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尔雅疏》十卷宋邢昺等撰,宋刻宋元明初递修公文纸印本每半叶十五行,行二十九至三十一字不等,白口,左右双边。版心上镌每版字数,下记刻工姓名,中镌"雅疏"及叶码。邢昺字叔明,曹州济阴(今山东曹县西北)人。生于五代后唐明宗长兴三年(932),卒子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1010),  相似文献   

2.
《说文解宇系传》四十卷南唐徐锴撰南宋中期浙江地区刻本存十二卷(一、三十至四十卷、卷一配明抄本)每半叶七行,行十四字,白口,左右双边。版心上未镌大小字数,版心下镌刊工姓名,计有顾昌、顾祐、陈礼、许成之等人。  相似文献   

3.
<醉醒石>十四回.题东鲁古狂生撰,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瀛经堂刻本,四册,九行十九字,白口单边,有图.封面镌"乾隆乙酉新镌""瀛经堂藏板""李笠翁先生评".  相似文献   

4.
一清末民初《天演论》版本近日在接触《天演论》时,有机会见到它的几个版本,下面逐一列出。1.清光绪二十四年沔阳庐氏慎始基斋刻本。封面镌"沔阳庐氏慎始基斋刊行",版心镌"慎始基斋丛书",卷末镌"沔阳庐弼校字",十五行三十二字。这是《天演论》最早的版本。2.清光绪二十四年侯官嗜奇精舍据慎始基斋本出了石印本。封面署"光绪戊戌十有一月侯官嗜奇精舍第二次石印本。3.清光绪二十七年上海富文书局石印本。封面署"光绪辛  相似文献   

5.
《石田先生集》十一卷.明沈周撰,钱允治校,陈仁锡编.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写刻本.每半页九行,行十九字,白口,四周双边.前有陈仁锡序,次钱允治序.  相似文献   

6.
《四川志》三十七卷,明熊相纂,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刻、有嘉靖间增补叶。半叶九行,行二十三字,注文小字双行,四周单边,版心上镌书名“四川志”,中镌各门名,如“布政司”、“经略”……,版心下镌叶码,上下书口间无鱼尾,仅间以墨线。全书顺序共计一千二百三十二叶,以地支为序,分装成十二册,各再首之卷端下镌阴文册序字。卷首正德戊寅  相似文献   

7.
宋赵汝愚辑,明弘治三年华燧会通馆铜活字印本。每半叶九行十七字,小字双行字同,上下黑口,四周双边,单黑鱼尾,版心中镌“奏议”及卷次。版框高24.1cm,宽16.1cm。《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史部诏令奏议著录。  相似文献   

8.
《陈岩野先生集》十卷,卷前三卷,每半页九行,行二十字,永历四年(一六五○年)刻本也,顺德陈邦彦撰,邦彦与陈子壮、张家玉为吾粤明季三忠之一,《明史》有传.目录:文四卷、诗四卷,《易疏》二卷,后署"不孝男恭尹编次,海丰叶维阳许山、番禺陶璜若子校刻."凡三行,次叶有恭尹撰跋."卷前一:恭尹撰《先府君岩野陈公行状》、薛始亨撰《陈岩野先生传》、屈大均《顺德起义给事陈公传》,注云:'载《四明成仁录》'"卷前二:"《永历二年八月请恤疏》、《永历三年三月请加恩  相似文献   

9.
迂斋先生标注崇古文诀三十五卷(宋)楼昉撰元刻本框高15.3厘米,宽9.8厘米。每半叶十一行,行二十一字。黑口,四周单边。有缺叶,明、清人抄配较多。楼昉字旸叔,号迂斋,鄞县(今浙江宁波)人。生卒年不详。少从吕祖谦学,与弟昞俱以文名。绍熙四年(1193)进士,授从事郎,迁宗正簿,有直谅声。后以  相似文献   

10.
一、城四家子古城出土的金代刻砖 2007年6月,洮北区德顺乡城四家子古城内一农民在城内西南耕地时,发现一块镌有字迹的青砖,后由白城市博物馆征集人藏。青砖为辽金时期普通建筑用砖,砖体长方形,青灰色,长:32.8cm,宽:18cm,高:5.5cm,砖体背面有手印迹,砖体正面镌字,正面下部呈斜向残损,上部右上角微残,造成字迹残损。砖面镌字为竖行从右至左读,字迹为楷书体,阴刻。按字体比例,残缺约10个字。从右至寿依次为:,  相似文献   

11.
张景一     
《今传媒》2004,(5)
原名张景第,河南灵宝人。陕西省书协会员,中国书画函授大学西安分校理事。景一先生的书法以行草见长,以行横见功夫。其书艺结构如龙腾虎跃,有筋有骨,气势宏大,神采飞扬。《龙》、《虎》是其代表作之一。2004年8月26日,在“全球华人华侨黄陵大祭祖活动”西安南门广场入城仪式上,张景一先生被组委会推荐向大祭祖活动宣传大使、影视巨星成龙先生敬献由他书写的《龙》字,向全球炎黄子孙展示了龙的传人大凝聚、大团结的共同心愿。图为景一先生向成龙先生敬献《龙》字和《成龙祭祖》条幅的情景。张景一  相似文献   

12.
空同子集六十六卷附录二卷 明李梦阳撰,邓云霄、潘之恒辑,明万历三十年刻本,十册,每半页十行,行二十字,白口,左右双边.附录后题:"癸卯孟夏南昌刘一燝参阅".  相似文献   

13.
《古三坟书》三卷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沈斐婺州州学刻本。每半叶十行,行十八字,白口,左右双边。版心镌"墳"或"古"字,又镌叶次、字数,下镌刊工姓名。陸元通、陶日发、宝康题款。《左传·昭公十二年》谓楚左史"倚相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这是迄今所知有关《三坟书》的最早记载。《尚书·孔安国序》称"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  相似文献   

14.
报纸副刊出现于1897年。在此年,一份由外国资产创办的中文报纸《字林沪报》赠出了一张附属报纸《消闲报》。副刊的出现,不但是报纸竞争造成的,也是应运而生的。当时的报纸竞争也非常激烈。《字林沪报》为改变报纸单调乏味的局面,专门辟出刊登文艺作品的栏目。后来,高太痴最终推出了独立的副刊。1925年,《晨报》的孙伏园请鲁迅先生为副刊起一个名字,鲁迅起了“晨报附镌”四字。结果写此四字的书法家误听误记,将此四字写成了“晨报副镌”。之后,诗人徐志摩将之改为“晨报副刊”,从此,副刊算是有了正式的名称。专刊,则是在副刊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15.
《静俭堂集》二十卷,十四册二函.明熊化著,熊兆登、熊兆行编.明崇祯十四年(一六四一)刻本.每半叶八行十九字,白口,四周单边,单鱼尾.上书口题”静俭堂集”,中署卷第,序之下书口镌"吉水欧阳旦写刻".无钤章.书前有熊明遇,秦镛,熊化等序,无跋.  相似文献   

16.
任瀚,字少海,号忠斋,又称固陵先生,自号五岳山人、无知居士。南充人。明世宗嘉靖八年(1529)进士。历官吏部主事、考功郎中、左春坊左司直兼翰林院检讨。《明史》有传。  相似文献   

17.
新发现的陈干先生《藏书楼目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干(1881-1927)先生,字明侯,山东昌邑人.1905年加入同盟会,1906年在东北创办辽阳八旗学堂,以宣传革命过激被驱出境.1908年在青岛创办震旦公学,因保路保矿被驱出山东.1911年辛亥革命中任山东民军统领.民国成立后晋升为陆军中将,颁予文虎勋章.1922年参与接收青岛,……  相似文献   

18.
“惺惺相惜”的意思是聪明人怜惜聪明人(惺惺:指聪明的人),泛指性格、才能或境遇等相同的人互相爱重、同情。本作“惺惺惜惺惺”。语见元·施耐庵、明·罗贯中《水浒传》十九回:“林冲道:先生差矣!古人有言:‘惺惺惜惺惺,好汉惜好汉。’”  相似文献   

19.
汪廷讷(1573-1619年),字昌朝,又字无如,号坐隐,人称坐隐先生,又号全一真人,亦称无无居士、清痴叟,新安亦署新都(今休宁县徽光乡汪村)人。汪氏为明后期重要的戏曲作家,是以刻制插图本图书称  相似文献   

20.
在《史记》、《汉书》的记载中,"七"与"十"两字颇为特殊.陈直先生在《汉书新证》中曾说:"在西汉时,七字书作十,中画甚短,与十字极相似."②张勋燎先生则对此作过详细考证,指出:在先秦时期,即秦统一之前,"七"字写作"十"型,而"十"字写作"|"型或者在"|"中间加一点,此时"七"字和"十"字在写法上尚有分别,但到了秦统一中国之后,"七"字仍写作"十"型,但是竖画较"十"字型较短,而"十"字也写作"十"型,"七"字和"十"字的区别极不明显,整个西汉两百多年,"七"字都保持了秦代常用的写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