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碟辣酱     
有一年,我在香港教书。港人非常尊师,开学第一周校长在自己家里请了一桌宴席,有十位教授赴宴,我也在内。这种席,每周一次,务必使校长在学期中能和每位教员谈谈。我因为是客,所以列在首批客人名单里。这种好事因为在台湾从未发生过,我兴致勃勃地去赴宴。原来菜都是校长家的厨子自己做的,清爽利落,很有家常菜风味。也许由于厨子是汕头人,他在诸色调味料中加了一碟辣酱,校长夫人特别声明是厨师亲手调制的。那辣酱  相似文献   

2.
一碟辣酱     
有一年,在香港教书. 港人非常尊师,开学第一天,周校长在自己的家里请了一桌席,有十位教授赴宴,我也在内.这种席,每周一次,务必使校长在学期中能和每位教员谈谈.我因为是客,所以列在首批客人名单里.  相似文献   

3.
这是台湾作家张晓风的一篇精美散。篇幅虽然短小,却富含哲理,耐人寻味。作去校长家赴宴,厨子准备了很有风味的家常菜,并亲手调制了一碟偏甜的辣酱,在座的粤籍人士没有谁去理会它,我出于善意地“捧场”,“取用”了一些。不料,这“好意一举箸”竞换来了更大的善意。于是,作由这件小事联想到了人生,并发出由衷的感叹:“生命的厚礼,原来只赏赐给那些肯于一尝的人。”年轻的朋友,别再抱怨生活的不公,只要肯于付出,生命的厚礼一定会属于你。  相似文献   

4.
99一族     
有位国王,天下尽在手中,照理,应该满足了吧,但事实并非如此。国王自己也纳闷,为什么对自己的生活还不满意,尽管他也有意识地参加一些有意思的晚宴和聚会,但都无济于事,总觉得缺点什么。一天,国王起个大早,决定在王宫中四处转转。当国王走到御膳房时,他听到有人在快乐地哼着小曲。循着声音,国王看到是一个厨子在唱歌,脸上洋溢着幸福和快乐。国王甚是奇怪,他问厨子为什么如此快乐?厨子答道:“陛下,我虽然只不过是个厨子,但我一直尽我所能让我的妻小快乐,我们所需不多,头顶有间草屋,肚里不缺暖食,便够了。我的妻子和孩子是我的精神支柱,而我带…  相似文献   

5.
我没有当过校长,对校长这一角色的体验较为肤浅。每一所学校的校长,都是一个焦点,因为学校、家庭、社会,都与校长相关。校长,每一天都必须处理许多平凡简单更多的是棘手、烫手的问题。不止一次,我为那些兢兢业业以求学校长效发展的校长深深地感动。我想,如果一名校长德才兼备,并将自己的德才发扬光大的话,那么,这位校长必将造福一所学校。前不久,我接到了中国教育学会教育机  相似文献   

6.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所学校“战斗力”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长自身的领导力如何。一所学校能否办出特色,校长的作用举足轻重,因为,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所以作为校长,要不断提升自己的领导力。下面我就如何提升校长的领导力,谈一点自己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7.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比如说当教师、宇航员、医生等等,而我的理想是长大成为一名学校的校长。假如我是校长,我会建一座用环保材料做的学校,我想这所学校会成为全世界有名的学校,因为它是网络化教育,学生可以不去学校,在家里就能学到比学校还多的知识。  相似文献   

8.
金依诺 《红领巾》2013,(11):39-39
我是北方人,起初是吃不惯辣味的。 因为爸爸调到湖南工作,所以,暑假时,我就和妈妈“转移”到湖南。一次,爸爸去赴宴,带上了我和妈妈。席间,我吃惊地发现,菜的调味料中有一半是辣椒,连汤也是辣辣的。我试吃了一下,啊!好辣!鱼、  相似文献   

9.
最近,读了“教育在线”网站上《做一个不对下属发火的校长》的帖子及跟帖后,我想到了身边的一位校长。他私下里戏称自己为“皮球”校长、“车胎”校长,多次在教师会上发出“号召”——“有气冲我来,有火朝我发!”一次,我就亲眼目睹了一位女教师因为所负责班级的卫生常规被扣分而对他大动肝火的一幕:女教师“面红耳赤”,他却“和颜悦色”;女教师“咄咄逼人”,他却“柔语细声”。一番耐心细致的分析与解释后,女教师的脸上终于“多云转晴”。女教师是怒气冲冲而来,高高兴兴离去。校长的这种“窝囊”做法让我一时难以理解,但他心甘情愿“受气”…  相似文献   

10.
孙双金 《江苏教育》2014,(19):15-16
<正>校长如何成长?这是每一位校长都十分关切的问题。有人说校长在读书中成长,因为读书能滋养人的心灵,能提高人的品位;有人说校长在思考中成长,因为"我思故我在",思考使人深刻;有人说校长在实践中成长,因为"行为知之始",实践之树常青。我认为这些说的都有道理,都能给人启迪。但我个人认为,研究是校长成长的必由之路。研究者,必然要读书,要思考,要实践。研  相似文献   

11.
鲁迅早年曾写过两句诗,“我有一言应记取,文章得失不由天”.既然文章的成功与失败”不由天”,那当然是“由人”了!他说:“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鲁迅书信集》839页)他还说过:“做医生的有秘方,做厨子的有秘法,开点心铺子的有秘传,为了保全自家的衣食,听说  相似文献   

12.
八年的校长历程,自以为有引以自豪的工作业绩,也有“浮生偷得半日闲”的乐趣。这些,都是读书这一爱好成就了我。我总有充实、幸福的感觉,不仅喜欢自己从事的教育事业,更因为总有喜欢读的书和喜欢做的事。  相似文献   

13.
<正>三猪前些日子拿回来一张塑封纸,上面有一个大标题:"为什么我会成为一个好校长?"当时正好是美国4年一次的总统大选,学校和老师配合当时的社会热点,让孩子们想一想如果自己当了领导,成为学校校长会怎么做,有什么举措能让学生们认为你是一个好校长。总统对孩子来说有些远,校长却是他们天天能看见的。三猪在他的就职纲领上悍然写道:"我会是一个好校长,因为我将取消学校的音乐课和体育课,这两门课太无聊了,还  相似文献   

14.
<正>在一次与一位毕业多年的学生聊天时,他谈到了当时的语文课。因为我在那个时候跨年级任教两个班,教学任务重,有时来不及备课,我就让他们自己备课,自己上课,由学习小组做好分工,备课内容自己安排,有时是一周的课都交给他们,有时是一天的课。恰巧,有一次校长推门听课,这让我有点措手不及。因为我没有备课,全是学生自己准备的。我非常紧张,学生却镇定自若,他们做起了“老师”该干的事情。一节课下来,我只说了个开场白,最后总结了一下。  相似文献   

15.
王振刚 《山东教育》2004,(16):12-13
今天早上的第一节课是我的语文课,离上课还有七八分钟时,两位校长搬着椅子走进了教室。哦.这是校长在随堂听课。对于校长听课.自己一点也不紧张.因为认真备课,认真上课是我早已养成的良好习惯。可自己就是还有一点担心.担心孩子们课上“张牙舞爪”“得意忘形”。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刚刚来到北湖路小学的时候,我怀揣着一颗战战兢兢的心去工作,因为太害怕自己做不好,太害怕自己耽误了学生。朱校长一眼就看出了我的羞怯和顾虑,开学第一周便走进了我的课堂。她在教室的一角与学生同坐,手里拿着和我们同册的语文书,桌上摊着笔记本,听课的样子专注得像一个优秀的小学生。就在那个瞬间,我忽然意识到我就是一名正在传授知识的教师,而校长也是我的听众!我的心情渐渐  相似文献   

17.
校长如何成长?这是每一位校长都十分关切的问题。有人说校长在读书中成长,因为读书能滋养人的心灵,能提高人的品位;有人说校长在思考中成长,因为“我思故我在”,思考使人深刻;有人说校长在实践中成长,因为“行为知之始”,实践之树常青。我认为这些说的都有道理,都能给人启迪。但我个人认为,研究是校长成长的必由之路。研究者,必然要读书,要思考,要实践。研究者,必然是思考的行者,是探索的行者,是总结的行者。研究,使校长走向教育家的境界。  相似文献   

18.
《教育》2014,(35)
正就像企业造就了企业家一样,自从有了学校教育,也就产生了管理活动的管理者——校长。校长对学校工作全面负责,是学校的灵魂。校长要完成自己的特殊使命,使学校能够全面发展,就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为创办好学校争做一名好校长"争做一名好校长,创办一所好学校"是我担任校长立下的誓言。既然自己选择了教育事业,那么,做老师就做个好老师,让我的学生受益;做校长就做个好校长,让我的老师们受益。我校  相似文献   

19.
困惑:我最近很倒霉,因为我被家长投诉了。起因是我批评了一个学生,那个学生非常顽皮,他欺负同学,破坏课堂纪律,还拼命狡辩不肯承认,并当面跟我顶撞,我实在忍无可忍,骂了他混蛋,并且让他在办公室里站了一个上午。后来我接到电话,让我到校长办公室去一次。在校长办公室里,我发现那个学生的父亲很生气地坐在那里。校长严厉地批评了我,并且要求我向家长赔礼道歉,我虽然给校长面子,向家长认错,但是心里却很郁闷。这种家长,一看就是没文化的样子,除了有点钱,他还有什么?投诉我?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孩子变成这样,还不都是他教出来的?老师们都说,学…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教育质量,为了办出海大高职教育的特色,为了迎接市场的挑战,去年十二月,傅校长亲手起草并宣读了《海淀走读大学提高教育质量的十二项措施》。听了傅校长的报告,我感到非常振奋,因为我觉得我已经看到了海大光辉的前景;同时也倍感自己任重而道远,因为海大的辉煌需要我们每一个海大人为之付出艰辛的努力。虽然道路坎坷、压力很大,但我坚信只要我们能团结协作、立足本职、献身海大,海大就一定会是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 学习了校长的《十二项措施》后,我结合自己的工作岗位,联系海大的办学特点,认真分析了自己的工作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