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景观生态规划的原理和方法   总被引:98,自引:2,他引:96  
景观生态规划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环境改善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它可以协调人与自然及资源利用的关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未来的景观生态规划既要满足景观的自然功能和人类需要,又要满足持续的土地利用。本文论述了景观生态规划的概念、发展过程、原则和步骤,以期对我国的景观规划起到借鉴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公路景观是一种实用性、功能性、观赏性、艺术性、人与自然和谐的综合景观体系。作为被人类感知较多的一种景观类型,公路景观的生态规划已经逐渐成为景观生态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公路景观的合理规划可以有效地保护生态系统的景观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为识别和开发重要景观资源提供了条件,是区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和美学规划的重要途径。在阐述公路景观生态规划概念的基础上,主要论述了公路景观生态规划的主要内容、公路景观结构及景观设计的组成。公路景观生态规划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四个方面:(1)廊道规划;(2)斑块与格局规划;(3)绿化规划;(4)构造物与服务设施规划。通过归纳总结,力求为公路景观生态规划的有效开展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和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3.
区域性农田景观对昆虫的生态学效应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有害生物的生态调控一直是作物病虫害预防与治理的重要前沿科技领域。目前有害生物生态调控研究已由单一的农田拓展到区域性农田景观的空间范围。研究区域性农田景观中格局特征和人类活动对病虫害和天敌种群动态影响,不仅在病虫害生物防治的实践中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揭示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结构与功能的影响,阐明区域性农田景观中生物多样性整合、维持机理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作物病虫害的导向性防控——生物间信息流与行为操纵,最终需要体现和落实在特定的地理区域空间范围内,参与到粮食作物生产与病虫害生态管理活动过程中。文章主要阐述区域性农田景观中格局特征与人类种植活动对昆虫的生态学效应,并提出构建基于区域性农田景观多元化的有害生物生态调控体系。  相似文献   

4.
城镇绿化生态的规划建设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绿化生态随着城市扩张,普遍存在生态环境恶化、空间规划混乱、区域功能退化等现象。以小榄镇绿化现状为例,从区域生物多样性、景观异质性、区域生态恢复等角度,探讨城镇绿化生态的规划建设理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以保护城镇和乡村景观格局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公主岭市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不同的景观结构组成和空间配置具有不同的生态效应,因此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会影响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的发挥。本文选取1975年Landsat/MSS影像数据和1986年、1996年和2000年Landsat/TM标准假彩色合成影像作为基本信息源,借助GIS空间分析和地统计分析功能,从景观生态学角度提出了景观生态指数来反映LUCC变化所带来的生态效应。研究发现,近30年来公主岭市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显著。1975年~1986年间各类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尤为明显,到1996年~2000年间土地利用变化的速度明显减慢。从土地资源分布重心可以看出,土地利用分布空间变化主要是由耕地的变化引起的。景观生态指数计算结果表明,公主岭市1975年~1986年间由于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造成的生态风险不断增加,随后逐渐减小,这种变化与该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特别是耕地、林地和草地的变化趋势呈高度相关,说明该地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对生物多样性及生态安全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景观变迁是导致湿地生态系统生境碎片化和生物多样性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土壤动物作为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对湿地景观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对敏感的反应,是重要的环境指示物。为了认识环境自然景观变迁所引起的栖息地丧失和土地动物多样性间的矛盾关系,文章阐述了不同环境景观变迁对土地动物多样性影响的研究进展,并力图通过发现不同生境类型中土壤动物在景观尺度上的分布规律性,对湿地土壤动物多样性的保护研究提出新思路,进一步充实了湿地景观生态类型的科研内涵。  相似文献   

7.
通过野外调查、航片解译和农户调查,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对不同时期(1955、1977、1984、1993)亚热带江汉平原农业景观格局变化以及与社会经济变革和农作系统多样性的相互关系、不同类型景观单元的生物多样性,进行了案例研究.指出,景观格局变化受大尺度因素和小尺度因素相互作用影响;庭院中树篱和林地以及农田边界可能是保持生物多样性最重要的景观单元,稳定这些景观单元可能是景观生态及农作系统持续性管理最重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江汉平原农业景观格局及生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野外调查、航片解译和农户调查,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对不同时期(1995、1977、1984、1993)亚热带江汉平原农业景观格局变化以及与社会经济变革和农作系统多样性的相互关系、不同类型景观单元的生物多样性,进行了案例研究。指出,景观格局变化受大尺度因素和小尺度因素相互作用影响;庭院中树篱和林地以及农田边界可能是保持生物多样性最重要的景观单元,稳定这些景观单元可能是景观生态及农作系统持续性管理最重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梁发超  刘黎明 《资源科学》2011,33(6):1138-1144
基于GIS和RS技术,对2000年和2005年闽清县两期遥感影像解译,综合运用景观生态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对闽清县景观空间格局变化特征和人类干扰强度关系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①2005年比较2000年,闽清县的景观破碎化程度明显减少,旱地、水田、林地、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地的斑块密度显著减少,而建设用地斑块密度增加,景观组分平均斑块面积均在增加;景观类型越来越有少数斑块类型控制,区域连通程度适中;②人类干扰分布强度及变化趋势与城镇扩展方向和强度基本一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干扰强度呈持续增强,干扰强度最大的区域也是生态系统最脆弱和生态保护的重点地区。在此基础上,以景观流原理作为出发点,采用累计耗费距离模型,研究了闽清县景观功能空间差异,进而探讨了构建生态源地、生态廊道等方法加强空间组分联系,以便对研究区的景观格局优化。研究结果为闽清县的生态环境规划和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当前生态环境问题十分突出,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植被质量低、湿地破坏严重、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十分重要,主要原则是应尊重自然规律,以生态系统为基础加强管理,生态保护应坚持以人为本,要十分重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一个好的生态环境是建设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近15年来杭州西溪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利用1991年、1999年和2004年三个时期的Landsat-TM5、4、3波段合成影像作为信息源,选取斑块面积、斑块数、斑块分维数、斑块破碎化指数、最大斑块指数、多样性、均匀度等指标,对杭州西溪湿地景观格局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991-2004年近15年间,由于杭州城市扩张及房地产开发等人为因素,池塘和河流等1991年最占优势的景观类型,到2004年已变成了建设用地和农用地,景观格局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建设用地和农用地对整个湿地的控制作用不断增强,导致景观多样性指数降低、能物流不畅、生物多样性下降,环境污染趋重,湿地生态功能退化。因此,今后在西溪湿地开发中应十分注重保护和部分恢复池塘和河流等景观类型,以实现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2.
陈海  梁小英  王涛 《资源科学》2014,36(10):2183-2193
了解景观复杂性、村落专业化、土地集约利用三者的关系对于生态脆弱区的农业发展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一定意义。本文以陕西省米脂县17个村庄为例,通过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和多元对应分析来探讨三者的关系,得出如下结论:(1)土地利用方式重要性指标可以有效表征研究区村落的专业化程度,反映村落主要的土地利用方式,表达不同村落间相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差异;(2)景观复杂性仅与作物种类和种子投入呈显著相关,这一方面表明研究区农户大多采用多样性种植策略来减少单一种植的风险,另一方面也表明增加单位面积种子投入会增加景观复杂性;且影响景观复杂性的因素依次增大的顺序为种子投入、作物种类;(3)村落专业化程度仅与总产出、种子投入、作物种类相关,这一方面表明3个指标可作为衡量村落专业化程度的土地集约利用指标,另一方面表明研究区农户大多通过选择不同作物种类来改善和提高收入,而非简单扩大土地利用规模;(4)研究区多样与过渡景观的存在表明: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和景观复杂性并非处在一个维度的两个相反端点,与村落专业化程度亦非处于一个维度的相同端点。因此,在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同时,也能保持景观的多样性,这对于生态脆弱区的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生物多样性保育及入世后的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物多样性保育是当前国际生物学研究和实践的重要领域。什么是生物多样性呢?生物多样性概括各种各样的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联的各种生态过程的多样性的总和,也就是说,是生物界和生物现象所有的多样性。一般讲,它体现在基因、物种、生态系统和景观(景观是由不同生态  相似文献   

14.
景观与水文变迁之生态指标及典型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俊斌 《资源科学》2006,28(3):151-157
现今遥感探测技术之突飞猛进与分辨率日益提高,可更深入探索地表景观之变化。因此,对于地表上数字景观能迅速获得并做实时之分析以达监测与研究之目的,而水文现象则大都需现场量测或推估,是以若能建立景观变化与水文变化之关连性模式,则日后可透过易获得之景观型态而得知其水文生态。本研究以景观生态理论为基础,配合水文现象的变化,应用统计分析技术计算台湾西南部泥岩代表地区之各种景观(土地利用类别)生态指标,生态意涵在不同时期上之变异与能量循环上之改变及其生态代表意义,结果显示嵌块体的聚合大多由泥岩及竹林二种景观所造成,对于不同时期之景观生态变迁。在景观生态水文方面,景观嵌块体形状因子与水质之有机营养盐供给因子,具有整体性的高相关性。景观多样性均一度因子,也能显着地影响到与水库淤积量、冲蚀深度有关之集水区土壤冲蚀因子。综合结果可知泥岩景观嵌块体较为破碎,边缘指数较高,因此能量、物质和营养流在嵌块体中的流转较快亦较多,而这些流动主要为暴雨所带来的冲刷,而致使水土资源大量流失,也与水库之淤积、流氧量、生化需氧量有密切之关系。  相似文献   

15.
生态保护红线是保障区域生态安全的底线,体现了国家以强制手段实施生态系统综合管理的政策导向.本文结合重庆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突出以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和水土保持三类生态保护红线区生态功能保障为核心,在摸清生态保护红线区生态环境现状的情况下,明确了不同生态功能红线区的管理要求和保护方向,为重庆市生态保护红线管理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6.
景观生态规划在城市规划中已有广泛应用,但在矿业城市规划中的应用的研究还很有限。本文以徐州市为例采用景观生态规划理论,分析了徐州市城市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矿业城市景观生态规划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本文借助“3S”(RS、GIS、GPS)技术,在获取大量数据的基础上,以地理学、生态学及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为指导,对河南省商丘市城市景观进行了生态分类,并选取了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破碎度指数4个景观生态格局评价指标,对商丘市城市景观生态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商丘市城市景观空间格局和基本构型以大斑块为主体,优势度较高,农业用地景观面积占总面积的67.59%,斑块平均面积为17.60km^2,处于基质地位。  相似文献   

18.
分析城市绿地景观格局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有重要意义。以Landsat 8遥感图像数据为主要数据源,以西安市行政区划图和谷歌高分辨率图像为辅助数据,以ENVI 5.3和ArcGlSl 0.2软件为主要工具,采用最大似然分类法和NDVI阈值计算等先进的数据处理方法,提取西安市城市绿地信息,并分析绿地景观格局指数,进而对城市绿地作出评价。分析表明:最大似然分类法能更容易、更精确地将西安市绿地提取出来,总体精度达到98.11%,Kappa系数为0.974 6,均高于NDVI阈值法。西安市主城区绿地质量较低,公共绿地很稀缺,绿地斑块分散且面积比较小,绿地破碎程度比较高,景观多样性不够丰富。就西安市各功能区来说,绿地的分维数基本一致,但在人工营造绿地景观时忽视了斑块间的链接和连通,使绿地景观破碎化程度相对较高,而在游憩区、文教区和工业区的香农多样性指数均大于1,表明其中的绿地景观类型较为丰富。建议西安市未来应积极规划、建设或改造城市绿地,增加较大的绿地斑块,而且绿地生态系统结构应尽可能的复杂,绿地的景观类型应增加,并改善生物多样性,提高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逐渐缩小各个城区间绿地覆盖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本文借助"3S"(RS、GIS、GPS)技术,在获取大量数据的基础上,以地理学、生态学及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为指导,对河南省商丘市城市景观进行了生态分类,并选取了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破碎度指数4个景观生态格局评价指标,对商丘市城市景观生态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商丘市城市景观空间格局和基本构型以大斑块为主体,优势度较高,农业用地景观面积占总面积的67.59%,斑块平均面积为17.60km2,处于基质地位.  相似文献   

20.
生态堤防是结合河道实际的生态环境,在设计、建设过程中遵循不破坏自然景观而建设的一种适合生物多样性、河道景观多样性、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堤防,既能充分发挥传统堤防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还能形成生态效益。黔东南在堤防建设中,把堤防的景观建设已纳入堤防项目建设范畴,已建成的很多堤防,看到的不再是大片的混凝土和浆砌石,而是绿油油的树和草皮,成为了城市、乡村建设一道亮丽的景观。生态堤防的设计要把握安全性、整体性、生态环境保护等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