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宁白话空间介词“过”共有三类:一是经由义空间介词;二是处所义空间介词;三是终点义空间介词。当“过NP处所”位于连动式的前项时,“主体向终点处所发生位移行为”意义的推动、NP处所范围的改变和V2语义范围的改变,使位移动词向经由义空间介词发展,而“明确了主体发生末事件的处所”意义的推动、认知心理的影响以及NP范围由大变小,使位移动词向处所义空间介词发展;当“过NP处所”位于连动式后项时,由于动词义素成分扩大造成义素赘余,促使连动式发生“义素兼并”式偏重,位移动词向终点义空间介词发展。  相似文献   

2.
刘师健 《文教资料》2006,(19):148-149
在“把”字句里,表示处所起点的“从L”位于“把”字短语之后时,施事可以和“把”的受事一起发生位移,我们称这类句子为“伴随位移句”;施事也可以不随受事发生位移,称这类句子为“他动位移句”。在这两类句式中,“从L”的语义指向,动词的类型,施事的类别,受事的类别,施事与“从L”表示的处所的包含范围等方面都不尽相同。“从L”制约“把”字句的语义特征和结构类型。  相似文献   

3.
位移体空间运动的参照,由“处所词”充当,按语义特征可分为“起点”、“经过点”和“终点”等。由介词标引的处所词,部分可以位于动词前,部分可以位于动词后,但有些介词结构位于动词前和动词后时。表义上往往不同。表示“起点”的处所词可以用介词结构置于动词前,表示“终点”的都不能用介词结构置于动词前,而可以由趋向词标引用于动词后。处所宾语语序基本遵循“起点在动词前,终点在动词后”的时空像似性,体现了人类普遍的“终端焦点化”的认知倾向。  相似文献   

4.
“在”和“从”作介词表示时间、处所。本文将此与英语介词进行对比分析,以母语负迁移和目的语负迁移造成的偏误为切入点,在语义功能、句法功能两个平面上对时空介词“在”、“从”的偏误进行分析。语义功能上,对汉语介词“在、从”和英语相应介词进行认知分析;句法形式上,则观察时空类介词宾语的位置关系、共现关系,对搭配错序和介词框架偏误现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现代汉语里,存在着大量的介词“在”与名词性词组结合而成的结构,一般叫“介词结构”,我们把它称作“在 NP”结构。它位置灵活:或旬首,或谓语动词前后;用途广泛:可以表示时间、处所、范围、条件,等等。本文试图用分类、比较的方法,对“在 NP”结构的语义作一个较为全面的分析,找出其间的一些细微差别,以利于更好地运用这种结构。  相似文献   

6.
“往”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主要用作介词。作为连接处所名词的成分,“往”最初其实是个表示趋向的动词。“往”大概在唐宋年代开始虚化,到了明清年代,用作介词的例子已经比较多见。但其完全作为介词来使用,还是近一百年的事。其语法化的动因,首先是处所词语的出现,再就是连谓结构的形成,这是从结构上说的。从语义上讲,处所词表示的语义指向由“往”移到了后面的动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把”字句是汉语中的常见句式,常常表示处置意义。然而,“把”字句和处置意义并不等同,其关系还相当复杂。从《围城》中的400多个“把”字句可以看出,一方面,“把”作介词,并非专用于处置式,它也可以表示“中介”“方式”意义,从而相当于“拿”;另一方面,处置意义也可以不用“把”来表示,比如“类处置式”。  相似文献   

8.
“净 [是] NP”结构入句后,“净”前话题性成分(TP)与“净”后名词性短语(NP)受多种句法条件的限制,如TP一般要求是复数性语词,表处所、时间等的TP一般不能承前省略,TP一般不能是单音节,NP一般是表示人或事物的,NP一般是复杂性成分,NP中不能含有表确定数量的限定成分。文章还讨论了TP与NP之间的语义关系类型。  相似文献   

9.
跟介词“从”有关的偏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从”表示空间、时间起点的使用规则进行了再归纳,指出当“从”表示空间起点时,除了强调“从”后一般要跟表处所或方位的名词词语外,还应该强调“从”字短语的句法位置和句法功能,即居于动词前作状语;留学生在使用“从”表示时间地点的意义时,容易遗漏“起”、“就”,因而有必要对必须出现“起”、“就”的情况进行归纳。另外,“从”的偏误原因有很多.其中母语负迁移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特别是日韩语中,与“从”相对应的格式不止一个,在使用汉语的“从”时,容易与其他介词混用。  相似文献   

10.
把“VP 过(动态助词)”作为一个整体考察其在“的”字短词、“把”字句、承接复句中的句法和语义功能。“VP 过”经常出现在“的”字短语中,构成“VP 过 的”,主要用来修饰NP,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可以代替整个偏正结构。“VP 过”可以构成“把”字句,以“VP 过”前后有附加成分为常见,但也有不带附加成分的用例。“VP 过1”经常出现在承接复句中,构成它后面的VP所表示的动作的时间参照点,而“VP 过2”没有这种用法。  相似文献   

11.
“在+处所词+Vp”与“VD+在+处所词”是表达动作或状态发生处所时常用的句式,文章从句法、语义和语用角度对其进行比较分析。首先.句法上探讨了主语为受事时.这两类格式对动词句法形式的要求:两类句式是否都能在把字句中出现:动词带有附加成分时。两类句式的合法性。其次.语义上探讨了句式中动词和处所词的语义特征:语义指向和语义表达功能的差异。最后从语用上探讨了语用焦点、语用意义以及动作对象的定指性。  相似文献   

12.
"连"字句中"都"与"也"的语义差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从数理语言学角度对“连”字句进行语义解读,发现“连”字句激活了层级性预设或说“格”代数,并运用模型论和“格”代数哈斯图进行了直观展示,也由此将“都”和“也”分化为表示横向总括、类比的“都1”、“也1”以及在层级性哈斯图中表示纵向总括、类比的“都2”和“也2”。从“连”字句出发,本通过对“都”与“也”的句法对立分析入手得出二的语义认知对立:“都”在“格”代数哈斯图中强调上限或下限(即端点);与“都”相对,“也”不凸显端点,而强调哈斯图中段的对比。通过分析得出结论:从数理语言学的角度看,“连”字句的本质是将层级预设中两个以上的论元映射到唯一的一个值上,形成了一个补集为空集的特征函数。“都”与“也”的语义认知对立不只是在“连”字句中,在让步复句、比较句等其他句式中也是普遍存在的。这方面的研究为包括“连”字句在内的涉及“都”与“也”语义认知对立的各句型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在 NP”在句中的位置和动词的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1.1 现代汉语里,由介词“在”跟处所词、方位词或方位词组组成的介词结构(以下写为“在 NP”),在句子里有时位于动词前;有时位于动词后;有时既可以位于动词前,又可以位于动词后(位于主语前的情况,本文不拟讨论)。根据“在 NP”在句中出现的不同位置,可以对现代汉语的动词作更深入一步的语义描写,把动词分成若干小类。 1.2 在讨论这一问题时,我们把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分开考虑。对于“及物”、“不及物”两个动词范畴,本文按传统语法的观点区分。  相似文献   

14.
1.1汉语中,介词“在”(本文不涉及“在”的动词、副词形式)使用频率很高,所处位置十分灵活。它与别的词或词组组成介词短语,既可处于句首,又可处于主、谓之间,还可处于渭语后。本文试着从结构、语义、语用方法方面,通过汉维对比,仅就“在”位于句首的几种情况,以及初学汉语者在语言活动中怎样能够避免错误,更好地达到交际目的等问题,作一大略的描写,希望能对双语教学和汉语学习有所帮助。1.2汉语介员“在”与其它语言成分组成介词短语而位于句首时,通常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方位、处所、范围等语法意义(以下简称时位语义)…  相似文献   

15.
杜文霞博士的《现代汉语“V+P+NP”格式的多角度研究》一书,采用定量分析研究方法,一方面就每个介词出现的频率进行了统计,另一方面就P与v的相对位置、语体的限制等方面进行统计和分析,进而得出汉语介词是一个内部成员不平等的类.其原型性除体现在使用频率上之外,还体现在它们与V的相对位置的优势选择上和线性序列V+P+NP的层次结构上.从观察视角来看,将“V+P+NP”看成一个复杂结构,对其组成部分分别从句法、语义和语用方面的进行观察和描写,并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这不仅对汉语介词研究的深化是一个有益的尝试,对其他虚词甚至是使用频率高、义项众多的多义词的研究都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从结构和认知的角度剖析了现代汉语中“吃+NP”类表达模式,认为该类表达为结构构式,其内部存在构式压制现象,主要表现为题元角色的抑制或凸显。本文试以“吃食堂/食堂吃”为例,主要依据“语义相容原则”,在动结构式、“把”字句构式与成分嵌入句构式中观察几种不同的构式压制现象。  相似文献   

17.
论《金瓶梅词话》的“把”(将)字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瓶梅词话》(以下简称《词话》)中,“把”字作动词、量词、助词和介词,我们这里讨论的介词“把”,包括“将”字。《词话》中介词“把”(将)所表示的主要语法意义是处置与工具。无论从其分布看,还是从其句子结构看,《词话》均典型地反映出近代汉语“把”(将)字句的特点。 一、表工具 《词话》中“把”(将)字常介入动  相似文献   

18.
由介词“为”的兼容用法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介词“为”引进给予类动词句与事出发讨论了两个问题 :(1 )双宾语的结构层次。双宾语句中的两个宾语是并举单位 ,分别与动词发生关系 ,而不是所谓“结构带宾语”。 (2 )“为”字句与双宾语句的变换关系。“为”字句与双宾语句有相互变换关系 ,但不是自由变换关系。文中揭示了二者相互变换的条件和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9.
部编教材所选的文言文中,有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实词,这就是“从”字。它有时作介词,有时又作动词,有时还与“纵”相通。这里准备结合教材中的内容,谈谈它除了与“纵”通假以外的几种主要用法。“从”作介词时,有两种情况。 (一)表示起点。“从……”相当于今天我们说的“自……起”或者“由……”。一般多用来表示时间、地点方面的起点。例如: ①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琵琶行》) ②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石潭记》) ③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  相似文献   

20.
汉语的句子分为单句和复句,单句又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两类.在主谓句中,有几种比较特殊的句式,这就是:把字句、被字句、连动句、兼语句和紧缩句。这几种句式使用频率很高,它们在结构上和表达功能上又各有各的特点,因此值得重视.一、把字句把字句是动词谓语句中的一种特殊句式。把字句的特点是:它的谓语中的动词表示对受动对象作出某种处置,或者有处置影响的意味,动词后边一般要带补语,表示处置的结果或影响的程度:受动对象是有定的事物,它在动词前头,和介词“把”组成介宾短语作动词的状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