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校“论文学经典与精神家园的建构”这一理念,是根据“十一五”重点科研项目“语文学习策略研究”的研究方向——“在语文学习当中应强调经典意识”的基础上提出的。课题是以“品诗、品文、品有字书之美味,悟情、悟理、悟无字书之文章”为研究宗旨,以培养学生会通文学艺术与人生的审美修养观,注重人文化成的精神生活观以及积极进取、放达乐观的人生价值观为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2.
青岛第十七中学"论文学经典与精神家园的建构"课题组建立于2006年,课题以"品诗、品文、品有字书之美味,悟情、悟理、悟无字书之文章"为研究宗旨。研究的趋向逐步从单纯的识记古典诗文以提高教学成绩,转变为促进学生生命整体的和谐发展、审美情趣、精神家园的建构以及民族精神的濡染。本文主要以《唐诗宋词》选修课及其他古典诗歌的学习为例,介绍了课题研究的思路与方向、探究与实践、成效与反思。  相似文献   

3.
青岛第十七中学"论文学经典与精神家园的建构"课题组建立于2006年,课题以"品诗、品文、品有字书之美味,悟情、悟理、悟无字书之文章"为研究宗旨.研究的趋向逐步从单纯的识记古典诗文以提高教学成绩,转变为促进学生生命整体的和谐发展、审美情趣、精神家园的建构以及民族精神的濡染.本文主要以《唐诗宋词》选修课及其他古典诗歌的学习为例,介绍了课题研究的思路与方向、探究与实践、成效与反思.  相似文献   

4.
通识教育的力量来自历久弥新的人文精神。文学经典凝聚了一个时代最为优秀的人物对于社会、人生的思考。文学经典进入通识教育是以感性直观的形式让学生与文学大师进行思想对话。文学经典进入大学通识课堂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能够在传承文化、塑造人格、涵养智慧等方面为大学通识教育提供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5.
6.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物质生活水平已大大提高,倘若没有人文情怀导航,没有艺术审美调节,这样的生活也只能是贫乏而无趣的。物质丰富和精神空虚的矛盾,已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在中学生身上尤为突出。中学生正处在人生的奠基时期,其精神家园的质量既关系到个人的生存质量,也会直接影响未来社会的方向。《历史课程标准》也指出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追求真善美的人生理想,其实质是帮助学生建构精神家园。因此。把人类追求真善美的精神之光深植于学生的精神.家园,显得十分必要,这正体现了历史教育对人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指出当代教育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以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所有教学活动都应该将学生当作主人。本文笔者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力求为小学生打造诗意课堂,希望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充分激发小学生的诗意潜能。  相似文献   

8.
深度学习对于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实现有效课堂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建构“问学”课堂是促进深度学习、实现课堂有效性的重要途径。“问学”课堂需要创设情境、搭建平台,明确方向、指向目标,注重层次、遵循逻辑,体现交互、形成系统。  相似文献   

9.
在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的影响下,笔者重新检视了课堂中的师生活动,反思了课堂的观念与认识,提出了“诗意课堂”的新观念,并尝试着在民主、宽容的课堂氛围中实现诗意课堂的回归;在自主对话的学习中进行诗意课堂的建构;在师生充满理趣的智慧碰撞中实现诗意课堂的升华。实践一:在民主宽容的课堂氛围中实现诗意课堂的回归课堂上激动学生的是情,打动学生的是情,震撼学生的仍然是情!这种情也许是绵绵的关爱,也许是润物细无声的柔情,也许是激昂澎湃的豪情,也许是深沉的宽容……所有这一切都将化作涓涓细流沁入孩子的心田。教师的权威消融了,一个温馨…  相似文献   

10.
李月梅 《江西教育》2022,(36):69-70
“立学课堂”的建构,既注重引导学生个体性自学,又注重引导学生群体性共学、研学。建构“立学课堂”,要以“学”为主体、以“思”为主线、以“做”为主题。“立学课堂”的建构,能充分发挥数学学科的育人功能,彰显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让教学“立效”。  相似文献   

11.
孔庆良 《中国教师》2010,(12):26-27
<正>一、诗意课堂的研究背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力求减轻学生肩上沉甸甸的负担,还学生应有的活力和光彩,力求改变教师"春蚕"和"红烛"的"壮烈",因此,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欢笑、一起成长便成了课堂教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生成"是新课标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新课标下的每一节课都应该让学生尽情绽放自己思维感受的过程,而不应是预设的一成不变的僵化程序的完成。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们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个性化阅读,进行个性化思考,流露出多彩的个性情感,才使课堂的"生成"充满诗意与鲜活,透射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13.
分析研究生阅读现状发现,经典原著阅读不足所导致的学术积累薄弱是造成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下滑的重要根源。因此,研究生培养单位需要形成一套成熟的经典原著阅读管理与评估机制,从制度层面上引导研究生回归经典,在经典阅读中"学"与"问",从而夯实学术基本功,培养创造性思维,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与学位论文质量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中的Scratch程序设计是培育学生程序思想、计算思维的重要载体。在进行Scratch程序设计时,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程序、建构程序、完善程序,努力建构"学的课堂"。在这个过程中,提升学生信息技术学习力,发展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英语自身的发展与变化,其教学资源也不仅仅局限于单纯的课本知识,因此,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广泛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与经验,营造开放的教学氛围,择取开放式的教学内容,有效构建开放式的课堂,为学生营造更为广阔的英语学习空间,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注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一、营造开放式的教学氛围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相对缺乏抽象的概念,因此,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生活化教学题材的选取,创造合理的语言环境,营造开放式的教学氛围,更多地应用图片、实物、示范表演以及借助多媒体等方式,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相似文献   

16.
让师生徜徉于语文的世界,感悟语文的美妙,我们将其称为“诗意语文”。语文学习的主体是“我”,语文学习的过程应是诗意的、智慧的和创造性的,总而言之,语文的学习应是诗意地建构。为此,我们应确定语文教与学的建构方式,找到适合自我的学习模式。  相似文献   

17.
<正>苏轼说:"经典一部,胜杂书万本。"长期诵读国学经典诗文,不但能增强记忆力、提高道德素养,还能增强学习自信心。久而久之,一部部经典还将成为孩子一生不断消化、理解、受益的文化根基,进而有效滋养孩子未来的精神家园。近年来,我校结合新教育实验课题研究,扎实有效地研发国学经典诵读课程,孩子们从中享受到阅读的乐趣,并获得国学经典蕴含的精神滋养。一、呵护生命成长,开发"国学经典"课程童年是一段由浪漫到精确、由粉红到天蓝的彩色阶梯,每  相似文献   

18.
全文以庾信出使西魏为分水岭,以其诗歌前后期的转变为切入点,从写作文化的角度,以内容与形式为层面,分析庾信诗歌变化中所体现出的诗人对社会、地域、群体变化中不同时代精神、时空情绪的感悟与把握。  相似文献   

19.
正"润泽"这一术语是对课堂的一种质性描述,是指课堂的一种"和谐""圆融"状态。日本著名教育家佐藤学在其教育学著作《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提出了"润泽的课堂"的称谓,旨在改善师生关系,改善课堂教学样态。"润泽的课堂"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尊重、关怀学生的生命,为学生的生命成长创造条件。小学语文"润泽的课堂"的营建,以学生的语文素养生成、发展为根本旨归。通过建构语文"润泽的课堂",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力,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0.
文学与产业的联姻使大众成为了阐释经典的主体之一,获得话语权的大众集团与精英群体在文学产业化语境中的差异性诉求却正好将经典推向了"分众化"的发展方向.但在产业化水平不高的情况下,这种分众化必然暴露出诸如分众间的隔闽以及批评家缺席等一些不利于经典发展的弊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