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生的情感“密码”,可从他的某一段经历或某一处“牵连”中破译。上海是我工作过五年的城市,也是“革”后重新引发我自幼而生的集邮兴致的地方。这些年,沪宁线两端,有两本集邮刊物向邮坛投放,一本是《上海集邮》,一本是“江苏集邮》。我在这一端,为《江苏集邮》忙。而我的案头,却总是有《上海集邮》摆放。  相似文献   

2.
最近,我受一些基层邮协邀请,讲了几堂集邮课,开了几次座谈会,大家反映了不少问题。归纳起来就是一句话:“要给集邮者以出路。”这些年来,集邮者在国家邮政局,在集邮公司购买邮票,全部是买完拉倒,根本谈不上售后服务,所以这几年集邮者的集邮热情下降,兴趣不浓,有些人甚至不再集邮了,集邮队伍的人  相似文献   

3.
1966年,突如其来的“化大革命”运动,打破了人们平静的生活。开始,许多人都天真地认为这是毛泽东主席发起的一场化运动,象曾经经历过的无数次运动一样,很快就会结束。可是谁也没有想到,一次动荡,十年灾难,就连普普通通的民间集邮活动也在劫难逃。集邮公司被迫停业,《集邮》杂志被迫停刊,邮票被当作封建主义、资本主义、修正主义的产物来破除,许多集邮家被无辜抄家批斗,毕生心血凝聚的邮品毁于一旦。  相似文献   

4.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北京的国子监, 集邮的朋友也都熟知民国时发行的“(国子监)牌坊”邮票,但知道辟雍的设计者就是大家熟悉的“宰相”刘罗锅——刘墉的人可能就不多了。孙少颖先生在《集邮博览》2003年第5 期上以1913年民国“帆船票”中“牌坊”一票考证了牌坊名称及与票题、图题相关的  相似文献   

5.
穆克利 《精武》2007,(5):52-53
我学练传统太极拳多年。最早学练陈式太极拳,只知道跟在老师的身后练,如何伸曲、折叠都不知道,跟着模仿划道。后来看了不少祝大彤老师的文章,他在文章中讲“太极脚”、“阴阳变化”、“动静开合”、“松柔、松空、松无”、“八方线”、“上下相随”等。似乎听到过,又觉耳生。  相似文献   

6.
    
当今,我们都在“中国梦”这个美丽的词语中懂憬着和创造着自己的和国家的今天和未来。“中国梦”既是一个民族振兴,强国富民的口号,也是一个切近每个人心愿的诗意表述;因此,也才有了一个更有魅力的说法,叫作:中国梦,我的梦。在集邮领域,正如鲁迅所说,也是一个不可拔着头发离开地球的现实世界,因此,集邮也会与社会的形势和情状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以往已有的诸如集邮与“社会和谐”、“精神文明”、“先进文化”、“幸福指数”等概念的联系,事实已经证明,非但不牵强,且已对于集邮事业有着不可低估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客文达 《集邮博览》2012,(10):36-37
我原来一直认为,一片集邮是参展者为了偷懒而给自己放宽要求的借口。自从集邮报刊上出现介绍一片集邮的文章后,才开始品尝“梨子”的滋味。渐渐地。我也迷上了一片集邮。并且逐渐成为它的参与者、宣传者和支持者。  相似文献   

8.
毕晓光 《集邮博览》2001,(11):12-12
“爱尔兰之鸟”普通邮票是爱尔兰目前在邮政领域内使用最广泛的邮票。它以印制精美、画面漂亮、品种多样而受到世人瞩目。2000年第8期《集邮博览》曾做过较为详尽的介绍。随着人们的用邮需求,爱尔兰邮政在原已发行过的“爱尔兰之鸟”普通邮票的基础上,又增加发行了新的品种:  相似文献   

9.
与《集邮博览》杂志相伴20多年,有许多值得回味的事情,其中印象较深的是我参加的“邮学团北京行”活动。这是我与《集邮博览》的一次零距离接触。2009年杂志第8期刊登了于9月举办“邮学团北京行”活动的启事,我立刻被吸引住了,并产生了马上前往参加的强烈愿望。尽管当年4月,我刚参加了我所在市的离退休老干部赴京参观考察活动,而且这次“邮学团”安排的有些活动,如参观“鸟巢”、“水立方”、国家大剧院等,我于几个月前也都已参观过,但我仍执意不肯放过这次机会。  相似文献   

10.
《围棋天地》2008,(9):89-90
薄给人们的印象历来都是薄弱。围棋上的“薄”,也同样被选入反面教材并成为批判的对象。学棋时就持续被灌输“薄棋易受攻、易被动”,“走厚方能掌握主动”等等至理棋言,也曾在实战中因为棋走得太薄而大受其苦,因此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视“薄”为大忌。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对很多事物在认知上的深化与蜕变,我渐渐领悟到,薄并非一无是处,薄亦有道。  相似文献   

11.
张凡  姚远 《乒乓世界》2008,(2):118-120
击球的五个环节:判断、击球位置、击球时间、击球距离和调节球。这个内容我的师傅岑淮光以前讲过,《乒乓世界》也发表过,但这么多年我还是有一些新的体会。我和他讲的题目一样,但讲的东西不完全一样。这是一些打乒乓球的基础性道理,希望能够对选手潜力开发、加强理论知识有所帮助。我希望大家不要完全凭感性打球,而是用“理”来打球。  相似文献   

12.
轻轻一“E”     
3月5日参加上海集邮节开幕式,遇到《上海集邮》编辑罗琳,问我:“5月号的稿件写好了吗?”哦,杂志发稿要提前一个多月,我还没想过呢!身边是热热闹闹的集邮节景象。天公并不作美,细雨濛濛,以致开幕式不能在广场举行。市邮协副秘书长羌陆明一个劲地招呼:“请大家晚点上电梯,会场里挤不下!”  相似文献   

13.
“集邮”牵动着千千万万人的心,特别是对于那些从事过与“集邮”有关的活动的人,更是感情尤深。他们曾经为“集邮”狂热过,沸腾过,也为“集邮”伤心过,失望过。“集邮”也就从原本简单的收集、鉴赏与研究,已变得关系到个人命运、企业存亡了。我不得不承认社会确实在发展,对现在的“集邮”有一些新的想法,源于“集邮”最源头的目标与动机。现在的集邮队伍看似很庞大,其实仔细分析一下队伍的组成,我们不难看出,是一支畸形发展的队伍,是头重脚轻的大头娃娃。初期的集邮队伍的组成人员,都是集邮爱  相似文献   

14.
在购买邮票的时候,一些集四方连邮票的集邮常会提出这样的请求:“请给我带厂铭的方连”。即使购买单套邮票,有时也可听到“要带边的”要求。这是因为邮票厂印好的邮票,都是整版发到各邮局或集邮公司的,人们称之为版票。整版邮票四周的白纸称为“边纸”。  相似文献   

15.
1985年,《北京集邮》组织了一次“北京集邮知识竞赛”,这是改革开放后一次全国范围的集邮知识竞赛活动,影响很大。我有幸参加,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20世纪70年代末,我恢复集邮.身边还有几位集邮的伙伴。大家的集邮方式十分原始,只知道从旧信封上翻找使用过的旧邮票,不懂得邮票的品相,也不懂得邮票背后的各种知识。1982年,北京市集邮协会会刊《北京集邮》(《集邮博览》的前身)创刊,北京集邮活动的热潮逐步掀起。  相似文献   

16.
邵林 《上海集邮》2007,(8):33-36
邮票目录历来都是最重要的集邮文献,几乎每位集邮者都有使用邮票目录的经验,但并非所有集邮家都有编制邮票目录的机会。然而,话又要说回来,亲自编制邮票目录并非高不可攀,在实践中,又几乎所有集邮爱好者都曾为整理自己的藏品而做过记录,其实这就是最具特色的“个性化”邮票目录。过去,马任全编《国邮手册》,黎震寰和杨耀增合编《新中国邮票手册》,  相似文献   

17.
局部与全局     
这期给大家讲的是在我的训练棋中出现的一个变化,这个棋形,也比较常见。在这里我要请大家注意:很多局部的战斗,都要有与全局的配合意识。因此,不希望大家去死记我讲的变化。因为一旦周边的情况发生了变化,所有的战斗都会不一样。曾有棋友来问我:“为什么你讲的东西,我一用发现根本不行啊?”  相似文献   

18.
如何收集集邮文献?以我个人的体验,应是以“我”为中心的。“以我为中心”就是收集我认为能用来阅读,能上架收藏的,能让我悦目、养我眼球的集邮文献。大家都认为收集集邮文献很有讲究之必要,应该有一个科学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各位代表、各位来宾: 今天我来到会上,看到大家都喜气洋洋。我跟大家一样,很高兴能够来出席上海市集邮协会第四次代表大会。首先,我对上海市集邮协会第四次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并且借今天这个机会,通过大家,给全市集邮协会会员,集邮爱好者,以及对  相似文献   

20.
读了耿守忠先生刊载2011年第3期《集邮博览》上的《西厢记》大“邮票”一文,引起了我的兴趣和共鸣。文中说的那两种印有《西厢记》大“邮票”的1983年年历画,我曾在中国集邮总公司营业部购邮票时也获赠过两张,的确印制精美,令人爱不释手。耿先生给“大邮票”下的定义,也让我颇受启发。他说:“何为大邮票?大邮票是用邮票原图制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