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叶挺由于"北伐"名将的背景及无党派的身份,被国共两党任命为新四军军长,成为双方争取的对象。叶挺为了能够在"统战"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保持"中立",并利用其特殊身份促进"统战"工作的开展。但由于国共两党摩擦日益严重及新四军领导体制的缺陷,叶挺在"统战"工作中受到了局限。  相似文献   

2.
1941年1月4日,皖南新四军奉命在叶挺、项英等的领导下进行突围,结果以叶挺谈判时被扣留,项英被随从副官杀害为结局。皖南事变是国民党顽固派蓄谋已久的阴谋,应该说皖南事变的发生是必然的。中共中央对形势估计不足,发给新四军的电令不果断,对项英、叶挺分工不当;项英对中央分工不满,再加上其南征理想;军长叶挺在新四军后期突围时没有听取他人意见,作战指挥方式不当;又有地势险要,天气异常等原因,导致了新四军突围失败。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时期,叶挺同志毅然出任新四军军长,在新四军的成功组建和领导新四军英勇抗战的伟大事业中,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发挥了别人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1941年11月,国民党政府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七千多名新四军战士惨遭屠杀。在这次事变中,新四军军长叶挺究竟是被俘还是被扣的,党史界历来有不同意见。但近年来“被扣”说似乎已经得到基本上的公认。然而,通过阅读一些材料,笔者却认为,叶挺在皖南事变中还是被俘的。  相似文献   

5.
新四军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 ,其前身是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由红军游击队改编而成的新四军 ,辖四个支队 ,叶挺任军长。当时的叶挺 ,既不是红军游击队领导人 ,也不是共产党员(1927年广州起义失败后出国 ,同党失去联系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 ,何以出任新四军军长呢?  相似文献   

6.
文章认为,周恩来对新四军建立、巩固和发展发挥了别人难以替代的杰出作用,其重大的历史贡献在于:请叶挺出面组建新四军;协调叶、项关系,商定新四军发展方向;时刻关心新四军安危;“皖南事变”前后的英勇斗争;努力使中原部队胜利突围。  相似文献   

7.
皖南三年项英与叶挺之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皖南三年项英与叶挺关系失和的根本原因在于对新四军战略方针的分歧、新四军领导体制的缺陷以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8.
叶挺,著名军事家,1896年生,广东惠阳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在北伐战争中,他率部击溃(kui)军阀(fa)吴佩孚主力,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赢(ying)得“铁军”的称号。抗日战争爆(bao)发后.他任新四军军长,率部坚持敌后抗战。  相似文献   

9.
宝应县城有一条叶挺路,是当年宝应县百姓为纪念新四军军长叶挺将军不幸遇难而命名的,叶挺桥小学因位于叶挺路上的叶挺桥畔而得名。这所有着40多年办学历史的城郊中心小学多年来始终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办学理念,不断追求创新,不断向新的高度攀登,走出了一  相似文献   

10.
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曾提到当时江南的新四军在陈毅领导下建立了苏南抗日根据地,江北新四军在张云逸领导下,建立了皖东抗日根据地。在“皖南事变”中,提到江南的新四军移师北上,只有项英、叶挺部遭国民党顽固派围歼,而未提陈毅。重建新四军军部时,陈毅任代理军长。许多同学不明白,“皖南事变”时苏南根据地情况如何?陈毅在什么地方?  相似文献   

11.
皖南事变发生后,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在其通令、发言人谈话以及报刊中,多次诡称我新四军叶挺军长被"擒获"、"拿获"、"俘获",甚至诬蔑为"投诚".而历史的真实却是叶挺军长为了解除全军的困境,按照党中央指示去参加国民党在阵前提出的"谈判"而被无理扣留,后被投入囹圄,受尽折磨的.现仅就有关文字记载及调访资料对这一问题记述如下:由于项英同志右倾路线的错误,新四军在执行党中央北移方针过程中犹豫拖延,给国民党造成调集顽军包围我新四军的时机.  相似文献   

12.
《初中生》2012,(Z4):22
正悦读之前: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很多革命者毕生的愿望。在他们的入党过程中,发生了不少有趣的故事。叶挺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新四军军长叶挺被扣压、囚禁。1946年3月4日,经中共中央多方努力,叶挺始获自由。他出狱后的第二天,即电告中共中央,请求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我已于昨晚出狱。我决心实行我多年的愿望,加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在你们的领导之下,为中国人民的解放贡献我的一切。我请求中央审查我的历史是否合格,并请答复。"3月7日,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电告叶挺,批准其加入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13.
《初中生》2012,(28)
叶挺 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新四军军长叶挺被扣压、囚禁.1946年3月4日,经中共中央多方努力,叶挺始获自由.他出狱后的第二天,即电告中共中央,请求重新加人中国共产党:"我已于昨晚出狱.我决心实行我多年的愿望,加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在你们的领导之下,为中国人民的解放贡献我的一切.我请求中央审查我的历史是否合格,并请答复."3月7日,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电告叶挺,批准其加人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14.
张宪祥 《文教资料》2008,(10):68-69
皖南事变距今已整整67年了.7000多名新四军官兵在这次事件中遇害,军长叶挺被扣,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周子昆被叛徒杀害.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在突围中阵亡,其损失之大在中国民族解放战争史上极为罕见.究其原因,除国民党反动派的凶恶之外,新四军领导人在命令执行、军事指挥诸方面也有着明显的失误.  相似文献   

15.
“铁军”,专指起始于北伐战争时期的叶挺独立团,随后延伸至抗日战争的新四军;而与之相同步,“铁军精神”,包括独立团和新四军前后一脉相承的铁一般的军魂和思想境界。在赞同学界有关“铁军精神”内涵论述的基础上,依据对《叶挺文选》中叶挺本人的文章、谈话、电稿、声明、告民众书、总结、回忆录、信函等第一手资料的领悟、概括、提练,新增“重民为民的使命担当”这一内涵加以补充叙述。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四军正确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作战坚决,胜利不断、深得民心。叶挺、项英等领导把军部放在云岭,有利于南方的爱国知识分子及归国华侨青年就近参加皖南新四军。来到这里的知识分子,被这里的抗战激情所感染,又呼朋唤友共同来抗日。他们积极地对外宣传,进一步扩大了新四军在海内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1939年3月,第二支队副司令员粟裕参加了周恩来在云岭新四军军部主持召开的军部负责人会议,讨论新四军发展的战略方针,有关内容历史上并无详细记载。1978年,白艾协助粟裕撰写战争回忆录,记录整理了粟裕口述的皖南事变回忆资料,标题为《皖南事变前,周恩来和项英、叶挺、陈毅、袁国平的对话》。对话详细生动,是就新四军发展战略展开争论的"现场"再现,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其核心内容是周恩来、陈毅、叶挺主张新四军应该东进、北上,并尽快地大发展,批评项英一切服从统一战线、株守皖南的错误想法。结合党中央与项英的来往电文可知,项英即使没有明确的"三山计划",也未能完全执行党中央东进、北上的战略方针,没有认识到扩大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战略意义,贻误了新四军军部向敌后转移发展的良机,应为皖南事变的发生承担一定的责任。不过,项英虽然有错,但与张国焘和王明不同,不应定性为路线错误。  相似文献   

18.
1941年1月4日,新四军军部及直属部队9000余人从浙江云岭驻地遵命北移,行至皖南径县茂林地区时,突遭国民党军队7个师8万余人的包围袭击。新四军战士英勇拼杀,奋战七昼夜,终因弹尽粮绝,寡不敌众,除2000余人突围外其余大部被俘、失散或牺牲,军长叶挺被无理扣押,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牺牲,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周子昆突围后不幸被叛徒杀害。17日,蒋介石反诬新四军“叛变”,宣布取消其番号,并声称要将叶挺交军事法庭审判。同时,令汤恩伯。李品仙等部进攻江北新四军,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这一事变掀起了国民党顽固派的第二次反共高…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史学界对新四军皖南军部时期实施东进战略的情况褒贬不一。论者以为,尽管受到了种种不利因素和短期指导思想的影响和干扰,皖南军部一直督促所部东进抗日,尤其在周恩来巡视云岭军部和中央明确东进战略之后,叶挺、项英及其新四军将士更是坚决贯彻上级指示,深入敌后,给日伪军以重大打击,开辟了广大的根据地,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大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20.
华中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极重要的组成部分,新四军是华中抗战的台柱子.而新四军的发展和华中抗战的胜利,则是与陈毅的名字紧紧相联着的.一1937年10月,国共两党达成协议,将湘、鄂、赣、闽、粤、浙、豫、皖八省边界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由叶挺、项英分任军长和副军长.同时,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央东南局和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由项英兼任东南局及军分会书记,陈毅为军分会副书记.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