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世纪40年代是中国现代文学理论形态走向成熟的时期,该时期文学理论形态大体可分为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两大类型,现实主义文学理论是这个时期的理论主潮。  相似文献   

2.
自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起,外来战争的阴影一直笼罩在古老中华的大地上,中国成了东西方列强争夺的焦点。中华民族多次奋起抵抗,但都没有改变屡战屡败的命运。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帝国主义为摆脱经济危机、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国民党统治区的女子教育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多元教育结构体制下,国民党统治区的各级女子教育获得了较大发展,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地区、城乡、阶级和男女差异以及家政化教育倾向和民主化、多样化、科学化发展趋势,表明这一时期的女子教育是在保守与开放、落后与进步的斗争中逐步前进的。  相似文献   

4.
中原文化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已有一定的研究,且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和弘扬。有关中原文化的研究,突出表现为回顾与前瞻,且不同地区的考古发现均对中原文化有所触及。对中原文化的弘扬,突出表现为重点建设中原文化馆和教育界、文学界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美学史以1928年爆发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论争为分水岭,呈现出主观论美学与客观论美学的此消彼长。在此之前的二三十年代,主观论美学占主导地位,在这之后的三四十年代,马克思主义的客观唯物论美学逐渐崛起并占主导地位。本文通过对柯仲平、后期鲁迅、胡秋原、金公亮、周扬等一系列代表性人物及其论著的个案剖析,详实揭示了中国现代美学史上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美学逐渐崛起的走向和历程,为人们认识“马克思主义美学”在中国“从三四十年代起开始广泛传播”(李泽厚语)的史实提供了难能可贵的实证材料和独特解析。  相似文献   

6.
边疆研究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复兴,是政学两界应对边疆危机与国家危局的结果。国家大后方战略的调整、国民政府和众多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内迁,促成了中国高校与学术地图的显著变化,原先远离边疆或并不从事边疆研究的学者有了亲临边疆并研究边疆的机会,推动了中国边疆研究的复兴,促成了边疆研究格局的极大改观,使西南研究逐步取得了与西北研究可以等量齐观的地位。这段历史为我们理解与认识民国时期的政学关系打开了一扇窗户。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的侵略使中国面临近代以来最为严重的存亡危机,民族主义高涨。受此影响,中日两国在学术上也呈对抗之势,表现在从九.一八至抗战前,以傅斯年、顾颉刚为代表的中国大批知识分子转而从事边疆问题学术研究,以应对日本学者的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以期唤醒国人、政府的边疆意识和救国责任。抗战期间,东部大批高校、研究机构及知识分子等的西迁,使中国边疆不仅成为知识分子抒发爱国情怀的场域,也成为他们运用西方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构建本土化的边疆学术研究的场域。  相似文献   

8.
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小说发展历程中,“故事”这个小说最高要素走了一条从倍受青睐到遭冷遇再到被注目的螺旋形道路。中国小说创作故事理论从横向和纵向不断拓展,自主性和自足性不断增强,从现代形态向当代形态不断转变。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90年代是中国经济、政治和意识形态由改革开放的剧变动荡到稳定发展的阶段,习惯了计划经济和文学为政治服务的文人们在各种思潮的影响下、在市场经济和中央集权的辩证关系中经历着茫然、失落、焦虑和重新定位的历练.这一时期出现的家族小说热不能不说是这种心态的反映.以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以几代人的悲欢离合为主线、以个性化的视角为叙述平台的家族小说既回避了正史的严肃又迎合了"寻根"和"以史为鉴"的民族心态,是这一历史时期值得关注的文学形态.  相似文献   

10.
凌叔华是新文学初期活跃于文坛的少数女作家之一,其小说创作成就主要集中在20世纪20、30年代。关注女性生存、审视女性弱点,揭露军阀罪恶、谴责战争带给人民的苦难和老少皆宜的儿童小说是其三大主题。细腻的女性观察,柔美、幽深的诗的意境和精巧的现代小说结构布局形成了凌叔华小说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凌叔华20世纪20、30年代的小说创作以不容忽视的成就垂名中国现代文学史。  相似文献   

11.
田涛是活跃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现代文坛上的一位重要作家,在抗战与农村题材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艺术成就。作为冀中平原的一位现实主义歌者与苦吟人,他以现实主义手法朴实地描绘出生活在冀中平原上底层农民生活的艰辛与悲苦,真实地再现了抗战年代中国军民所遭受的不幸与他们的不屈精魂,揭示了战争的罪恶本质以及它给中国军民带来的精神创伤,暴露了人性中最丑恶的一面,为那个时代留下了形象的侧影。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文学有众多合题效应。从局部看,有主流文学、精英文学与大众文学的合题,有个我人生和群我人生、社会人生和宇宙人生的合题,有理性本体论和生命本体论的合题等;从整体看,时代生活进程、世界文学格局和民族文学传统形成“历史合力”效应。局部合题使我们避免片面性,审时度势地思考新世纪文学发展的丰富性;整体合题帮我们把握新世纪文学发展走向,它将是现实主义主潮与现代主义新潮的互动与结合。  相似文献   

13.
从救亡、启蒙的历史呼呈和公正、进步的现实诉求角度,考察了贯穿20世纪中国学始终的“现实主义”流变史。认为:“现实主义”在20世纪中国学中,形态时易,内涵歧混,命运多变,虽杂“实”却一“名”。出现这一世纪奇观的原因有二:一是学对特定社会现实和学自身双重诉求的双重回应;二是曲解了的辨证唯物主义与实用功利主义的共同要求。由此决定了21世纪乃至更远的中国学中仍将有“现实主义”的忙碌身影。  相似文献   

14.
论地方政府作为地方高校投资主体的依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经济实力来看,在中西部地区只有地方政府才可能成为地方高校的投资主体,并且这也是政府职责的体现,符合投资收益对等原则。提高地方政府高教投资对中西部来说具有现实必要性,同时还应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对其他资金的统筹作用。  相似文献   

15.
随历史的演进,民国不同阶段出版的四种高中国文教材中,女性选文所占比例逐渐提高,女性书写者增加,选文体裁渐趋多元。选文中的女性角色由家庭逐渐转向社会,由单简趋于复杂;选文的内容由注重遵守传统伦理转向个人情意抒发,转向注重女性的职业和自由。女性文选在民国教材所占比例微弱,女性性别特点逐渐趋淡,教材主编尚未有明确的女性文选的编辑观。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初是中国社会转型比较剧烈的时期,近代中国新式女子教育发轫了.它与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的大力提倡、女权运动的强烈呼唤、政府的倡导以及西方教会来华势力的办学活动的刺激和示范效应密切相关.由于时代的复杂性及办学为主体的多元性,新式女子教育又具有曲折性、渐进和突进相交织、社会化、政治化的特点.新式女子教育是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它不仅是社会进步的反映,而且也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7.
潍坊市初中语文骨干教师继续教育考核内容与形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潍坊市初中语文骨干教师继续教育考核实践的回顾 ,对初中语文骨干教师培训考核的内容、形式及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进行理论上的分析 ,并对如何进一步提高培训质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分家文书是有关人们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的重要史料,本文通过分析清代前期一份徽州农民的分家书,指出:清代的徽州是一个纷繁复杂、即使是面对面办事也需要大量文字的社会。在民间,兄弟之问的分家可谓锱铢必较,即使是很小的财物,产权都需要明细的规定,一旦发生转让,均须以契约的形式加以确认,这显然与徽州社会作为商贾之乡浓厚的契约意识有关。在徽州,契约意识与商业发展形成了一种微妙的互动。由此可见,徽州所以成为著名的商贾之乡,并非偶然的巧合。  相似文献   

19.
在多媒体、远距离的教学条件下,《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课程应注重补修环节,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并立足文本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模式,既发挥教师的导学作用,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符合文学课的教学特点,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中国城市群地方政府府际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府际关系”,通常指一个国家内各层次或各层级政府之间的关系网络,包括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地方政府之间的纵向关系和横向关系,其实质就是各级各类政府之间的管理收益关系——利益关系。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1世纪中国工业化、城市化、信息网络化快速发展,我国逐步形成了若干城市群区域。城市群的出现,使我国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城市群府际关系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性行政因素。我们认为,既然利益关系是府际关系的真谛和本质所在,构建促进区域发展的城市群府际合作关系,关键在于建立以利益协调为核心的城市群政府合作机制,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