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溪泉的表现形态 溪泉的表现形态,在《芥子园画传》中分别以两叠式、三叠式、细泉、平泉、大瀑布五种作为画法示范.以下,把五种示范与古画进行比对和分析.当然,在创作时并不一定要拘泥于这五种溪泉形态,可根据对自然山水中泉水瀑布的认真观察创作出各种形态的溪泉.  相似文献   

2.
【现象点击】 《紫藤萝瀑布》的教学片断 (文章的标题将“紫藤萝”比作“瀑布”,那么在对紫藤萝的描写过程中,必然会有一些句子同“瀑布”或“水”有关。老师让学生再默读课文,将这些同“瀑布”或“水”有关的句子勾画出来,然后谈谈对这些句子的理解。在完成赏析眼前的紫藤萝瀑布的特点之后,教师开始发问。)  相似文献   

3.
瀑布     
配合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12册课文《黄果树瀑布》同学们,学了《黄果树瀑布》,你有什么感叹呢?黄果树瀑布是我国最大的瀑布,被誉为“世界最壮观的瀑布”,也是世界著名瀑布之一。它集山、水、瀑、洞、峰、林为一体,有“喀斯特岩溶瀑布博物馆”之称。严寅亮  相似文献   

4.
人之乐山好水,自古皆然。孔子有语:“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山水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着特定的文化心理和审美情趣,备受崇尚,历代中国文人都与山水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汉代枚乘赋《七发》中的《观潮》开始,山水成为文人创作的重要题材。继魏晋以谢灵运为代表的山水诗的兴起、唐代以柳宗元为代表的山水游记散文的发展之后,  相似文献   

5.
李白《望庐山瀑布》有一名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很多人解释这句诗,都说瀑布是“挂”在香炉峰上的。其实,这解释大错特错了。到过庐山实地观察的人,发现香炉峰的确像个香炉,紫烟缭绕,阳光映射下,景色十分迷人。但这“紫烟”并非是瀑布的水汽,而是山上的云烟。庐山的瀑布很美,然而并不挂在香炉峰上。李白另一首《望庐山瀑布》,诗开头两句是:“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真实记述了香炉峰与瀑布一西一南的位置,南面的瀑布怎么能挂到西面的山峰上呢!但是,诗人却大胆地把这种自然美景:香炉紫烟和瀑布飞银“拉”在一块,用前景衬…  相似文献   

6.
人之乐山好水,自古皆然。孔子有语: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山水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着特定的文化心理和审美情趣,备受崇尚,历代中国文人都与山水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汉代枚乘赋《七发》中的《观潮》开始,山水成为文人  相似文献   

7.
《班主任》2000,(3):48-48
你见过瀑布吧?你知道瀑布的精神吗?泰戈尔曾在他的《飞鸟集》里让瀑布自己说道:“虽然渴者只要少许的水便够了,但我却很愉快地给予了我全部的水。”这,就是瀑布的精神:爱——慷慨、热烈、忘我!  相似文献   

8.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瀑布》(六年制语文第五册)一课的教学重点。叶圣陶先生的这首诗歌描绘了瀑布雄伟壮丽的景象,其中贯穿着作者“听到———远看———近看”时所产生的不同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就是要把作者的情感脉搏把握住。教学中,我抓住七处比喻和三处感叹指导学生读出相应的语气,效果显著。1.读“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这里,作者未见瀑布,先闻其声,循声而来,心情开始不平静,随着距离的越来越近,心里越来越激动,总想找到合适的字眼表达此时的感受。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观察、感受“浪…  相似文献   

9.
春之瀑布     
生在江南,看惯了那柔媚无骨的水,竟不曾见过真正的瀑布。黄果树的浩浩荡荡,直落九天;湖口外的汹涌澎湃,一泻千里。这些只在梦中给我留下了一个模糊的背影。虽然不曾亲见飞落的瀑布,但对于瀑布的精魂,我却能够毫不费力地理解;因为,在我家门前,时时流泻着一处春之瀑布。所谓春之瀑布,指的其实是门前几树从直墙顶端垂落的迎春。也许你听了要笑我如此煞有介事地将几树普通的迎春称作“瀑布”吧?可是我要说,在茫茫宇宙之中,又有多少景色比得上这一壁终年不竭、奔涌不息的春意与活力呢?春天是复苏的季节。迎春幼小的芽被细细的雨丝唤醒,一点点绽放…  相似文献   

10.
一、教材、学情分析与实施策略 在学生学习了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的方法后,从本课开始,将引导学生逐步观察研究水是如何从一种状态变化为另一种状态的。《水结冰了》一课主要通过“观察冰块”和“探究水在什么温度时结冰”两项活动,让学生认识冰的特征,比较冰和水的相同与不同;认识到水在零摄氏度时开始结冰,从液态变成固态。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诗经》、《楚辞》中所表现出来的山水审美意识进行较为全面的考察,可以发现:《诗经》多以山水量物作比兴这背景材料,景真实而语简朴;《楚辞》比兴的背景材料更为丰富,景多虚而词尚丽。《诗经》多以“水”象征绵绵愁绪和渲染情绪与气氛,情景交融较少;《楚辞》山水景物描写多呈感伤性色彩,且每每以自然山水历程之艰险象征入世道路之艰难,情景交融甚多。《诗经》山水审美意识经历了一个由敬畏山水自然之神到以山水为比兴材料及愉悦对象的变化过程;《楚辞》的山水审美意识更强了,山水审美的自觉性更高了,诗歌艺术境界更宽了,为迎接山水诗时代的到来提供了较为丰富而宝贵的创用经验。  相似文献   

12.
你见过瀑布吗?你知道瀑布的精神吗?泰戈尔在他的《飞鸟集》中让瀑布自己歌道:“虽然渴者只要少许的水便够,但我却快活地给予了我全部的水。”这就是瀑布的精神——爱,慷慨、热烈、忘我!教师就应该有瀑布的精神——爱学生,爱得热烈、爱得慷慨、爱得忘我。从当教师的工作实践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爱学生”并不是一句“束之高阁”的短语,真正做到需要太多的付出和奉献。我们还  相似文献   

13.
《三峡》是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给《水经》之“江水”作的一条注。它是《水经注》中特别优秀的章节之一 ,同时也是一篇优美的山水游记散文 ,对后人的山水游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郦道元被后人誉为“善写山水的大手笔”。当代散文家、学者余秋雨曾赞扬道 :此文用了最俭省的文字 ,描述了三峡“春冬之时”的“清荣峻茂”和“晴初霜旦”的“林寒涧肃”,使后人再难调动描绘的词章。本文虽属节选 ,但全文结构严谨 ,布局巧妙 ,笔法多变 ,浑然一体 ,尤其在描山摹水上更见功力。首先 ,作者采取先总后分、先山后水的写法 ,按季节分层次 ,条…  相似文献   

14.
关于语文六册24课《瀑布》中第三、四句,《教学参考书》上是这样解释的:“‘好象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声音比较响,大约是瀑布冲到山底的声音。‘又象阵阵的风吹过松林’,声音比较柔,大约是瀑布从山上下来,在空中发出的声音。”对此,我有不同的看法: 瀑布从山上下来,在空中发出  相似文献   

15.
《梅雨潭》一文选自朱自清的《绿》。课文以游踪为线索,先后以“山边”、“亭边”为观察点,勾画出梅雨潭的外貌,瀑布的气势,水花的活泼可爱,给读者留下准确、鲜明而又完整的形象。课文一开头写梅雨潭瀑布,就是由远及近地变化观察点,写出了对瀑布的不同印象。作者先描写山边所见瀑布远景:“走到山边,便听见哗哗哗的声音。抬起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几里,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在眼前了。”这里对瀑布的声音和概貌的描写,使读者对梅雨潭有一个总体印象。接着,作者交换观察点,描写在亭边看到的近景:“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儿,不再是幅整  相似文献   

16.
先看两个例子:①“明月如霜,好风如水。”(苏轼《永遇乐》)②“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例①中用“霜”喻“明月”,用“水”比“好风”。“霜”和“水”在这里不带动作,是静态的。而例②中用“银河落九天”比喻“直下三千尺”的“飞流”,“银河落九天”则是一个带有动作的喻体,它不仅描绘出瀑布的形状,而且还形容出瀑布那种一泻千丈的气势。这种把喻体的各种动作描绘出来,即是以一个带有动作的甲物去比喻乙物的比喻就  相似文献   

17.
唐朝诗人李白有一首七言律诗《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古诗描绘了庐山瀑布飞流直下的磅礴气势和雄伟壮观的景象。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展现了他惯有的浪漫主义情怀。诗中第二句“遥看瀑布挂前川”中的“川”字究竟作何解释,笔者在不同的书上看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  相似文献   

18.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选有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一诗,《小学语文》在2007年第3期以及人教版教材答疑栏目均有历岗先生《(望庐山瀑布)中的“疑”字怎么解释好》(以下简称“历文”)的文章,历文认为《望庐山瀑布》之“疑”字释为“疑心”好。  相似文献   

19.
唐代大散文家柳宗元谪居永州时。曾作下山水游记名篇《永州八记》。甚为后人称道。其中列为八记之首的《始得西山宴游记》描绘了他游览西山的经过,作者笔下的西山景色旖旎,引人流连陶醉。尤其是他极尽溢美之词的“然后知我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的感叹,更给西山增色添美。也因此今日之西山成了永州胜景之一。究其实,西山是偏僻的,景色也非.柳公描摹得那般好,游览过后,不免有“笔下生花”之感。可见,西山之名是仰仗于柳公之文始得传扬的。“韩柳文章李杜诗”啊!这柳公在后人心目中的地位自是举足轻重的!又譬如庐山之瀑布,较之在世界上亦有名气的贵州黄果树瀑布,不论从瀑布本身的壮观气势,还是从周遭自然风光的角度相比,都要逊色不少,但却因了李白平生最为豪放壮美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偏偏赐美于庐山瀑布,  相似文献   

20.
背诵分类指导初探○陈中强(江苏省高邮市教育局教研室)背诵是记忆性的朗读,是诵读到烂熟程度的结果。如何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针对性地分类指导背诵呢?一、掌握顺序特点指导背诵背诵《瀑布》全诗,“还没看见瀑布,先听见瀑布的声音,……”,“山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