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近代西欧社会转型时期家庭组织与社会功能演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15、16世纪和17世纪上半叶,西欧社会化逐渐由中世纪向现代转型,家庭结构和婚姻制度亦在发生悄然的演变。本以英国和法国等主要西欧国家的家庭与婚姻关系为视角,探讨近代西欧社会转型时期家庭组织的变迁与社会功能的演进。  相似文献   

2.
乡绅阶层的兴起是英国由中世纪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重要内容和体现.尝试从微观角度着手,探寻英国乡绅阶层的内涵,数量和历史发展轨迹,考察英国向近代社会转型过程中乡绅阶层在经济、政治等领域的主要活动及其历史作用.对社会转型时期英国乡绅阶层研究,看出乡绅阶层的形成表明英国封建社会内部已经孕育出了自我否定因素,其成长和壮大直接推动了英国社会向近代转型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西欧近代工业产生于最早由君主专制向贵族政体成功转型的英国。此后,荷兰、法国及德意志普鲁士等国在实现了权力由“一个人”向“几个人”转移后,亦掀起了工业革命的浪潮。相反,没有实现贵族政治的国家在当时很难开启近代工业化的帷幕。这一历史现象,说明西欧贵族政体的建立对于近代工业发生所起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封建农业生产结构是单一性的。它的形成即有自然环境影响,更有政治因素在起作用。而西欧的封建农业在自然条件和历史因素的促成下,形成一种农牧混合型生产结构。在8世纪前后,中西这两种不同铎社会转型的影响差异是很大的。在中国,单一型农业虽然有时也曾繁荣过封建经济,但始终没能完成向资本主义农业的转型。在西欧,混合型农业则与大膛经济结合,促进了社会转型。  相似文献   

5.
世界近现代历史是人类由分散隔绝走向政体的历史。其间世界各民族都不得不被动或主动地以不同的要坡孤立封闭走向世界参与竞争。17世纪末18妆俄国执行政彼得一世,便是率领俄国人打破孤立封闭走向世界参与竞争的第一人。他的一系列改革,在相当程度上开启了俄国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大门。彼得一世自觉不自觉地成为俄国向近代化社会转型的先行。  相似文献   

6.
近代中国社会转型问题是近年来学术界较为关注的一个问题。围绕着近代中国社会转型问题,史学界主要就社会转型的概念、起始时间、动因和阻力以及社会转型特征和实质等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学者们从社会的各个角度如政治体制、经济发展、文化等一系列变迁来观察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综合这种考察有助于全景式地发现中国社会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所经历的各种问题,为近代中国社会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世界近现代历史是人类由分散隔绝走向整体的历史。其间世界各民族都不得不被动或主动地以不同的方式打破孤立封闭走向世界参与竞争。 1 7世纪末 1 8世纪初俄国执政者彼得一世 ,便是率领俄国人打破孤立封闭走向世界参与竞争的第一人。他的一系列改革 ,在相当程度上开启了俄国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大门。彼得一世自觉不自觉地成为俄国向近代化社会转型的先行者。  相似文献   

8.
马丁·路德出于对宗教的虔诚对"因信称义"作出了新的宗教解释,并在宣传其宗教观点的同时强调阅读《圣经》的重要性,从而大力推行对民众的文化教育。对民众的文化教育加速了教育的世俗化,世俗化的教育打破了罗马教会的教育垄断权,致使教育权力转移到世俗国家手中,教育的世俗化以及教育权力的转移是西欧现代早期国家形成不可缺少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历史是理解现实的一把钥匙。历史学要解释现实一是要把历史搞清楚,二是要有历史的大视野。历史学如果能够做成这样,就是极大地发挥了学术的社会价值。历史学做成这样委实不容易。历史吲现实-样复杂纷纭,任何一种立论或歪论都可以在史事中找到依据。很多学者都赞同研究历史要有大的视野,尤其是破解一些大课题,非大视野不足以成大事。这也是政治家的追求,也是政治家大都对历史感兴趣的原因。但是,历史的大视野或叫大历史观并非那么容易修炼到家。这其中需要勤奋还是天分?亦或勤奋加天分才能铸就大手笔?我说不清楚。但我知道,有些被认为是很聪明的历史学家,他的文章著作没过十几年就变得毫无价值。研究历史大约需要更多的是勤奋、诚实和独立思考。侯建新先生以他20多年的勤奋和对历史的诚实,将思考的视野放宽到西欧与中国多个国家,追溯到11世纪以远,  相似文献   

10.
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发展趋势及其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的转变。在这一过程中,新旧结构的更替呈现多层面的交错运动态势,表现为五种发展趋势:中央政府权威削弱及其衰败化;在西方列强侵略下国家地位的边缘化;传统政治体系向近代政治体系演化的民主化;社会经济演变的市场化;国家与社会结构的二元化。五种趋势构成中国近代化的阻力与推力,使近代中国既表现为从传统农业国向近代工业国的转型,但又无法完成这一转型。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在中国社会内部,在于制度变革的滞后  相似文献   

11.
社会转型时期如何对各种不同的价值观进行客观中肯的评价,是当前价值观教育的关键。为避免评价中留于简单和机械,需要转变知识与价值、财富与价值、奉献与价值关系上的认识误区,并确立质和量相统一,动机和效果相统一,以奉献精神为基础,以德育为根本的评价原则。  相似文献   

12.
转型时期人的问题仍然是社会的核心问题,仍然是德育研究的重点。面对纷繁的变化,如何教育人,培育具有良好道德的人,成为新时期德育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研究表明,形成以人为本的道德观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猎巫运动是发生在欧洲近代早期的一个历史事件。猎巫运动发端于教会对于巫术的迫害,社会转型时期的特殊社会形势促其发展成为一场遍及欧洲,延续时间长达三个世纪的运动,它的实质是社会转型引发的痛苦的“痉挛”,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欧洲近代化之艰难。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社会利益结构变迁从根本上是与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相伴而生的,主要特点是:利益主体的多样化;利益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利益矛盾的多样化。这一方面促进了社会利益结构日益多元化、公民的政治参与程度提高等,从根本上保证了我国社会的整体稳定。但另一方面,我国的利益结构变迁也对经济、政治、文化造成诸多负面影响,对我国的社会稳定构成潜在威胁。为了形成合理的利益结构,我们应该从完善利益表达机制、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完善社会再分配机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来促进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中国正处在最复杂的社会转型期,与此过程相伴随,体育文化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迁。研究体育文化的变迁趋势,将有助于加强对中国体育改革的认识、理解和认同。  相似文献   

16.
教育以主体人的培养为中介推动社会系统的发展和进步,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教育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表现出不同的作用机制。在当代以全球化、信息化、知识化为宏观背景的社会转型条件下,教育转型不但是社会转型的重要内容,而且是社会转型必不可少的条件。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公民参与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现阶段我国实施成人公民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我国社会普遍存在公民意识淡漠、参与能力较低等问题,因此,成人教育必须超越学历主义倾向,在成人教育中进行知识的创新和制度的创新,建构一种引导成年人成为一个有价值的公民的成人教育理念和实践形式。  相似文献   

18.
李洁 《培训与研究》2010,27(4):73-75
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群体性事件频发,影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利益是人们采取行动的根本原因。群体性事件作为一种社会关系,其本质是利益关系不协调的极端表现。利益分配不公、表达不畅和政府部门不作为是群体性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政府应强化为民服务意识,通过建立和完善利益分配机制、表达机制和补偿机制来预防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社会转型·社会治理·社会回应机制链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全球化多元共生、开放、回应与同构的趋势中,中国社会转型与西方社会转型因社会主义制度因素的嵌入而具有非同源性,但中国因工业化、现代化的使然,仍引发了社会结构的重构和具有现代性特质的社会分化开始,并凸显出我国传统的政府与社会高度合一管制模式的内生性冲突。因而在社会转型情境中建设和谐社会,不仅需要重设动力机制、社会机制,而且建设和谐社会的新制度安排还需要建立一套不断完善的社会机制链才能持续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促进与实现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者们从社会变迁与文化转型的角度考察了中国近代史的衍变与发展,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的不断扩展与细化,研究方法的不断演新.本文从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近代中国的文化转型、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与文化转型关系等方面对此作了系统的回顾与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