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9世纪中期是英帝国的鼎盛时代,英国一步步放松了对自治殖民地的控制。50年代,英国出现了分离主义思潮。60年代,分离主义思潮进一步发展并达到了顶峰,自治殖民地基本上处于独立地位。70年代,英帝国开始走下坡路,进入了加强帝国统一的时代,分离主义思潮结束。  相似文献   

2.
美国第十六任总统亚伯拉罕·林肯,领导北方军民取得了内战的胜利,促使美国存在了两个多世纪的奴隶制度寿终正寝。林肯从最初的仅仅反对奴隶制、不干涉各州现存的奴隶制度到最终彻底废除奴隶制,其对待奴隶制的态度和政策经历了一个从保守、温和向激进、革命的转变过程,这主要是当时的美国社会政治环境和阶级斗争的形势,以及国际形势和林肯个人的性格特点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美国第十六任总统亚伯拉罕·林肯,领导北方军民取得了内战的胜利,促使美国存在了两个多世纪的奴隶制度寿终正寝。林肯从最初的仅仅反对奴隶制、不干涉各州现存的奴隶制度到最终彻底废除奴隶制,其对待奴隶制的态度和政策经历了一个从保守、温和向激进、革命的转变过程,这主要是当时的美国社会政治环境和阶级斗争的形势,以及国际形势和林肯个人的性格特点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一战后,随着英国实力的衰落以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英国适时调整了对自治领的政策,使其与自治领的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政治上,自治领获得了法律上的平等地位,英帝国逐渐转变成英联邦;经济上,英国与自治领共同建立了帝国特惠制,但其影响力日渐减小;外交和防务方面,虽然自治领获得了独立的地位,但一些国家仍然存在着对英国的依赖。  相似文献   

5.
《高中世界近现代史认知结构与基础练习》第40页上有这样一道题:林肯与废奴主义者的分歧是A.是否谴责奴隶制B.是否废除奴隶制C.怎样废除奴隶制D.怎样维护国家统一绝大多数学生选B,理由是教材上讲林肯主张限制奴隶制,而废奴主义者自然是主张废除奴隶制,故选B。学生错选主要在于仅依据课本上的内容,主观地认为林肯不主张废除奴隶制。其实,林肯是主张废除奴隶制的,只是在对待这一问题上,他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渐进的过程。美国历史上的废奴主义者在使用何种方式废除奴隶制的问题上大概经历了两个阶段。废奴主义早在殖民地时期就已经萌发,废奴运…  相似文献   

6.
亚伯拉罕·林肯(1809—1865)是一位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是美国历史上堪与华盛顿齐名的伟人,其最突出的历史功绩就是领导美国人民争得了内战的胜利,废除了罪恶的奴隶制度,完成了美国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对此,史学界早有定论,兹不赘述。本文仅就内战时期林肯反奴隶制思想的演变过程作一探讨,说明他是如何最终完成废除奴隶制度这一伟大的历史使命的.一、内战前林青反奴隶制思想的形成林肯所处的时代是美国两种不同性质的经济制度即建立在雇佣劳动基础之上的北方工业资本主义经济与建立在奴隶劳动基础之上的南方种植园经济之…  相似文献   

7.
北美殖民地经济在其发展过程中曾大量使用从非洲运来的黑人充当奴隶,形成了北美蓄奴制度。独立战争期间,殖民地四百万人口中,黑奴占七十五万,集中在马里兰和弗吉尼亚。对于当时具有民主主义思想和精神信仰的理想主义者来说,奴役黑人的行为无疑是罪大恶极。他们竭力主张废除奴隶制度,建立废奴组织,宣传自由思想,并且积极行动起来,帮助南方奴隶逃离奴隶主的庄园。全国范围内的废奴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废奴  相似文献   

8.
美国制定1787年宪法时保留了南方的奴隶制度。多数教材指出,没有废除奴隶制是1787年宪法的局限性。更有学者(王荣堂《欧美近代史纲》)指出,宪法保留了可耻的奴隶制度,消除掉了革命的进步性。我认为宪法保留奴隶制没有"错"。  相似文献   

9.
读史巧设题教学两得益题型丰富角度新颖开拓思路指点迷津设计1选择题1.1787年美国宪法没有规定废除奴隶制度,这说明A.它是反人民的B.种植园奴隶主的顽固C.资产阶级的妥协D.废除奴隶制度的条件尚未完全成熟〔提示〕当时美国处于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作...  相似文献   

10.
英国在北美建立第一个殖民地詹姆士敦之后第12年,即1619年,第一批黑奴到达北美。可见,奴隶制的起源与北美的开发几乎是同时的。如果从17世纪中叶奴隶制开始确立算起,到1863年林肯政府颁布《解放宣言》时,奴隶制在美国存在了200年左右,这个时间与美国从独立到今天的历史过程差不多长。本文试就美国奴隶制度的形成、演变、它对当时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作用、它与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矛盾等问题作一介绍。在哥伦布发现美洲之后,英国殖民者陆续在大西洋沿岸建立殖民地。在殖民开发过程中,他们面对广漠、肥沃的土地和丰富的  相似文献   

11.
徽州本土衣食匮乏导致当地之人寄命于钱,从而对开办货币借贷业有旺盛的需求,而典当业因其简便易行更为社会所需;徽州地狭田少的状况,导致土地难以容纳徽人经商所获得的丰厚利润,将其转用于放贷生利,这和徽州社会旺盛的货币需求正好契合,遂催生出徽商中的典当业;典当业质押借贷的特点又使之适宜于众多身处异乡的徽商开办。所以,徽典兴起,遍布四方实在情理之中。  相似文献   

12.
清末民初是长江下游青帮快速发展的时期。其原因一方面是长江下游传统的小农经济进一步瓦解,由此引发的社会动荡更进一步加剧了本已复杂的社会矛盾;另一方面是由于伴随着长江下游社会的动荡,清政府对基层社会控制日趋弱化。长江下游的青帮不同于红帮,它的反清活动没有明确的政治目标,更多的是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破坏性。民元之后,在新的生存环境中,其下层为适应城市生活环境逐步演变成近代的黑社会组织。  相似文献   

13.
中苏同盟破裂根源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50年2月,《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标志着中苏同盟关系确立,从此,两国进入了友好合作的新时期,但自苏共二十大起,中苏分歧产生并不断加剧,使两国走向对抗,导致同盟名存实亡,本文认为,苏联的大国大党主义与中国追求平等的冲突是同盟破裂的根本原因;中苏各自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所导致的内政趋同与背离是同盟破裂的主要原因;国家利益和战略思想的冲突和对立是同盟破裂的直接原因;意识形态领域的争论是同盟破裂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4.
明清之际,圣像画开始大量传入中国。面对强势的中国文化,耶稣会士在客观现实的强迫下做出妥协,采取适应性策略,主动避开中国人难以接受的耶稣受难题材,而选择了在某种程度上与中国人相对亲近的圣母子像,以期提供一个天主教可被接受的"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5.
先秦儒家的孝道观念,产生于对血缘家长的崇敬,它包含“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两方面的家庭道德观念,这一观念被扩大、延伸到国家、社会之上,便转化为一种责任和道德义务,使孝观念对维护封建统治具有重要作用,于是统治者大昌孝道,构成孝主要内容这一的送死之事,日益发展,厚葬陋习日烈。  相似文献   

16.
四川雅砻江卡拉至杨房沟水电站交通专用公路洪水沟大桥由于地形限制,在桥墩施工时,施工便道无法修至各桥墩处。要在比桥墩承台高96 m的0#桥台附近开挖施工平台,安装混凝土拌和设备,采取特殊措施将混凝土输送到桥墩附近的施工平台,再用高压混凝土输送泵泵送混凝土到桥墩上。项目采用混凝土输送泵结合缓冲溜管,成功解决混凝土垂直向下、水平、向上输送问题,保证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该技术对其他类似工程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宁荣二国公所创造的辉煌基业,因其生齿日繁,事务日盛,主仆上下安富尊荣,生活过分奢糜,缺乏运筹谋划之人.造成一代不如一代的颓势,致使贾府由盛而衰,大厦倾倒。与其相反的是:赖家虽为贾府的世仆,因其在贾府管家时间长,权势重,善于拍马逢迎主子,钻了贾府管理混乱的孔子,渐次发迹,超越常人,最后连主子也要向其乞借遭冷遇。这一主仆贫富易位的典型事例给世人留下颇值得深思回味的人生课题。  相似文献   

18.
四川雅砻江卡拉至杨房沟水电站交通专用公路洪水沟大桥桥墩施工时,利用2台10 t缆索吊吊运材料、设备,墩侧安装塔吊提升桥墩模板,缓冲溜管配合混凝土输送泵浇筑混凝土。安全、快速地完成了墩柱施工,保证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该技术对其他类似工程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三杨庄汉代聚落位于魏郡管辖的黄河河滩地内,遗址的形成与西汉中期以后日益严重的河患有密切关系。新莽始建国三年(11年)的"河决魏郡"后,王莽出于保护"元城冢墓"的一己之私等原因,在河决之后,并未及时加以治理,致使黄河在三杨庄汉代聚落所在区域长期泛滥。三杨庄汉代聚落周围的民堤在经受长期的洪水冲击之后,逐渐失去抵御功能,最终洪水得以侵入遗址所在区域。洪水侵入过程是缓慢,因此,三杨庄汉代聚落被逐渐淹没,得以完整地被埋藏在淤泥、淤沙之中。  相似文献   

20.
前苏联领导干部的腐败现象,从斯大林到戈尔巴乔夫时期不仅一直存在,而且呈现愈演愈烈之势。与斯大林时期领导干部以权谋私的情形相比,勃列日涅夫时期的领导干部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其腐败现象包括培植亲信,任人唯亲;送礼之风,特别盛行;卖官鬻爵,任人唯钱;疯狂走私,肆无忌惮;特供商品,遍布全国;野外狩猎,成为时尚;等等。各级官员腐败的方法可谓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为了一己之私,真是各显神通。前苏联这一时期的这些腐败之所以不仅有物质层面的,而且有制度层面的。官场腐败愈演愈烈,除了萧规曹随的历史原因外,与勃列日涅夫带头以权谋私也有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