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宋积良 《安顺学院学报》2013,15(2):50-52,79
《水浒传》中存在大量的字序对换同义词语,每组词语的意义基本相同或相近,绝大多数可以相互替换。从这些字序对换词语的内部结构来看,汉语词汇的复音化在元末明初时期正处于一种未定型的发展过程时期,但从中也可以看出其稳定发展的趋向。  相似文献   

2.
《水浒传》中并列连词有“并、和、与、共、同、及”等六个。这些并列连词在分布和用法上存在明显差异:“和、并、与”使用频率很高,尤其是“和”、“并”,竟占总用量的78%强,而“共、同、及”则使用频率较低。除了“并”的用法比较复杂外,其他并列连词的用法均显得比较单一。这些并列连词还可以连用,有的甚至可以组合在一起使用。  相似文献   

3.
在同义并列双音词中,语义可接受度高的语素常常置前。《朱子语类》中,斧斤、寿考、路途、叫呼等词的前置语素都是在该语义场里占据上位的常用词,语义可接受度较高,而后置语素虽然也表相同或相近的概念义,但没有前置语素的语义可接受度高,存在一定的理解障碍,越熟悉的语素越容易理解,人们通常习惯把语义可接受度高的语素置于前,语义可接受度相对较低的语素置于后。这是符合客观认知规律的,也是在语言事实中客观存在的一种现象。  相似文献   

4.
在同义并列双音词中,语义可接受度高的语素常常置前.<朱子语类>中,斧斤、寿考、路途、叫呼等词的前置语素都是在该语义场里占据上位的常用词,语义可接受度较高,而后置语素虽然也表相同或相近的概念义,但没有前置语素的语义可接受度高,存在一定的理解障碍,越熟悉的语素越容易理解,人们通常习惯把语义可接受度高的语素置于前,语义可接受度相对较低的语素置于后.这是符合客观认知规律的,也是在语言事实中客观存在的一种现象.  相似文献   

5.
汉语模式词语因其结构固定、表意形象,明清时期大量用于文学作品中,对语言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水浒传》口语化色彩比较浓重,口语化的语言具有一定的普及性和代表性,因此本文拟就《水浒传》中的模式词语的类型和特点进行研究,分析了模式词语在明清时期发展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对《儒林外史》《水浒传》等著作中所见商州方言词语加以辑录、阐释。对揭示汉语发展规律、深入研究汉民族文化发展的某些共同特征、词语应用范围的考察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周易》反映了上古时期的语言面貌,为研究上古汉语并列式复合词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难得的语料。通过对《周易》中并列式复合词词义的构合来源、词义与语素义之间关系的考察,对其词汇特点、内部规律进行客观实际的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统计归纳的方法,对<水浒传>中"吃"字的用法进行探讨,并运用词汇学理论分析了"吃"的诸义项之间的引中关系.  相似文献   

9.
丁媛 《文教资料》2010,(2):28-30
四字词语是汉语言文化中的精华.适当地在文学翻译。尤其是戏剧翻译中使用不但符合戏剧语言的特点,而且能增强它的可表演性。本文通过分析《不可儿戏》的余光中译本中四字词语的使用,证明了适度且适当地在剧本中使用四字词语不但能够恰如其分地将王尔德机锋犀利、幽默嘲讽的戏剧语言特点展现出来,而且有助于观众对剧本的理解.充分满足戏剧剧本可读性和表演性的双重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丁力 《现代语文》2007,(12):109-110
汉语中的两个亲属语素可以相互组合,构成具有并列关系的亲属词语,也就是并列式亲属词语,如"爷孙、父母、哥嫂、弟妹"等等.这种并列式亲属词语,折射出汉民族一些重要的社会伦理信息.下面从四个方面简要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1.
《水浒传》对人性恶进行充分展示,写出了人性恶的普遍性、作恶的疯狂性、作恶的残忍性。《水浒传》对人性恶描写的表现作用有:展现出一个极其黑暗、令人绝望的社会,体现了作者对封建统治阶级罪恶的深刻批判;丑转化为艺术美,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人性恶的行为引发了除恶英雄的治恶壮举。《水浒传》的人性恶描写也存在严重缺陷。  相似文献   

12.
《水浒后传》是文人独创型小说,它不再像世代累积型小说《水浒传》那样,为迎合市民阶层的审美趣味,一味地以夸张手法来塑造具有浓厚传奇色彩的类型化草莽英雄,而是显示出文人特有的英雄观。具体说来,不再以夸饰笔法渲染英雄们的力与勇,而是侧重写其对生活的诗意追求。他们不再像《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那样不食人间烟火,排斥儿女之情,而是变得更有人情味,对女性和婚姻采取了欣然接纳的态度。同时,其中的女英雄的性别意识也开始复苏。这些在海外建国的英雄们不再夸示武功,而是笃信儒家礼制,推崇文治。  相似文献   

13.
《水浒传》对《孙子兵法》有独具特色的书写方式。《水浒传》既以诗词的形式,也以人物对话的方式来烘托《孙子兵法》作者孙武的杰出才干。它还以宋江、吴用谈论《孙吴兵法》,来突出《孙吴兵法》这一版本在《孙子兵法》传播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水浒传》以重要人物角色应用《孙子兵法》的战术思想来证明《孙子兵法》特有的兵学魅力。《水浒传》演绎了两种不同人物类型对《孙子兵法》的应用:一类是正面人物形象宋江的应用;另一类是反面人物形象高俅的应用。《水浒传》以隐喻的方式阐释了《孙子兵法》应用的双极效应:既为仁人君子提供了智慧的源泉,也为奸佞小人提供了害人的伎俩。  相似文献   

14.
大约产生于元明之际的<水浒传>是一部以雄浑宏阔为基调的古典名著.作品着力刻画了一百零五位男人和三位男性化的女强人的形象,这一群聚义梁山的英雄好汉以其健壮的体魄、超凡的勇力、粗豪的性格和高大的人格精神而响震天下,充分表现了我们民族所崇尚的阳刚之美.  相似文献   

15.
《大连大学学报》2015,(4):46-51
从传播学的角度,中央电视台2011年推出的长篇电视剧新《水浒传》是四大名著第二次改编中较为成功的一个案例。新《水浒传》利用当下"电视—视像"改编名著的技术优势,并借助多媒体的传播优势,实现了《水浒传》视觉传播的一次革命性变革,取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同时,对于小说原著的思想、人物和情节也做了适当的改动,有些内容是全新演绎甚至是颠覆。这些改动一方面体现出编导、演员对原著的理解,另一方面更是为了迎合当代大众期待视野变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水浒传》(人民文学版)虽然经过了专家们的认真校订,但其中的一些字词“仍有不妥以至错误的地方”,比如第二十七回“如今只留得一个箍头的铁戒尺”中的“铁戒尺”应为“铁戒箍”、第六十五回“人都唤小人做活闪婆王定六”中的“活闪婆”应为“霍闪婆”。  相似文献   

17.
酒旆是中国古代一种广告表现形式,它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中有着大量的酒旆描写,这些酒旆名称不同,形态各异,大都代表着特定含义,尤其是有些酒旆上面的广告词饶有趣味。解读这些酒旆,对于理解《水浒传》这部小说,了解北宋的社会风貌以及今天的广告文案创作都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一)说"浪里白跳"不确;应是"浪里白条";(二)病尉迟、病关索、病大虫之"病"不是病态;而是与"赛"同义;(三)"马泊六"是不正当男女关系的牵引人;说"马泊六"即"马伯乐"是错的;(四)用杭州方言"耍子"来刻画潘金莲的性格;(五)武大卖的"炊饼",既不是烧饼;也不是馒头;(六)郓哥骂武大是"鸭",即王八。  相似文献   

19.
《水浒传》前缀系统成员有“老”“打”“第”“生”“小”“初”“阿”等7个,从语音形式、内部结构和语义类别三个方面运用计量统计方法对它们进行静态描写,主要目的是勾勒出《水浒传》前缀使用的基本特点:由前缀构成的附加式词多为双音节词;前缀黏附的词根以名词、形容词、数词、动词为主;语义多已虚化,词义由词根承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