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三农”问题是“十六大”和近年“两会”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国务院子2003年9月召开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又把农村教育列入我国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使农村教育成为备受关注的领域。而农村义务教育又是农村教育中的重中之重,它对“三农”问题的解决,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湖南农村义务教育发展迅速。2003年,全省农村小学达到20972所。在校学生422.66万人,占全省小学在校生总数的70.30%。普通初中3127所,在校学生196.43万人,占全省初中在校生总数的56.07%;全部农村地区都顺利通过了“普九”验收,“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落实。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得到了进一步的保障。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关注力度的加大,农村义务教育也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2004年初,  相似文献   

3.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挤出效应"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需要是农村税费改革的一个主要目标。目前,各地主要通过上级财政转移支付来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本文对109个农业县(市)农村税费改革前后教育经费和县级财政统计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县级财政获得上级转移支付大幅增加的同时,教育经费占全县财政支出的比例反而下降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出现“挤出效应”。进一步的研究表明,造成这种“挤出效应”的主要原因就是农村税费改革政策。由于农村税费改革并没有给予地方政府足够的激励,造成了地方政府不完全执行政策,从而出现了“挤出效应”。  相似文献   

4.
杨想森 《湖北教育》2002,(20):24-26
全省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赤壁现场会后,荆门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和国务院办公厅召开的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积极推广赤壁市实施新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成功做法,初步探索出了切实可行的农村义务教育“三主”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新体制提出了一些思考,旨在不断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全国政协常委朱永新向全国政协提交提案。在农村地区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农村实行免费的义务教育以“一费制”标准计。每年约需210亿元:按较宽裕的标准,则需五六百亿元。去年,我国仅税收增长即达5000亿元。可见.我国是完全具备这样的国力与财政能力的。”  相似文献   

7.
孔子“有教无类”对农村义务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及义务教育是为适应各国的政治、经济和化的发展而产生的。它发端于16世纪的西方,但是,作为一种思想萌芽可追溯到我国古代的孔子时代。孔子的“有教无类”是普及义务教育的萌芽思想和初始实践,对我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特别是农村的“普九”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从今年起,用两年时间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今后5年国家财政新增义务教育经费累计将达到2182亿元。围绕这一目标,“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经费保障的长效机制”成为“两会”代表热议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关键词。  相似文献   

9.
2月18日,省政府召开全省农村义务教育暨春季开学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部署中小学春季开学工作,要求各地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切实做好农村义务“四保一化解”工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周坚卫在会上讲话,副省长辜胜阻主持会议。  相似文献   

10.
“控辍保学”是义务教育中的重中之重,它已成为每一名教师,尤其是农村学校教师急需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这是对原有农村基础教育财政管理体制的一个重大突破。但从近几年的实施效果看,目前制约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和发展最根本的投入问题并没有从制度和机制层面上得到彻底解决,农村义务教育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义务教育依然没有走出困境,局部地区的状况仍在继续恶化,“以县为主”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总量严重不足的问题,也不能切实保障农村义务教育的有效实施。那么,“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如何有效运行、“以县为主”后各级政府责权如何划分,  相似文献   

12.
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进展、问题、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落实“以县为主”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目的是加强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保证经费投入,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村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关键是从根本上实现两个转变:即农村义务教育的责任从主要由农民承担转到主要由政府承担,把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责任从以乡镇为主转到以县为主;重点是解决好教育管理的权责结合、人财事相对统一的问题.提高教育资源的统筹和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13.
截至2007年年底,我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达到99.3%,实现“普九”的县数占全国总县数的98.5%。在2000年基本实现“两基”后的短短几年间,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经历了跨越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由于贫困县财力普遍薄弱。无力保障和增加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办学管理主体的责任与财力极不相称,难以“主”起来。这意味着“以县为主”新体制虽然能从概念上减小县内发展不平衡。但对贫困地区来说,县级财政财力严重匮乏。同样也无法保障义务教育的投入。对于县级财政而言,新体制是县级财政与乡镇财政关系的调整。这种调整可能会影响到总量.但更多的是结构性调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总量短缺的问题。而总量不足恰恰是农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所面临的最大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一费制”收费办法为规范教育收费、促进义务教育健康发展提供了制度保证。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要明确各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责任。政府义务教育的财政责任应与其财政能力相匹配,建立有效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机制。切实落实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不断完善“一费制”项配套政策。  相似文献   

16.
2001年6月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之后,全国各地完善农村义务教育工作有了很大进展,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工作得到了空前发展的良好局面。落实“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后,大部分地区教师工资能够按时足额发放;教师通过离岗进修、在岗自学等形式,逐步提高学历;农村中小学危房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改造重建;  相似文献   

17.
农村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解困之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离农的教育”还是“务农的教育”,“实施普通教育”还是“提供职业教育”,是农村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两个矛盾焦点。其根源在于对农村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价值取向的不同理解。依据“三农”发展趋势以及农村学生发展的需求,追求真正的“教育公平”,坚持为“三农”服务的课程价值取向,建设具有农村特色的课程文化,以教师队伍建设为学校发展之本,是化解农村学校课程改革困境的基本之策。  相似文献   

18.
近日笔因工作关系在有关乡镇调研中发现,随着教育体制配套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教育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及亟待解决的问题开始暴露出来。办学经费严重缺口成了制约农村义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瓶颈”。义务教育严重发困:也就是说义务教育陷入困境,面临诸多困难,令人十分困惑。  相似文献   

19.
一、正确把握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精神实质。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明确目标 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改革,给我国的农村义务教育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对整个教育战线也是个极大的鼓舞和鞭策。中央下大决心、斥巨资实施的这项“千亿工程”,将从根本上改变以往农村义务教育投入责任不清、保障范围较窄、保障水平偏低、发展相对落后的面貌.是一项使广大人民群众受益、深受亿万师生期盼和拥戴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相似文献   

20.
《农村教育》2006,(12):4-4
11月23日至24日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现场汇报会在广西南宁市举行,国务委员陈至立出席会议并讲话。她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总结交流“两基”攻坚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成效和经验,进一步研究解决新情况、新问题,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确保圆满完成“两基”攻坚任务,顺利推进全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全面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努力促进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