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处高位而行中正之事,自己就会深孚众望.深孚众望是渡险涉难的思想基础.力量刚强是取吉的客观保障.刚健自己是获庆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2.
《邢台学院学报》2003,18(1):34-36
处高位而行中正之事,自己就会深孚众望.深孚众望是渡险涉难的思想基础.力量刚强是取吉的客观保障.刚健自己是获庆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3.
《周易》是深富美学韵味的,它崇尚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阳刚之美。它是生命力奔涌向前、坚不可摧的力量,它是不屈不挠、愈挫愈勇的斗志,它洋溢着人格的伟大力量。《周易》的“阳刚之美”不是僵固的,它更是一种“革新”之美,变通之美。  相似文献   

4.
男女有别、男尊女卑、男外女内思想发端于春秋,见于《周易》《诗经》《左传》《礼记》等先秦典籍。以《易》为例,其乾、坤开篇两卦已有男尊女卑思想之基调。程朱解《易》家人卦,展现男女在家庭这一小单位中的角色定位截然不同。认为治家之道首先在于女正,女正而后男正,男正而后才能家正,家正而后国正。男女在家庭中各有分工要求:男子重法度,以反身、威严、诚信治家,对外树家风;女子主饮食,以温顺贤良守家、持家、保家。  相似文献   

5.
《老子》贵在柔之弱,以之下贯道的自然本性,开出道之用。《周易》重在柔之顺,以之成就易道阳刚之质,并在柔刚的相辅相成中,通贯一阴一阳变易之道。二者从不同侧面凝注了对生命个体存在和延续的形而上沉思,寄予形而下现实的深切关怀。  相似文献   

6.
刘玉海 《语文知识》2006,(11):40-40
这首诗借用乐府旧题.描写了一个书生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仅仅四十个字,既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又渲染了环境气氛,笔力极其雄劲。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科学考古成果与古代文献资料相结合的双重证据方法,并取径多学科综合分析的文化阐释角度,论释《周易·需卦》.首先,研讨出“需”字的本义主旨:一是古代的一种粮食,用以果腹,即今之“糯”,用以酿酒即古之“(?)”;另一则意为占卜祈享.前一义蕴即“需卦”古义“饮食之道”之所本,后一义蕴则表明“需卦”是一组与“饮食”及郊祭有关的占卜活动的记录.其次,基于这一新的研究结论,重新阐释了“需卦”,力图推进《周易·需卦》的研究,以进一步探讨儒家起源及以“饮食之道”为重心的中国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8.
《周易》以"远取诸物,近取诸身"的方式来"假物"阐明我国生民累积生成的生存智慧。而马则因在生民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军事活动中发挥过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周易》时代的"假象"之物,马因之成为意象。在该书中,马意象具有勇猛刚健、明理柔顺两种内涵。这两种内涵在尚"易"的动态循环中统一。  相似文献   

9.
从"玄"字、"道之动"、"道之用"、"道法自然"诸方面揭示"道"的柔弱的特性和内涵,说明"道"是"柔道".论证了"柔"对"道"的依赖,说明依赖于"道"的"柔"是真智慧、大智慧,而离开"道"的"柔",则是"术",是知识,是小聪明.以范蠡为例,说明"等待"、"节制"、"放弃"等智慧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中正是自然的规律,是万物的本性,故只有中正行为才能保证万物的中正,这也就是"中正以通";在中正的语境里,中是手段,正是标的,中必须归正才有意义。所以,必须"中以行正","中以行正"的实现也就是当位即"位正中",当位是角色意识的强调,对社会秩序的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虽然强调中道也是儒家的追求之一,但儒家的所谓过犹不及,是偏于血缘优位前提下权衡,异于自然无为的真正不偏不倚。因此,在思想渊源上,《周易》的中正更接近道家和法家的思想,而不是儒家,尽管在具体的环节上,它也注意内在方面的自养,但这是浅表层面的反映。虽然不乏中正的研究,但对当位思想的正视,仍然不多见,这对和谐社会的实践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学术界尚未研究过的《周易》的政治思想。认为顺时、应变是《周易》政治思想的核心,并探讨了《周易》的社会结构观、社会理想以及圣人政治的思想和治国策略。这一研究成果对于挖掘《周易》的文化价值具有开拓性意义。  相似文献   

12.
《周易》给我们留下了取之不尽的道德修养方面的宝贵精神财富,对当代的德育仍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学术界尚未研究过的《周易》的政治思想。认为顺时、应变是《周易》政治思想的核心,并探讨了《周易》的社会结构观、社会理想以及圣人政治的思想和治国策略。这一研究成果对于挖掘《周易》的文化价值具有开拓性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庸》是一本论述如何达到儒家最高道德修养标准的条件和方法的书。就其"君子之强"进行思考和研究,挖掘其思想内涵,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5.
帛本《系辞》与《易之义》《要》篇在论说天地概念时,存在着明显的不同。帛本《系辞》将天地概念分别归置于两大对立统一的范畴系统之内;《易之义》与《要》篇则提出了"三才之道"的范畴系统,将人与天地并称。今本《系辞》与帛本《系辞》也有很大的区别。今本《系辞》中与帛本《系辞》不相契合的文字,与《易之义》《要》所论的"三才之道"范畴系统更为贴近,体现了浓厚的儒家特色。  相似文献   

16.
帛本《系辞》与《易之义》《要》篇在论说天地概念时,存在着明显的不同。帛本《系辞》将天地概念分别归置于两大对立统一的范畴系统之内;《易之义》与《要》篇则提出了"三才之道"的范畴系统,将人与天地并称。今本《系辞》与帛本《系辞》也有很大的区别。今本《系辞》中与帛本《系辞》不相契合的文字,与《易之义》《要》所论的"三才之道"范畴系统更为贴近,体现了浓厚的儒家特色。  相似文献   

17.
坤道有守柔居弱、谦敬恭顺、厚德载物、静重待发、泽利万物之德,而《三国演义》中赵子龙这一人物形象不仅充分体现了乾道“刚健中正”的品质,在内德上更是包涵了坤道的精神,具体体现为“谦敬守分”的守身之道,精纯无垢、至诚至仁的心理特质,以及不偏内外,“苍生皆我所怀”的仁者胸怀。他在处事待人接物的细节中亦体现出“救困扶危,报国安民”的大道。赵子龙于乱世之中,凭着一柄银枪,战伐不息,并以“谦恭敬顺”守身,以“载养万物”之德尽心竭力地维护蜀汉集团的壮大发展,乾道与坤道相济,尽其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相似文献   

18.
丁林 《文教资料》2014,(30):60-62
以中华书局本《周易释文》为底本,对校南昌府本、江西书局本,参校北大标点本,考订是非。  相似文献   

19.
王琼 《语文知识》2012,(3):39-40
《乾卦》中龙的含义当理解为对天上苍龙星座在一个回归年中依次呈现的不同形态所进行的文字表达。龙头角宿与太阳同时西落,故初昏时能看到龙身而不见龙头,即群龙无首的天象。《乾卦》中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句读当为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曾子作《象传》的可能性、曾子作《象传》的证明以及曾子作《象传》的目的三个方面,论证了《周易·象传》与曾子的关系,认为《周易·象传》为曾子所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