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悲鸿把中国民族文化注入于他的油画之中 ,他的作品在“构图”、“用笔”、“诗境”等方面 ,具有很高的民族美学品位 ,表现了作者积极入世、关心民族命运的进步思想和崇高的人格力量  相似文献   

2.
徐悲鸿把中国民族化注入于他的油画之中,他的作品在“构图”、“用笔”、“诗境”等方面,具有很高的民族荚学品位,表现了作积极入世、关心民族命运的进步思想和崇高的人格力量。  相似文献   

3.
正在中国20世纪绘画史上,很多画家都在长期的笔墨实践中确定了某些与自身气质、经历和艺术主张等紧密相连的标识性题材,如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李可染的牛、李苦禅的鹰等。这些标识物一方面揭示出画家的生活经历与生存体验,另一方面则融注了他们独立的艺术精神与人格修养,  相似文献   

4.
徐悲鸿以画马著称于世,他笔下的马融西方解剖学方法于传统笔墨之中,使"骨法用笔"得到了"科学性"的体现。群马图——《春山十骏》以长卷的形式打破了常规动物题材画的格局,画中配以山水草木,以坡地和层层远去的山头作为主体对象的背景,使画面极具纵深感。十匹骏马的动态神情生动有趣,布局精巧,独具匠心,从画面布局形式到情趣意境,都是在徐悲鸿的作品中不多见的。  相似文献   

5.
著名画家徐悲鸿自题过这样一幅楹联:“用笔不灵香燕舞,行文无序赏花开.“这是说,画画不得顺手,文章写不下去了,不要硬着头皮画、写.索性休息一下,到室外看看天上飞舞的燕子,欣赏欣赏门前盛开的鲜花.……  相似文献   

6.
毛笔,自古就是文人的挚友、良伴.以下,我们介绍几位古人与毛笔的故事,以及他们对如何用笔的论述. 李斯《论用笔》 李斯,是秦代著名的书法家、政治家.他政治才能卓越,在帮助秦始皇统一了全国后,又协助秦始皇统一文字,并提出以小篆作为国家的标准字体.这一举动,对汉字的发展和规范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李斯曾作《论用笔》,简单深刻地道出了用笔的方法:"夫用笔之法,先急回,后疾下;如鹰望鹏逝,信之自然,不得重改.送脚,若游鱼得水;舞笔,如景山兴云.或卷或舒、乍轻乍重,善深思之,理当自见矣.""先急回,后疾下",讲的是笔势;"送脚"、"舞笔",强调写字时要追求节奏感和韵律感.  相似文献   

7.
著名画家徐悲鸿自题过这样一幅楹联:“用笔不灵看燕舞,行文无序赏花开。”这是说,画画得不顺手,文章写不下去了,不要硬着头皮画、写。索性休息一下,到室外看看天上飞舞的燕子,欣赏欣赏门前盛开的鲜花。这样,既可以使头脑清醒,获得一个好心情,没准儿还能捕捉到创作的灵感。现在,  相似文献   

8.
水粉的用笔看似简单,其实是较为复杂的问题,任何风格的形成都与用笔有关,怎样用笔反映了画者的成熟与否,事关画面的效果。画水粉画应当随形体结构用笔,用笔要果断、准确、概括简练,用笔要活泼、自然、统一,讲究用笔的动作与速度,要有先后次序、追求变化,注意用笔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1953年6月23日,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徐悲鸿和齐白石站在怀仁堂门口等车时,徐悲鸿亲切地拉着齐白石的手。此情此景,非常传神地表达了两位大师之间深厚的友谊。徐悲鸿与齐白石结识在1928年。当时,徐悲鸿刚从南京来到北平担任北平艺术院院长。按照旧时"拜码头"的习俗,徐悲鸿  相似文献   

10.
徐悲鸿青铜塑像最近在南京师大校园内揭幕,这是江苏省纪念徐悲鸿诞辰的一系列活动中的一项内容。 南京师范大学原为中央大学艺术科,徐悲鸿生前曾在这里主持过工作,为祖国培养了大批艺术人才。7月12日,江苏省在南京师范大学举行了徐悲鸿诞辰百年纪念大会。大会结束后,徐悲鸿的夫人廖静文与江苏省人大主任沈达人、江苏省副省长张怀西一起为校园内的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书画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用千言万语也说不清道不尽的视觉艺术。与西画相比,中国书画不讲焦点透视,不强调自然界对物体的光色变化,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相似,而是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感情。中国书画是"表现"的艺术,讲究"以形写神",追求的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徐悲鸿对此阐述为"绝似又绝非像物者的真通"。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升,书画早已进入大众收藏市场,被越来越多的书画爱好者投资、收藏。用笔和用墨是中国书画的重要组成部分。用  相似文献   

12.
在东北,有一个行当叫猎鹰,猎鹰的高手称为鹰把式。这鹰把式就像车把式、戏把式一般也该是三百六十行之一行吧。鹰捕到手,要对鹰进行一系列的训练,直至将其驯服,鹰与人就会人鹰合一,鹰为人调  相似文献   

13.
徐悲鸿画马     
画家徐悲鸿以画马著称,而且善于画气质非凡、活灵活现的奔马,关于徐悲鸿与马,有不少轶闻趣事。  相似文献   

14.
设计理念文本中的语言,蕴涵了作者的精神和情感。从文字中,可以读懂作者在特定情景与历史时刻的情与意。所以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可以从文本中关键的词句和意象出发,通过对关键的词句的诵读和领悟,浸淫于文字营造的特定语境中,感受着语言的精妙、语言的魅力,此时学生的阅读与文本的视域实现了有机的融合。教学过程一、名画导入,初读课文1.(出示徐悲鸿的《奔马图》)同学们知道这幅著名的奔马图是谁画的吗?对,是我们著名画家徐悲鸿所作。课前老师布置大家搜集了有关徐悲鸿的资料,同学们能不能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徐悲鸿?(学生介绍徐悲鸿)今天老…  相似文献   

15.
画坛往事     
李法德 《成才之路》2011,(23):99-I0016
徐悲鸿看到办公桌上的一幅国画,当即问秘书这幅画是从哪里来的,秘书回答是看见大街上一个老头卖的画,觉得不错就买了一幅回来,徐悲鸿立即叫秘书带他去看看。秘书带徐悲鸿找到这位老头后,徐悲鸿让这位老头把身边的画都拿出来。当徐悲鸿看完画以后,当场决定聘请这位素不相识的老头为教授,  相似文献   

16.
《小火炬》2013,(Z1):52-53
徐悲鸿的求学故事徐悲鸿(1895—1953)是我国的艺术巨匠,同时也是杰出的美术教育家,他被国际评论誉为"中国近代绘画之父"。徐悲鸿从小时候起,就跟随父亲徐达章学习诗、书、画、印,打下了深厚的传统文化基础。到了17岁那年,徐悲鸿已经是宜兴当地知名的画家啦!但是徐悲鸿并不就此满足,1919年3月,徐悲鸿从上海乘船到法国国立巴黎高等美术学校求学,并拜法国国家画会领袖达仰为师。  相似文献   

17.
与塔尔夏特村的人说起鹰,我发现人们都喜欢说鹰的第一次。但令我吃惊的是,鹰居然还有那么多动人的第一次。三字经说,人之初,性本善。而鹰之初却充满了死亡的危险,甚至可以说所谓的鹰之初其实就是生命更迭,它们中的大多数都因为迈不过生命的更迭关而一命呜呼。鹰第一次捕食时,是在饥肠辘  相似文献   

18.
综合信息     
纯美术与顶尖创意的握手 ——北京徐悲鸿艺术学校与马来西亚林国荣大学合作办学项目正式签约 2003年10月19日,中国的北京徐悲鸿艺术学校与马来西亚林国荣国际大学的国际合作项目在北京国际会展中心正式签约。  相似文献   

19.
大画家徐悲鸿的女儿丽丽3岁的时候,徐悲鸿就教她背诵唐诗,4岁时便教她学法文。一天,徐悲鸿刚踏进家门,丽丽欢蹦着扑到爸爸的怀里,甜甜地  相似文献   

20.
学习与用笔     
几个月前,江泽民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金融研究班上强调:学习、学习、再学习,实践、实践、再实践。由此,笔者由学习联系到用笔。学习离不开用笔,而且用笔的内涵很丰富。认真考究一下古今中外,真正会用笔的人还是少数。可见学固然重要,用笔并不简单,绝非简单的写写画画所能概括。李白、杜甫用笔写诗,齐白石用笔作画,工程师用笔绘图,艺人用笔雕塑,作家用笔著书,记者用笔报道新闻,军事家用笔制订作战方案,教师用笔培训人才,学生用笔学习知识,领导用笔写决议、指示、计划…诸如此类,足以证明用笔的广泛。邓小平同志195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