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太原大学学报》2015,(4):16-19
新媒体环境中信息传播的快速化、多样性、复杂性给高校开展党史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为此,高校应该努力探索新媒体环境下开展党史教育的新手段。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可以通过组建党史教育工作者队伍,提升新媒体舆论引导能力,建设以党史教育为引领的校园文化,遵循新媒体规律,利用新媒体优势,集中力量拓展新媒体阵地,提升党史的传播效率等手段加强和完善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党史教育。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新媒体的内涵及特征和新媒体给大学校园文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新媒体环境下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强调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研究新媒体环境下校园文化的发展特点和发展趋势,正确发挥新媒体优势,积极拓展校园文化建设新阵地,引导新的文化形态,实现新媒体时代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3.
新媒体以其传播时间和空间的无限制性、传播方式的多元化和交互性、传播受众的自主性、传播参与个体和内容的虚拟性、传播的大众参与性,影响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心理健康和道德标准、个性塑造及学习思维方式。在新媒体条件下,高校及思想教育工作者应从巩固主渠道,在新媒体上建设思想政治教育新课堂;更新教育观念,拓展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途径;提高教育者水平,增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活力;合理利用新媒体,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新内涵等方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新媒体环境给大学生的爱国主义认识与情感、教师队伍、教育模式和爱国主义教育环境等带来的巨大冲击,高校应该从爱国主义融入新媒体、教师队伍建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这四个方面有所作为,积极推动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通信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与革新,新媒体得以广泛应用。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也遇到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大学生群体对新媒体的参与度高,亲和性强,但容易受不良文化的副作用和负能量影响,亟需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给予相应引导。本文以南京邮电大学外国语学院为例,通过分析与总结院内各类新媒体平台在外语文化节开展期间的作用与效果,对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进行实践性探索。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的发展日新月异,给各行各业都带来了变化。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也在新媒体背景下不断探索实践,在具体建设工作中,可以依据新媒体背景,整体规划校园文化发展战略;借助新媒体渠道,不断拓展校园文化的各项功能;搭建新媒体平台,鲜明体现校园文化的职教特色;依托新媒体活力,大力彰显校园文化的深厚底蕴;发扬新媒体优势,日益促进校园文化的互动融合。这样可以确保创新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为高职院校的科学发展更好地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以其多元化、互动性、虚拟性和娱乐性等功能优势受到当代大学生的青睐,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采用问卷调查法,从新媒体的日常使用情况、新媒体对学生的学术性影响、非学术性影响3个维度进行调研。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主要目的是获取信息、人际交往和娱乐;新媒体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促进其学业知能的发展,增强学生的学术信念;大学生可以通过新媒体构建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体的自我反思。高校可以通过提升大学生新媒体素养、加强新媒体文化环境建设等措施对新媒体的使用进行监控和引导,利用新媒体优化当代大学生培养。  相似文献   

8.
高校宿舍文化是当前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学习、生活与娱乐的重要场所。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宿舍文化建设面临新的挑战,因此需以制度化建设为根基,以信息化管理为新方向,以人文环境营造为依托,推进新媒体下宿舍文化的育人能力。  相似文献   

9.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及校园文化建设皆受到一定的冲击和影响。高校校园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补充,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主阵地及重要的实践载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企业文化以适应创新人才需求、发掘地方传统文化资源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利用新媒体建立“红色网站”并加强校园网络团队建设等措施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0.
学风建设是高校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高校学风建设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本文深入分析了新媒体对高校学风建设带来的利弊,并结合高校日常工作的实践,提出了从树立高校学风建设的新媒体意识、塑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加强网络监管力度四个方面着手,发挥新媒体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