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西班牙媒体报道,全球第一艘太阳能潜艇项目日前在西班牙萨拉戈萨世博会上亮相。 这项名为“金鱼”的潜艇项目由瑞士发明实施,一个可以漂浮移动的形状似睡莲的太阳能平台通过一条缆线向潜艇提供动力。这个名为“金港”的平台配备有太阳能采集中心和输电站,可适用于工业、旅游和运输等多种用途。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信息》2013,(23):11-11
受“太阳追踪器”向日葵的启发.我国科研人员利用太阳能光热输出中高品质蒸汽.初步实现“引海止渴”低耗能、低成本以及规模化。日前.这项名为“太阳能光热海水淡化站示范工程”项目已在海南省乐东尖峰镇实施建成.设备装置现已试运行并成功产出优质淡水。  相似文献   

3.
《发明与创新》2009,(4):16-16
现如今,豪华潜艇吸引了越来越多上流社会的眼光,豪华游艇似乎已成为亿万富豪必备的玩具。在全球变暖的大环境下,富翁们正在争相给游艇装上环保太阳帆时,太阳能潜水艇应运而生——世界上第一艘太阳能潜水艇将在2012年现身瑞士图恩湖湖底。这是瑞士一家能源公司对于水下太阳能计划的第一步,其终极目标当然是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太阳能潜艇旅游,让人们体验跟着太阳能潜艇游览水底世界的感觉。  相似文献   

4.
德国显微技术公司研制成一种新型诊断治疗工具原型。这是一种微型“潜艇”,它能沿血管移动 ,在医生操作下完成某些手术。微型“潜艇”长 4毫米 ,而直径为0 .65毫米。微型“潜艇”上设有发动机 ,它的螺旋浆是在外加旋转磁场作用下转动 ,能使微型“潜艇”速度达到1米 /秒。今后微型“潜艇”将装备清除血管壁上的胆固醇沉积物的铣刀 ,还可以放置药丸 ,由微型“潜艇”送往所需部位。血管微型“潜艇”  相似文献   

5.
《科技新时代》2008,(3):99-99
这是艘游艇还是潜艇?随便你怎么去称呼它吧。不过,出现你眼前的这般名为Hyper—Sub的新型船只的确具有革命性的意义。设计并制造它的Marion Hyper—Sub设计公司声称,这种可潜水的游艇的用途很广泛,除了可供人们休闲娱乐之外,还可以打开以前私人游艇从未涉足的工业和军事市场。“它不仅是第一艘采用柴电混合动力、抗风浪设计的小型船只,而且还是一艘能在氧气消耗完之前自动潜上水面的潜艇。”  相似文献   

6.
在以救援受困潜艇艇员为目的的“Sorbet Royal 2005”潜艇救援演习中,我登上了一艘小型救援潜艇,参加了对一艘意大利潜艇艇员的“营救”。[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近日,“十一五”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及系统示范”完成实验用定日镜安装工作。该项目的目标是完成容量为1MWe的太阳能塔式实验电站建设,建立太阳能热发电实验系统和实验平台。塔式电站采用“光一热一电”发电方式,通过一万平方米定日镜将太阳光聚集到吸热塔架上的太阳能吸收器,产生蒸汽,推动汽轮机运转发电。  相似文献   

8.
《大众科技》2010,(1):6-6
意大利科研人员最近在佛罗伦萨附近的山丘上建成一个名为“旋转镜面集光电站”的太阳能发电装置,其发电功率为200千瓦,可供60户普通居民使用。  相似文献   

9.
陈都华 《科教文汇》2009,(33):100-100,103
尝试创建有效的语文教学策略与模式,笔者试图把一节语文课有机地打造5个平台,并利用这5个平台,体现和实践5个先进的理念。笔者自命名为“5+5”语文教学法。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的常规潜艇为数众多,并且有几艘核动力潜艇。1988年9月还成功地从水下发射了一枚“巨浪”-1型弹道导弹。我国潜艇部队的任务是维护领土完整和国家的统一,打击海上的入侵者,保持可靠的潜基核威慑力量。中国的潜艇部队诞生于1954年6月19日,在我国北方著名的军港旅顺港的码头上,五星红旗第一次悬挂在潜艇上,驻泊在旅顺军港的苏联海军2艘“斯大林”型潜艇移交给中国海军,中国海军把这两艘潜艇分别命名为“新中国11号”和“新中国12号”。次年,我国从苏联购  相似文献   

11.
潜艇,这个“水下怪兽”在第一、二次世界大战中凭借其神出鬼没的隐蔽特长,强大的突击威力大显身手,取得了赫赫战果。战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尤其是1954年核反应堆的应用,形态各异的潜艇相继问世。目前,人们普遍把数量众多的潜艇分为三大类:常规潜艇、攻击型核潜艇和弹道导弹核潜艇。日益更新的常规潜艇第一艘核潜艇“鹦鹉螺”一号的下水,一度曾使常规潜艇黯然失色,发展几尽停滞。然而,常规潜艇所独具的特长:艇身小、机动灵活、噪音低及造价低廉,使其渐渐重新为各国海军所垂青(特别是原苏联)。战后  相似文献   

12.
“多功能太阳能冷管”是一种先进的单管型太阳能吸附式制冷系统,在国际上具有首创性,是对已有的“太阳能冷管”的改进与发展。它使太阳能制冷和供热集中在一根管子上,实现高效率、低成本的冷热联供,能局部替代太阳能集热器,又能替代太阳能制冷装置。“多功能太阳能冷管”属于绿色节能环保型技术,随着人们对制冷空调和热水供应需求量的日益扩大,对太阳能利用水平的提高,其市场潜力很大,产业化前景很好。  相似文献   

13.
一年前,俄罗斯核潜艇“库尔斯克”号的悲剧引起了海军大连舰艇学院航海仪器教研室主任王孝通博士的思考,意识到研制潜艇“黑匣子”已迫在眉睫。 今年4月,经过王孝通博士和同事们半年多来的刻苦攻关,潜艇“黑匣子”即将问世。 据王孝通博士介绍,潜艇“黑匣子”拥有信息采集、信息联网与传送、信息记录、信息加密、信息备份、事故分析和辅助等多种功能,可以实时记录近期潜艇运动的航向、航速、下潜深度、声纳信息、艇长指挥口令与各战位口令复述、艇内温度与湿度、舱内压力等信息。潜艇失事后,“黑匣子”随失事浮标一同浮出水面,救援人员只要打开“黑匣子”,就可及时掌握到潜艇失事的原因、沉没过程中采取的措施和艇内人员目前的情况等等。  相似文献   

14.
“海雪”飘飘如果你有机会乘坐潜艇去作深海科学考查,你就会有可能看到一幅奇妙的景观:海水中正在下着一场鹅毛大“雪”。1974年,苏联的一艘轻型潜艇去北冰洋探测深海水文特征。潜艇很快钻入了被坚冰覆盖的北冰洋,下降到一团漆黑的深海。  相似文献   

15.
2000年8月,俄罗斯“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在一次演习中沉没。尽管俄罗斯和“北约”都派出了救援潜艇,但一切都无济于事。由于救援潜艇无法打开“库尔斯克号”的舱盖,最终艇上的118名艇员全部遇难。这次事件也让全世界了解了深海救援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6.
谁都知道,船舶是平浮在水面的,即使潜艇也是平浮在水下的。哪能有直立于水中的船呢?可世界上确确实实有这么一艘奇特的船只,当它工作时是直立于水中的。这是一艘专用的海洋科学考察船,美国人叫它“FLIP”平台(英文The Floating Instrument Platform的简写)。更准确些说,这是一艘能够移动的巨型浮标,外形很像一根特大的球棒,壮观的是此“棒”有108米长。这船停在港口时看似一艘潜艇,可一到工作点,它就能竖着直立起来。因此在它靠港时,不明真相的参观者定会感到奇怪,怎么这艘船的舱门是开在甲板上的、舷窗是开在天花板上的、桌子都横倒着固定在墙上、楼梯也是横在那里不知如何使用的?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它直立时设计的。“FLIP”平台属美国海军所有,但由美国著名的斯克利普斯海洋研究所设计、管理和使用。建造的初衷是供水下武器试验专用。我们知道,在水中无线电波传不了多远,只能在数十米范围内起点作用,唯有声波能传得很远很远,所以水下通讯、识别敌友、武器导向等手段都离不开水声技术。譬如侦察敌方潜艇的一个主要手段就是侦听它们发出的噪声、特别是螺旋桨噪声,以确定它们的艇  相似文献   

17.
谢少萍 《知识窗》2008,(1):25-25
1939年6月1日,号称当时世界最先进的英国皇家海军T级潜艇“西提斯”号首次出航,前往利物浦湾进行最后潜航试验。由于潜艇大量进水,最终意外失事沉入海底,艇上103人中99人遇难.仅有4人生还。时隔68年后,英国国家档案馆于2007年10月31日解密一份写于1956年的调查报告,首次让这起“英国史上最惨重潜艇灾难”真相大白。  相似文献   

18.
潜艇,一种令人生畏的“沉默杀手”。两次世界大战中的出色战绩,让潜艇成为与航空母舰并驾齐驱的海战利器。前苏联更是把潜艇当做了对抗称霸全球的美国海军的主要手段。潜艇最大的优势在于深藏水下的隐蔽性,不过潜艇只能短时间地躲在水里,需要经常回到水面上。而核动力的出现使潜艇拥有了几乎无限的水下续航能力,但占据全世界潜艇总数90%的常规  相似文献   

19.
俄海军“北方停泊场”国防企业副总经理卡拉什尼科夫宣布,俄国防工业已经成功研制出了一种提高退役潜艇浮力的技术,并且得到了实际应用,效果明显。 为了确保安全,在老化潜艇的隔舱内塞满聚苯乙烯泡沫,这种超轻物质可以使潜艇  相似文献   

20.
江雪 《百科知识》2003,(8):61-63
2003年4月7日,由欧洲最现代化的造船公司——位于德国基尔的霍瓦兹德意志造船公司(HDW)研制建造的世界第一艘全新的燃料电池驱动的潜艇U31“克拉西”号在德国北部基尔港下水,开始了首次试航。这种属于212A型的常规潜艇配备了极其先进的“指挥和武器控制系统(CWCS)”以及诸多高科技装备,成为“目前世界范围内最先进的常规动力潜艇”。 据研制该潜艇的德国霍瓦兹船舶公司发布的新闻公告介绍,1994年7月,德国联邦采购局与霍瓦兹德意志船舶公司正式签订了27.6亿德国马克的212型AIP潜艇的建造合同。之后,他们就开始进行相关设计制造工作。该型号的潜艇于1998年7月开始装配,自2002年1月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