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教育信息化》2004,(1):79-79
唯一数码“校校通”智能软件系统远程教育平台是适应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校校通”工程增值服务而诞生的革命性的远程教育平台软件产品。它为学校和教育局提供了智能化的并能适应多种网络环境、硬件环境以及“校校通”平台的远程教育平台软件。它能让老师通过互联网站向学生提供包括多媒体课件、互动练习、师生互动交流、在线考试等等一整套“在线课堂”服务;  相似文献   

2.
针对电大基层教学点"一校一网"网络应用的现状,阐述区域合作教学网络共建的必要性,并指出共建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远程开放教育的学生与普通高校的学生相比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在“两课”教学中我们要针对远程开放教育学生的特点,在教学内容、方法和考试等方面有所改进,使之对学生更具有吸引力和说服力,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如2000年开始实施的中小学“校校通”工程,2003年启动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2005年启动的“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等。此外,许多国际著名IT企业也积极投身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如Apple公司的“明日教室”项目、Intel公司的“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IBM公司的“重塑教育”项目。  相似文献   

5.
2001年,教育部提出将从2001年起,全面实施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用5~10年时间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使全国90%的独立建制的中小学能够与网络连通。我省有大中小学几万所,如果每一所学校都用几十万乃至上百万元建设一套从主干到接入系统齐全的自有网络,仅这一项全省就要拿出上百亿元的资金,这显然是不现实的。其实,“校校通”并不等于“校校网”,它最终  相似文献   

6.
林阳 《现代教育技术》2002,12(4):36-38,71
该文阐述了现代远程教育营销的概念,然后从不同角度对现代教育营销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现代远程教育营销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现代教学》2003,(1):8-9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比较全面地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的全面改革,使之适应于正在到来的信息化社会对于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不能简单地认为是信息机器、信息技术的引入过程。教育信息化的过程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转变的过程,是以信息的观点对教育系统进行分析和认识的过程。只有以此为指导思想的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才是我们所需要的教育信息化。  相似文献   

8.
现代远程教育:教师教育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工作母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和提高的关键是师资。近年来,国家在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同时,积极探索教师教育新模式,相继启动了"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工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络  相似文献   

9.
作为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区的无锡市,近几年来,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在推进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着力建网、建库、建队伍。本文主要介绍无锡市在建设城域教育网、实施“校校通”工程、普及中小学信息教育方面的实践与思考,与各位同仁商榷。  相似文献   

10.
周慰 《上海教育》2002,(24):26-29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如水银泻地般的态势,迅速影响着这个国际大都市里每一个人的生活与工作; 市民都已清楚地认识到,21世纪的新文盲将是缺乏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人,而不再仅仅是不会识字断句的人没有教育信息化,就没有城市现代化,政府在宏观地思考着这一关系城市发展大局的命题时代的发展,政府与社会形成的合力,迫使上海教育大胆而努力地思考着、实践着,大力推进着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于是,不必等到2005年,甚至不必等到2003年,上海市的“校校通”工程就将全面开通了。作为推进教育信息化工程的重要举措,此番开通涉及范围之广、影响人口之众、引起的变化之大,将在上海教育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之笔。如何才能“校校通”? 怎样才是真正的“校校通”? “校校通”为何而通? 变革就是探索,前进伴随着思考,上海教育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上海教育还将描绘出更加美好的明天。  相似文献   

11.
解析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三种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在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实践中,我国逐渐形成了教学光盘播放点、卫星教学收视点和计算机教室三种远程教育工程建设模式。“三种模式”的实施,使我国广大农村的中小学生得以共享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在信息化的环境中接受良好的教育。本文对“三种模式”的产生与实施过程、“三种模式”的系统组成与功能,以及提高“三种模式”的应用效益等问题进行了论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2.
“校校通”工程自2001年全面实施以来,已进入第六个年头,各地纷纷建设的校园网、城域网究竟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多大的效益?各地学校的资源库少则几十GB,多则成百上千GB,可老师们还是找不到适用的资源;各地教研部门进行了各种信息技术培训,而实际教学中信息技术手段常常只是用于公开课的“表演”;大投入、小产出,高投资、低回报……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在哪里?要使教育信息化尽快进入深层次应用领域,突破目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瓶颈,就必须从系统观、生态观的角度对之进行思考,构建和谐的教育信息生态。  相似文献   

13.
自教育部2000年10月提出“校校通”工程以来,全国中小学校掀起了一场校园网络建设的高潮。据统计,全国目前拥有校园网的中小学已达6000多所。建设校园网,利用信息技术来改进传统教育,意义重大且势在必行。但纷纷上马的“校校通”、校园网工程还存有很多问题,或是“有硬少软”、“重硬轻软”,或是硬件设备投资过于高档,教学软件数据库建设、师生信息技术培训跟不上。这使“校校通”、校园网在建成后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指导中小学校的“校校通”、校园网建设工作向着良性方向发展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问…  相似文献   

14.
教育部“校校通”工程的实施已时过一年,在这一年中全国各地校园网、数字化的卫星宽带网、宽带互联网及教育城域网争奇斗艳,似乎都在为“校校通”工程增添特别的景致,尤其是校园网工程的建设更是热火朝天。校园网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教师的全员培训也被提升到学校整体规划的重要地位。然而,“校校通”工程到底进展得怎样,实际应用又如何?为此,记者特地采访了福建省部分市县的领导及一线教师,了解到一些福建省“校校通”工程进展的情况,也希望大家能从中得到某些点或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16.
17.
“班班通”工程是一项包括课程资源开发、传输使用及教育教学等项内容的系统工程,是“校校通”工程的深人和发展,是中小学进一步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拓展工程。  相似文献   

18.
随着“校校通”工程的深入实施,互联网已经在中小学得到普遍应用。越来越多的老师利用互联网上的丰富资源来促进教学,也出现了很多基于互联网的学习模式:Intel、未来教育、WebQuest等,网络应用于教学的功能也正在得到更深更广的认识和开发。就目前的应用现状而言,各地中小学对互联网的使用主要集中于教师和学生对网上资料的搜索和收集,而学生通过网络与不同区域的其他学生对同一主题的共同学习这一方式应用不够。本文阐述了远程合作学习的概念、优势、类型及相关案例以及在我国开展的现状及建议。  相似文献   

19.
“班班通”工程是一项包括课程资源开发、传输使用及教育教学等项内容的系统工程,是“校校通”工程的深人和发展,是中小学进一步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拓展工程。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山东省五莲县通过几年努力,在一个经济相对落后的山区县全面建设信息技术教育平台,实现“校校通”,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努力实现山区教育跨越发展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