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在,一提起公开课,大家就会把它与“标准课”“竞赛课”“表演课”“任务课”“豪华课”,甚至“作假课”联系起来。在教师们的心目中,公开课的名声有每况愈下之势。公开课到底怎么了?难道我们坚持推行了这么多年的一种课堂教学研究形式,就是这个样子吗?显然不是。  相似文献   

2.
公开课,顾名思义就是对外公开展示的课,它包括示范课,竞赛课,交流课,观摩课等。而公开课中与老师们自身息息相关的是竞赛课。竞赛课一般来讲为了具有可比性。上级领导往往都会让每一位教师上相同的内容,大多也都以教唱歌曲为主要内容。俗话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那么多的评委,让每一个评委都对你的课非常满意的确不容易,但也千万别让他对你的课产生强烈的排斥心。  相似文献   

3.
所谓公开课,即指在公众的场合,一人执教,让听课的教师“观而摩之”或“听而研之”,以达到切磋交流,进而改进教学之目的的课。常见的公开课类型大致有“示范课”“观摩课”“研究课”“汇报课”“实验课”“竞赛课”等几种。“竞赛课”算作一种特殊形式的“公开课”。  相似文献   

4.
“公开课”的最初出现,是作为一项教学教研活动,用以探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最佳方法策略、推广教学经验。然而,由于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职能,“公开课”的功利作用被强力扩张,“公开课”也逐渐演化成“表演课”、“形象课”,甚至还出现了“公开课”作假的现象。但是,对“公开课”的评论多以“公开课”的实效作用为焦点,“公开课”的德育意义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鉴于“公开课”具有的导向性、示范性和推广性等特质,笔认为对其作德育价值层面的思考更为重要和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5.
心理健康教育课是一门新的课程,开设之初没有太多的经验借鉴,因而以公开课为切入点就成了研讨教学、推动课程向纵深挺进的最佳途径之一.但因种种原因公开课出现了不少病症,失去了“可看、可学、可用”的价值.“做时间的主人”公开课中的一节“常态课”给了我们一些启示,引发了我们重新审视公开课、理性回归常态课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心理教师在上公开课之前,都会经历一个“磨课”的过程。“磨课”是指教师对教学活动的反复实践、琢磨及改进。通过回顾两节心理公开课的磨课历程提出反思:上好一节心理课,应注重基础理论的学习、汲取整合及创新;心理课的“磨课”应关注学生主体地位辅导理念的实现,围绕核心目标开展活动设计,关注预设与生成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最近,笔者听了一些省、市、区级的公开课(含展示课、研究课、比赛课等)。总体来说,这些公开课融入了新理念、运用了新教法,三级目标基本落实到位,展示了我省、我市、我区的教育改革、课程改革的成果,体现了上课教师与时俱进的教育教学观念:但是,有一些公开课,也流露出了一些不良倾向,即越来越“奢华”。这里所说的“奢华”不仅仅指投入的金钱过多,还指投入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过多。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试论公开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说,在诸多教学活动中有一个令人瞩目的亮点的话,那就是公开课;如果说,有一种课型能使各种教学观点相互碰撞,能引发上课教师、听课教师深入思考,广泛讨论的话,那就是公开课。公开课是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开放的讲坛。正因为它“公开”,所以它百花竞放,所以它硕果累累,使我们在欣赏、品味的同时,也有太多的感叹、反思和争议。本刊恳邀广大读者畅所欲言,谈谈“公开课”。  相似文献   

9.
公开课是不扎实的课,公开课成了表演课,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感触。教师来听公开课是想从中学到一些实用的、平时能用到的东西,而有一些公开课,只像那T型台上模特身上靓丽的衣装,可望而不可及。  相似文献   

10.
最近,笔者昕了一些省、市、区级的公开课(含展示课、研究课、比赛课等)。总的来说。这些公开课融入了新理念、运用了新教法,三维目标基本落实到位,教育改革、课程改革的成果,体现了上课教师与时俱进的教育教学观念。但是,有一些公开课,体现出了一些不良倾向,即越来越“奢华”。这里所说的“奢华”不仅仅指投入的金钱过多,还指投入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过多。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时下的语文教学研究活动中存在着一种引人注目的现象:每逢大小研讨会,缺不了的是各种类型的公开课,与会教师最为关注、会后讨论最多的也是公开课。显然,“公开课”的传播效应和导向作用不容人们忽视,研究“公开课”现象及其背后的隐含意义自然也就尤为迫切和重要。   常见的公开课类型有“示范课”、“观摩课”、“研究课”、“实验课”等几种,“比赛课”算做一种特殊类型的“公开课”。举办公开课的初衷,无非是想通过提供某种课例,让听课教师或“观而摩之”,或“听而研之”,以达到切磋交流进而改进语文教学的目的。从这个意…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名老教师,笔上过为数不少的。公开课”,更听过不计其数的“公开课”。说实在话,所谓“公开课”就应该是“家常课”的翻版;说句更实在的话,大量的“公开课”与“家常课”确实又有着很太的不同,  相似文献   

13.
我看公开课     
李海琼 《广西教育》2007,(10A):26-26
公开课,作为一种常规的教研活动,对于教师交流教学经验,推广优秀教学方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学水平,应该是非常有益的。但现实的许多公开课,却置教材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条件于不顾,片面追求华而不实的热闹气氛和所谓新颖的教学形式,实际上演变成了精致的“完美课”、作秀的“表演课”和泛化的“媒体课”。  相似文献   

14.
李长江 《教书育人》2000,(23):23-23
公开课是进行教学研究,交流经验的一种有效形式。它具有示范性、探讨性、启发性、交流性特点。它能给广大教师提供学习交流机会,从而凝聚集体智慧,推而广之,使之产生更大效用,因而,它很受教师的欢迎。许多学校每年都举行不同层次和各种形式的公开课,诸如观摩课、示范课、研究课等。有的学校定人、定性、定量地举行公开课。此举着实对改进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实效,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据笔者多年来听课的观察与思考,认为因种种主客观原因导致了不少公开课变质变味,流于形式,研讨、学习、交流价值不大,让听课者大失所望,…  相似文献   

15.
公开课,你为谁公开?于秀兰,田延平听过许多公开课,觉得多数课,严格说来,是应该称作“表演课”的。一位执教过多次公开课,并屡屡获奖的“资深”教师,曾当众道破玄机:“公开课是上给老师(包括领导或计委)听的。”这话听起来也不无道理。除去个人为接受检查或评估...  相似文献   

16.
公开课是华丽的时装,家常课如朴素的布衣;公开课是经过雕琢的美玉,家常课是原生态的玉石;公开课如频频出镜的美女,家常课如默默无名的农妇;公开课是改善待遇的小灶,家常课是养壮身体的粗粮。  相似文献   

17.
公开课是中国一种特有的教学研究形式。几百人甚至上千人聚集一堂观摩教学。这种研讨形式好不好,至今学术界仍争论不休。但不管怎样,这种形式近二十年来一直经久不衰。因此,与其去追究其存在的合理性,倒不如从“看课”的角度来作一番审视。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熊丙奇 《教育》2011,(1):17-17
岁末年初,不少学校都给老师开了公开课,让老师有机会总结一学期教学,汇报成长心得。可笔者在一些中小学听课时发现,有些公开课过于追求“新、奇、特”,有的老师还提前和学生打招呼“配合互动”,公开课成了表演课。  相似文献   

19.
翁秀治 《福建教育》2006,(12A):56-56
“铃……铃……”有点沙哑又沉稳的老钟适时响起,随着清脆的“老师再见”,我教师生涯的第一节公开课落下了帷幕。师生的默契配合让这节公开课行云流水,比试教还要出色。走出教室,我脚下仿佛踩着一块幸福的云朵。回到办公室,领导和同行的好评在我耳边不断响起,我的思绪飘到了课前。  相似文献   

20.
朱毅岩 《教育文汇》2005,(11):17-18
近几年,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一些学校相继举办了多种形式的“公开课”,有示范课、观摩课、研究课、竞赛课种种。执教这类课的大多是中青年骨干教师,也有教龄不太长甚至是才从教一两年的青年教师。笔者所在的县城小学也经常开展此类活动。参加校内、校外的听课、评课活动多了,我就有了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