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汪曾祺是当代文坛卓有成就的一位作家,除其独特的生活经历和自身才华外,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他师承现代文学大师沈从文先生。沈从文爱水,汪曾祺也爱水,沈从文的湘西水乡,汪曾祺的苏北水乡,他们无不受水影响。本文就是从水的角度去解读两人的师承关系,以利于汪曾祺作品的更好研究。  相似文献   

2.
汪曾祺是一位出色的文学家,他对文学语言有着独到的认识,这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把语言做为文学的本体,二是强调作家以“修辞立其诚”为起点的个性特征,三是主张小说语言必须贴近人物,四是重视作家的语言修炼。  相似文献   

3.
小引 1994年与先生通信,至1998年负笈从游,4年间得先生赐书最多.此后先生去台为东吴大学客座教授,亦有鳞鸿之迹.及2001年返东北执教鞭,乃与先生重拾手书通信之乐.然先生精气多衰,所谈无多,且未几即大病而至于不起.呜呼!其痛何如哉!  相似文献   

4.
无须违避,我热爱新时期的中国文学。为它曾有的成就而欢欣,为它曾经的低谷而忧虑,更为它当下骚动的平庸颓败而窝心。 真正的文学应以其内在饱满丰盈圣洁崇高的灵魂及其颤动所释放出的穿越时空的巨大精神力量,净化读者的心灵,陶冶读者的情操,永驻读者的心间。然而,面对行进中的大陆文学,这只能是一个辽远、温馨、难圆的梦。站在世纪末苍凉的风声里,凝望一道道媚俗、贫血、颓糜、绝望交织的文本“冷风景”(王岳川语),心灵周边涌起大片大片的苦涩、茫然与困惑,不禁悲从中来。于是,只好三十六计走为上,痛忍两眼泪,横下一条心,…  相似文献   

5.
汪曾祺的儿童视角小说,表达了一个共同的“成长”主题。不同时代少年的成长历程折射出不同时代的历史内容,也隐喻了作家本身在不同时代对社会和人生的不同理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汪曾祺的儿童小说也是他自己“成长焦虑”的折射。  相似文献   

6.
词语解说作为一种说明方法,常用于说明性文章中,但它通过语体渗透用于文艺语体中,这一修辞现象至今很少有人注意。以汪曾祺小说为例,多角度观察描写这一修辞手法的运用,揭示其在汪曾祺小说中所具有的独特的语言魅力,从一个侧面展示这种手法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7.
瓯江五月     
如果说,沈从文的仲五飘着棕香,汪曾祺的端午系着鸭蛋,那么我们乐清的端午,应该是翻飞在锡饼之上的。  相似文献   

8.
提高课堂吸引力的关键是思想,是深度,但外在的形式如声音、色彩、情感等也是激人心灵的重要因素.教师声音的动听、声音所处的位置,视频或歌曲的美妙,教师的服饰妆容,ppt和视频的图像色彩,教师对课堂的感情、对学生的感情等,直接影响学生课堂的心境和对这门课程的心情.声、色、情三者的核心即以身走近,以美吸引,以情灌注.内外兼修,课堂才能内秀兼外华,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9.
声音色彩在演唱中由各种不同的情感反映组成,但都是主观意识的反映,不同的思想感产生了不同的声音色彩,这些都是演唱对音乐情感和情绪的外在表现,这样音乐语言才更加丰富,更具有感染力。  相似文献   

10.
灵魂的声音     
余一婷 《学语文》2006,(5):39-39
她是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的不屈,她是五霸逐鹿、七雄争霸的传奇,她是“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的理想。望穿千年的潮起潮落,我瞥见她的名字:文学。  相似文献   

11.
沈从文与汪曾祺的小说都带着"桃花源"式的归隐情结,在表现这一情结时,沈从文与汪曾祺表现出诸多不同之处。沈从文着重赞美湘西人情事态的原始,而汪曾祺则着重渲染高邮水乡的和谐淡雅;沈从文憎恶都市人奢侈、畸形的生活,他通过都市与乡村的强烈对比,将自己深深寄托在湘西土地;汪曾祺则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对待城市,他的小说更多地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小城文化;沈从文注重人物生活形式及文体形式刻画,而汪曾祺则注重人性本质的表现。  相似文献   

12.
声音     
<正>专题《口语评价的创新实验》(2014年第6期)以常州市小学英语口语评价改革为例,探寻发展学生口语的新路径,即"反复推敲,确立口语评价框架——集思广益,制定口语评价标准——精致过程,提升口语评价效能"。而整班性朗  相似文献   

13.
全面研究分析了汪曾祺小说语言的散文化技巧、叙事技巧和风格技巧,并在此基础上,探寻了汪普祺小说创作具有民族特色和个性色彩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独特时刻的运用是一门艺术。沈从文、汪曾祺善于在小说中选取和征用一些独特的时间刻度,如节日等,以增加文本的人文深度和厚度。时间的人文化使沈、汪小说的历史氛围和现实深度加浓加厚,情节结构彰显更加自然、更富魅力,特定地方、特定人群的人文状态和人文根源得以表现和挖掘,狂欢色彩得以凸现。  相似文献   

15.
听不见,古老语言吟唱的出塞悲曲;闻不到,落英缤纷点缀的摩挲春风.风花中,天籁和孤山一座;雪月间,凝露和芙蓉花开.不知道,声音是否描绘了人生的起伏曲谱;参不透,声音是否临摹了心弦上的颤抖音符.  相似文献   

16.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成立于抗日战争时期,是北大、清华、南开因抗战被迫迁离而组成的临时性大学,开始暂留长沙,后来又迁至云南,简称西南联大。在它短短的八年时间里却成就了不少奇才。汪曾祺就是其中的一位。汪曾祺曾说:我生活得最久,接受影响最深,使我成为这样一个人,这样一个作家,——不是另一个作家的  相似文献   

17.
〈边城〉与〈大淖纪事〉文本互读,我们发现沈从文在文学史上更多的是扮演了一个诗性家园的寻找者;而汪曾祺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守望者,汪曾祺并不刻意营造"抽象的过去",构造所谓的"理想国",而以现代自由意志的生活方式和古典意趣的艺术化氛围的和谐结合为民间立场争取了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8.
学界对公示语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英语翻译领域,大多立足于语言学角度,鲜有从文学角度入手。该文从文学与语言相结合的角度出发,对汉语公示语进行文学色彩的分析,该文的立论基础是文学语言与日常语言的联系是无法割裂的,指出公示语作为一种实用的日常用语也具有文学色彩,具体体现为音韵美、形式美及对日常语言的偏离。  相似文献   

19.
自诩为“乡下人”的沈从文与具有士大夫气质的汪曾祺在为人处世和文学研究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他们的作品。让人感到一股被压抑的悲剧意识,其中都无不体现他们对普罗大众生存状态的关注与关爱。  相似文献   

20.
傅国涌 《教师博览》2012,(11):36-36
汪曾祺在苏北高邮长大,一辈子忘不了小学的校歌,忘不了校歌的作者,他5年级时的国文老师高北溟先生和其他老师们。汪曾祺在西南联大与沈从文等先生相遇,得以走进文学的天地,但小学老师对他的影响也许更深远,乃至成为他小说的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