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9 毫秒
1.
“势必”作为副词,与它作为跨层结构相比,最明显的区别在于“势”丧失了作主语的功能。判定“势必”虚化的形式标准只有一个,即上下文中存在取消“势”的主语资格的语言成分。我们将副词“势必”的产生时间界定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其成词的句法环境是“势必+谓词性成分”。  相似文献   

2.
谈副词“实在”的语法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详细描写古代汉语中跨层结构“实在”的分布类型与用法的基础之上,探讨现代汉语中副词“实在”的由来及其虚化机制。“实在”从跨层结构凝固为副词的过程,在语义方面是“在”的词汇功能逐渐虚化以至完全丧失的过程;在句法方面则经历了“实+在+V”的重新分析,并试图由此归纳出一种副词虚化的机制:句法层面的重新分析。  相似文献   

3.
“终于”经历了由跨层结构“动+介”到副词的词汇化过程。先秦时期,“终于”连用的情况就已经出现;两汉时期使用频率大大增加;从隋唐五代一直到清朝,作副词的用法也基本成熟;现代汉语里,彻底完成其词汇化过程。其词汇化的主要动因是句法环境的改变和语义虚化。副词“终于”主要表示预期结果的实现或未实现。  相似文献   

4.
截止目前为止的维吾尔语研究成果表明,维吾尔语中的词按照语义、形态、句法三条标准,分为名词、形容词、数词、代词、副词、动词、量词、情态词、助词和双词等十一种词类。这十一种词类又可以按其能否表示词汇意义,在句中能否表示一定语法意义并充当某种句法成分等,分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实词是具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在句中能充当某种句法成分的词。维吾尔语中,名词、形容词、数词、代词、量词、副词、动词、摸拟词等属于实词。不具有词汇意义,在句中不能充当句法成分,而仅仅连接词语和句子,帮助它们组合起来,起附加意义作用的词类叫虚词。  相似文献   

5.
四、代词宾语前置,为什么要限定为必须用了“不、未、毋(无)、莫”四个否定词的否定句呢?答:代词宾语前置的格式是:“否定词+代词宾语+述语动词”。所谓否定词是指在句中表示否定义的词,在词性上包括三类:表示否定的动词、副词和代词,其中只有“不”、“未”、“毋”(无)、“莫”可以用于这种宾语前置格式。下面一一分析。1.动词中表示否定义的是“无”,意义为“没有”,与动词“有”相对,能带名词或代词宾语。但是代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是前面必有状语否定词,而“无”在句中只能以述语身分与代词组成述宾结构,不能同时兼任表否定的状语,所以它…  相似文献   

6.
"从来"的词汇化历程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从"和"来"在演变的起点上既不属于同一层次,也没有在线性序列上紧邻出现,而是通过特定的句法操作连接到一起;同时,"从来"成词以后进一步虚化,由表达时间概念的名词最终演化成时间副词."从来"的词汇化历程代表了现代汉语某一类别的"X来"式双音词的词汇化路径,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时间名词和时间副词之间的历时演变关系.  相似文献   

7.
“也好”是近代汉语中新形成的一个语气助词。本文描写了现代汉语中三种形式的“也好”功能,总结了其句法意义,并从历时角度把语气助词“也好”的虚化分析为:由跨层结构到一个双音节词,句法环境的改变是其词汇化的动因;意义融合后重新分析为一个句末助词;说话人的主观态度及对语境义的吸收促成了“也好”的功能扩展。“也好”语法化的过程也伴随着主观化。  相似文献   

8.
频率副词“不时”来自否定结构“不时”.最初“不”和“时”之间的句法关系很明显,随着“时”句法环境的变化,“不+时+ VP”这种组合形式也出现了.构式“不时VP”发生了重新分析,结构层次由[不+(时+ VP)]变为[(不+时)+VP],随后“不时”逐渐凝固化、词汇化为频率副词,最终在元代完成.“不时”词汇化的动因是词汇的双音化、使用频率、主观化,词汇化的机制是重新分析.  相似文献   

9.
程度副词“极度、极端”在句法功能上具有唯状性,主要修饰性质形容词、心理动词以及部分短语;“极度/极端X”可以充当多种句法成分,且“极度、极端”与中心词X之间可插入状语标记“地(的)”。程度副词“极度、极端”都是从名词虚化而来,虚化的动因在于“超越一般”的语义基础和充当状语的句法位置两个方面。二者虚化为程度副词时间很晚,是在民国时期,其语法化程度也还不够彻底,使用频率也不及“极其”和“极为”这两个典型的极性程度副词。  相似文献   

10.
中古汉语VP-neg式疑问句句末否定词的虚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VP-neg是中古汉语反复问句的主要形式,对句末否定词Neg的虚化问题学术界存在不同看法。文章系统考察中古时期这一语法现象,结论是:1否定式问句末尾的否定词已经虚化;2带反诘语气副词的反诘问句末尾的否定词一般已经虚化;3选择问句里选择项末的否定词已经虚化;4带测度副词的测度问句末尾的否定词已经虚化;5带疑问语气副词“宁”的反复问句末尾的否定词没有虚化;6除前四种情况,反复问句“VP不”中的“不”没有虚化。  相似文献   

11.
古代汉语中的代词"是"不是一个普通的指示代词,而是一个确指代词。当它复指前一分句并充当后一分句的主语时,随着前一分句的简化,"是"的指代性越来越弱,就演化为表确认的用法。系词"是"的用法和焦点标记"是"的用法都是由这种表示确认的"是"发展而来,它们是同步发展,也都是在差不多中古的时候发展成熟的。  相似文献   

12.
如果"VP"不具有引述的性质,那么"不就VP"就是个唯反问结构.在不同的语境中,该结构有4种句意类型:结果类、前指确认类、后指确认类、后指不屑类.句意类型不同,"不就VP"的重音模式也相应不同."不就是X"是"不就VP"的一种特殊情况.和其他的"不就VP"句相比,"不就是X"有两个特点:一是它可能是陈述性的,二是四种句意类型出现的频率高低不同.  相似文献   

13.
如果“VP”不具有引述的性质,那么“不就VP”就是个唯反问结构。在不同的语境中,该结构有4种句意类型:结果类、前指确认类、后指确认类、后指不屑类。句意类型不同,“不就VP”的重音模式也相应不同。“不就是X”是“不就VP”的一种特殊情况。和其他的“不就VP”句相比,“不就是X”有两个特点:一是它可能是陈述性的,二是四种句意类型出现的频率高低不同。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汉代重要典籍《说苑》“其”字的穷尽性量化分析,认为“其”作为代词作用频率最高,其中人称代词为尤,主要作定语,功能是修饰名词或名词性结构,甚至成为名词性结构的标志;作为副词使用频率不高,可表推度,反诘,劝令等语气,助词用法日衰,连词用法仅是萌芽。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重要典籍《战国纵横家书》中"其"字的穷尽式量化性分析,认为"其"作为代词使用频率最高,其中人称代词占绝大多数,主要做定语,功能是修饰名词或名词性结构,甚至成为名词性结构的标志;作为副词使用频率不高,可表推度、反诘、时间等语气。"其"还以语气助词和无意义形式出现。"其"字的连词用法仅是萌芽。  相似文献   

16.
AS用法浅析     
“AS”这个词有连词,介词,副词和代词四种词性。每种词性都有各自的独特用法。本文将对这四种词性,尤其是作连词和介词时的“AS”用法进行论述,并顺便阐述AS与某些有关的词的区别与联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借助优选论(OT)句法的框架,在基于VP为双层复合结构、NP内生于VP外论元、虚词there直接从词库读取、存现句中的NP为呈现焦点等假设之上,利用ALIGN-PRES-FOCUS, CASEnom, OB-SPEC和FULL-INT的制约条件及其等级排列,对英语存现句进行了优选论分析。存现句中的NP内生于VP的外论元,从而获得主格形式,但呈现焦点对句法的制约条件ALIGN-PRES-FOCUS抑制了VP后NP的提升,从而使其格位无法获得标记,违反CASEnom。为了使句式满足OB-SPEC,说话者可以从词库中直接读取虚词there,或者提升方位短语LP,用于填充IP的标志语位置。  相似文献   

18.
本文拟就对<金瓶梅>中程度副词"十分"进行穷尽式的考察,采用定量统计和定性分析、共时描写和历时比较相结合的方法,从句法、语义、句式等角度进行共时描写,同时从历时的角度与现代汉语中的"十分"进行比较,以勾勒出程度副词"十分"在<金瓶梅>中以及近代汉语末期所呈现的发展概貌.  相似文献   

19.
《论语》作为儒家最为重要的经典之一,历来注解阐发者众多,又因时代和文体的特殊性,歧解也颇多。《论语.里仁》篇:“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论之,主要有四种观点,但对“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为什么还要“得之”且是“不以其道得之”这一显然不合逻辑的问题,大都没有过多关注或给予合理的解决。本文认为“得”的语义指向为“处”和“去”,即以“不以其道”、“得之”各为一读,句意便通晓达畅。  相似文献   

20.
《诗经》中的"彼其"是个双音词结构,"其"是"衬字",语助词。但"彼"不应该理解为常见的代词(指示代词或人称代词)使用,在《诗经》中"彼"应是通假字,通"被"(攀糜切),有"翩翩貌"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