们真实的所见所闻,因此.电视新闻十分强调画面语言,但是电视新闻同时也注重画面的艺术性和新闻性.笔者结合多年从事电视新闻采访的一些粗浅经验,总结归纳电视新闻画面的拍摄技巧和手法如下;  相似文献   

4.
梁玉川 《新闻爱好者》2011,(24):111-112
一篇好文章并非是一篇好的电视解说词,一篇好的电视解说词也并非是一篇好文章。写文章靠的是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文字思维,而电视解说词既需要表情达意的文字思维,又需要生活真实、心理真实、哲理真实的画面思维,是文字与画面的有机结合。这里,笔者就电视记者对画面和文字的运用,以及在运用中的思维方法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5.
<正>电视是一门综合艺术,其中音频是声音传递的载体,画面是最直接的信息传递方式。音频在电视节目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音频失真问题在电视节目中层出不穷,因此,加强措施解决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音频失真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梁玉川 《新闻爱好者》2011,(12):110-110
一篇好文章并非是一篇好的电视解说词,一篇好的电视解说词也并非是一篇好文章。写文章靠的是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文字思维,而电视解说词既需要表情达意的文字思维,又需要生活真实、心理真实、哲理真实的画面思维.是文字与画面的有机结合。这里,笔者就电视记者对画面和文字的运用,以及在运用中的思维方法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7.
曹晓明 《视听界》2000,(3):38-38
电视的最大特点是可视性,是用生动、形象、鲜明的画面来表情达意,传播信息。电视画面作为一种语言,是对客观事物的撷取再现,必须完全以事实为依据。然而,在目前一些电视新闻的后期剪辑过程中却常常忽视了这一原则,任意“挪用”画面,使画面语言漏洞百出,观众疑窦丛生,削弱了新闻内容的可信性,造成了新闻失真。以一个电视人的眼光观察,电视图像剪辑中画面“挪用”现象有这样几种:  相似文献   

8.
电视记者按照自己的美学思想,对生活现象,对新闻事实进行审美判断的过程,同艺术家是一致的,而表现方法则因新闻报道和艺术创作性质的不同而不同。新闻摄影的美在于运用摄影技巧真实地再现新闻事件。画面纪录新闻现场的真实有鲜明的时代色彩,有人与物的真情实景,能把观众带到事实发生的现场,使人犹如身临其境,从而满足人们眼见为实,眼见为快的心理需要。这样的新闻画面就具有了美感。具体来说,电视新闻画面有如下审美特征:第一,电视新闻画面具有形象真实美。电视新闻摄影所拍摄的内容必须是真实的,失实的内容、艺术技巧再高超,…  相似文献   

9.
在广告专业化进程中,真实始终作为核心伦理要求,对不同时代的失真广告予以规约指引。广告话语失真主要归因于广告活动主体的不当行为:广告主通过虚假谎言、遗漏回避、混淆歧义、夸大吹嘘等手段有意欺骗误导消费者,其主张违背客观事实;消费者由于认识能力局限,被消费幻象迷惑,沉浸于“信息茧房”和超真实拟像中,对广告的理解产生偏差。鉴于此,在真理共识和对话伦理取径下,真实话语要求广告主与消费者充分发挥自身交往理性和交往资质,使用真实、真诚、正当、可理解的话语开展道德主体间对话,以解决失真广告的伦理冲突,达成道德共识,促动广告伦理关系向积极互动、双向动态的方向演进。  相似文献   

10.
电视新闻的突出优势是能够用形象的现场画面,表现新闻事件或人物的真实状态。如果说现场画面让电视新闻变得有血有肉、形象饱满的话,那么,有了细节便使电视画面有了灵气、更具魅力。  相似文献   

11.
电视新闻的突出优势是能够用形象的现场画面,表现新闻事件或人物的真实状态。如果说,有了现场画面,电视新闻变得血肉饱满的话,那么有了细节,便使电视画面有了灵气,更具魅力。  相似文献   

12.
唐俊 《视听界》2001,(3):24-25
当前,在电视新闻专题尤其是调查类、法制类等栏目中有一种可称之为“模拟真实”的现象。常看此类节目的观众很可能会发现,有些事实上根本无法拍摄到的画面竞也呈现在了眼前。例如新闻事件在采访发生前的某些情节,当事人原先所进行的一些活动等,这些即是“模拟真实”的画面。所谓“模拟真实”,是指记者和编导在未能拍摄到原生态画面的情况下,运用电视手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13.
画面是电视新闻媒体区别于其他传统媒体的显著特点。电视新闻画面通过动态的镜头尽可能为观众还原新闻发生的真实场景,将新闻事件涉事人物的表情、情绪等微观表现充分展示给观众。画面品质关乎新闻品质和传播效果。画面创新是提升电视新闻传播效果的有力途径。文章以画面创新为研究对象,探讨以画面创新提升电视新闻传播效果的必要性、可能性和具体实施要点。  相似文献   

14.
失真与压力     
报上新闻失真的问题时有发生,从揭发的情况看,有些情节相当严重。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不少同志在报刊上发表文章探讨新闻失真的病源,有说是作者划不清文艺真实与新闻真实的界限,有说是作者的名利思想在作怪,也有说是作者虚夸恶习所致,等等。我以为这些探讨都是有充分根据的。但还需指出:新闻  相似文献   

15.
王培莲 《声屏世界》2010,(10):33-33
电视界用各种声画语言手段制造虚假新闻的情况时有发生,概括起来有摆布镜头,导演新闻;采取摆拍的手法导致新闻画面的失真:解说词虚假,添枝加叶,夸大事实;利用摄像技巧和蒙太奇手段造假,移花接木;新闻本源失真,无中生有,以假充真等。新闻造假产生的恶果凸现.新闻打假刻不容缓。但新闻打假并非易事,需要在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6.
电视新闻的突出优势是能够用形象的现场画面,表现新闻事件或人物的真实状态。如果说现场画面让电视新闻变得有血有肉、形象饱满的话,那么,有了细节便使电视画面有了灵气、更具魅力。  相似文献   

17.
画面不真实导演出来的画面。不是正在发生的事实行为,而是过去发生的,记者为了表现那段事实,人为地去"再现"、摆拍。其结果是观众在解读新闻的过程中发现人物行为举止的别扭而感到不真实。有条新闻反映的是植树造林,记者到现场一看没几个人在干活.  相似文献   

18.
王绪华 《声屏世界》2007,(12):24-24
写实模拟画面写实模拟画面往往运用在有着现实基础和历史证据的电视片中,素材是真实的,运用了情节重构的手法来表现真实的场景。但是这种扮演与“摆拍”经过了特别的处理,避免了在观众心目中造成篡改历史或现实的负面效果。同时,一些片子对这些画面进行虚化处理,以防止对历史真实性的损伤和对观众的误导,处理的手法有: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阐述了电视新闻画面的真实美、信息美、时效美,我们认为电视新闻不但要注意文字的新闻性,更要注意在真实性、信息性、时效性等方面体现电视新闻画面的美感,并充分发挥电视新闻画面独特的美感,利用其最本质的特征和形象反映生活,用电视新闻画面独有的美感打动观众。  相似文献   

20.
论电视摄像艺术的十大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画面是电视语言的基本要素,是组成节目的基本单位,是电视艺术的主要载体。在电视艺术的表现元素中,画面是第一位的,最基本的。作为一部完整意义上的电视片,全片可以没有音乐、音响、文字和语言,甚至可以没有色彩,但却不能没有画面。因为电视节目如果离开了画面,就不复存在了。电视画面自身意义的表现体现在画面之间的运动联系和相互关系之中。具体到每个特定画面,除其个体表现的意义外,还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能够从画面之间关系的变化和组合中产生出大于画面简单相加的整体意义。电视画面不仅是视听同步的,而且是时空一体的。电视画面不仅能再现客观现实的空间感和立体感,而且还能再现物体的速度和节奏,它不仅是空间艺术,同时又是时间艺术。它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既符合生活真实,又符合艺术真实。虽说摄像无定法,但电视摄像还是有一些基本的规律可循。对摄像工作者而言,应根据不同的工作环境和现场情况,遵循电视摄像的基本规律,临机处置择善而摄,择优而摄。我认为电视摄像艺术应遵循十大规律。第一,要突破电视画面平面造型的局限,创造出符合生活真实的立体的艺术空间。电视画面表现形象的空间只有长宽两个方面,而现实空间是具有三维空间的客观景象,这无疑是一个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