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天,爸爸在厨房里做饭,我一时好奇,就到厨房里看爸爸给我做了什么好吃的。可一进厨房,爸爸就说:“出去等着,你看厨房里到处都是油烟,它对人体可是有害的。”听了爸爸的话,我想油烟到底对人体有什么危害呢?我琢磨了半天也没弄明白是怎么回事儿。下午第三节正好上科技活动课,我又向王老师提出了这个问题,结果环保小组的成员们对这件事都很感兴趣,大家商量后一致决定:我们每个小组的成员都回家用泥鳅来做实验,同时委派吴子腾、王一飞、崔家琪等几位同学上网查阅有关危害我们人体的资料。为了便于比较实验结果,我们决定由王老师统一购买大小差…  相似文献   

2.
农药对人体及其它生物的危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药的广泛使用造成了环境污染,对人体及其它生物产生了严重危害,对生物多样性构成了威胁。一、农药污染的广泛性为了防治植物病虫害,全球每年有460多万吨化学农药被喷洒到自然环境中。据美国康奈尔大学介绍,全世界每年使用的400余万吨农药,实际发挥效能的仅1%,其余99%都散逸于土壤、空气及水体之中。环境中的农药在气象条件及生物作用下,在各环境要素间循环,造成农药在环境中重新分布,使其污染范围极大扩散,致使全球大气、水体(地表水、地下水)、土壤和生物体内都含有农药及其残留。据美国环保局报告,美国许多公用和农村家…  相似文献   

3.
4.
防患于未然——亚硝酸盐对人体的危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5.
6.
科学探究的关键环节是提出问题,如何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是关系到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关键性问题.本文通过对两个不同年级段的学生提出问题的抽样调查,分析学生对提出不同问题倾向性的原因,并提出培养学生提出有价值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涉及小学《自然》教材中有关地层的形成的演示实验,作者在和学生进行了反复实验的基础上,根据实验现象和教材的矛盾,认为教材中存在“疏漏和不足”。尽管本文中学生的一些说法不还缺乏科学性(如“砂子和黏土使这杯水的浮力增大了”),但他们不迷信权威的怀疑精神、勇于探究的精神却是值得张扬的。但本刊为了慎重起见,特地就这一问题向教材编写组请教,有关专家答复如下:“根据重力沉降的原理,密度大先沉下去,关键还要看是什么石头和砂子。也有人提出过这个问题,我们自己也亲自做过这个实验,一般来说石头在下面,石头中间的夹缝和上面是砂子。”根据专家的意见,并经深入研究教材,我们也许可以这样认为:本演示实验的重点并不在于小石子和砂子哪个先沉降到底,而在于不同的物体沉降后会发生分现象,这即可说明地层形成的原因;而如果要讨论二者到底哪个先沉降到底的问题,密度则是一个首先要考虑的因素,本文作者使用的实验材料中砂子的密度应该比石子的密度大。相信很多老师在教学中都会遇到这个问题。我们现将此文刊出,一则鼓励老师们面对科学问题时的质疑精神和探究精神,二则以期引起老师们更多、更深入的思考和探究。  相似文献   

8.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将探究性教学理念运用于原电池教学.对原电池学生实验进行了探讨与改进,从而设计了"人体电池";选择一些简单材料并利用人体内阻组成"人体电池",再通过几次改变实验条件,得出了相关的结论."人体电池"不仅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9.
荣建伟 《今日教育》2004,(10):16-17
2003年9月,我以班主任的身份接手一年级新生,当上了孩子王。刚开始时,孩子们很喜欢我,围着我聊天,有的甚至还扑在我的怀里,让我搂着他交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感到孩子们对我的依恋在渐渐减少,他们对我的情感在淡化,师生之间的距离在拉大。到第一学期期末,没有人再到我怀里聊天了,也极少有同学主动到我身边交流。他们对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一篇脍炙人口的课文——《乌鸦喝水》。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个故事,但“聪明”的乌鸦真的能喝到水吗?我们创编了一节科学课,就这个问题在课堂上展开研究——在水中投入石子和沙子,就能让水升到瓶口吗?  相似文献   

11.
12.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给科学探究下的定义是:“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通过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相似的过程,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同时指出,科学探究的过程要素集中体现在以下几点:①提出问题;②猜想与假设;③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④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⑤分析与验证;⑥评估;⑦交流与合作。我们不妨简称为“科学探究七要素”。那么,了解这七个要素在科学探究中孰轻孰重,对于我们进行探究教学特别是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为此,笔者采用“专家访谈法”,就这一问题访问了全国部分高师院校的物理教育专家,计算得出了各要素的权重并进行了一致性检验。  相似文献   

13.
谁都离不开吃,可不一定人人都会吃。特别是独生子女生活优裕,食品丰富,但“营养不良”过胖或过瘦现象仍普遍存在。为探讨如何提高在校学生的营养水平和身体素质,我们针对大家感兴趣的“肯德基”食品开展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4.
15.
张杰  唐军生  张志强 《中国德育》2004,(8):63-65,78
2003年,我校承担了中央教科所“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的子课题《如何引导小学生走出消费误区》的研究工作。在第一阶段实验研究的基础上,于“3&;#183;15消费者权益日”前期,我们对全校低、中、高三个年级段的部分学生及家长进行了一次调查。  相似文献   

16.
教师鼓励学生运用课堂上所学知识把自己的设想付之于行动并不断改进与创新,本身就是学生发展的过程。教师不定期地组织学生交流在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并让学生探讨解决问题的初步设想。这样,学生就愿意主动发现和寻找身边不如意的事情,并产生自主解决问题的意识。我区有一名学生是乒乓球队的队员,打完球后,教练总是让队员们把满地的乒乓球收拾好。可是由于训练太累,孩子们都不愿意捡球。这名同学就产生了发明一个“拾球器”的想法,教师听了及时表扬鼓励他,他做了一个长把的撮子,  相似文献   

17.
以159名高一学生为被试,以学生未接触过的"铝的燃烧"实验为问题情境,了解学生面对真实实验情境时,提出问题的类型和数量。结果显示:学生所提问题可以分成相关问题和拓展问题两大类,每大类可进一步分成各种亚类;学生总体提出问题数量较少且多是非探究问题;不同性别学生在提出探究问题数量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19.
化学实验通过直观、丰富多彩和奇妙的变化易于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其产生学习化学知识的极大兴趣,并从实验探究中进行理论论证,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但在具体实施中,如九年级化学实验验证“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气体有什么不同”时,常遇到实验现象不明显的问题。对此,我尝试用以下方法加以改进,实验现象有了明显改变,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观察鱼》一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观察小动物”单元中的第三课。教材的设计意图是通过组织学生观察鱼、描述鱼、研究鱼这一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去感知鱼,并且用图画和文字记录所观察到的事物的某些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