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诗歌传统源远流长 ,思想博大精深 ,艺术登峰造极。如何才能真正读懂一首诗 ,读透一阕词呢 ?如何才能获得诗神的青睐 ,射穿她的芳心呢 ?相似联想法不失为读诗的一大法宝。所谓“相似联想法”是指在读一首诗词时 ,回忆联想到与之相关、相似的诗句来更好更深理解所读诗词意境的一种方法。一、用相似联想读懂句子古典诗歌中有很多妙言佳句 ,往往含蓄蕴藉 ,非调动自己所有知识储备来解决不可。比如 ,杜甫《登高》云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如何摄取其中蕴涵的情思呢 ?由“落木”我们很容易联想到成语“落叶归根” ,而此时的杜…  相似文献   

2.
面对杜甫的诗歌,我们大多想到的是让学生体味其忧国忧民的情怀。几千年来忧国忧民的诗人、诗歌太多了,为什么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感人至深?作为叙事诗的《兵车行》被选人教材,肯定有其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地方。通过学习《兵车行》,学生应该达到什么目标?或者说,从《兵车行》中应该读出些什么来呢?  相似文献   

3.
依据人或事物彼此之间的某种联系,由“此”及“彼”的想象活动,叫做“联想”。小学作文教学要求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在叙述所见所闻的同时写出联想,借以充实文章的内容。但怎样把联想表达出来呢?我认为,只要研究教材中联想的表达方式就将有助于指导学生写好联想。教材中的文章表达联想,最常见的有如下方式:1.相似联想。事物千差万别,但在形、声、色、味、触、数、意的某些点上,又常常存在着惊人的相似。由甲的某一特点,想到与其相似的乙的某一特点,这种由此及彼,寻找相似点的联想,统属相似联想。相似联想常用的表达方式是比喻,例如:露似珍珠月似弓。(《暮江吟》)这里是形似。二月春风似剪刀。(《咏柳》)这是意似。2.相关联想。事物之间的关联,千丝万缕,或由人想到物,或由物想到人,或由人想到事,或由事想到人,或由物想到物,或由人想到人。相关联想,正是通过事物之间的关联进行想象的。例如:  相似文献   

4.
师:同学们,秋天的夜晚,凉风习习,深邃的夜空点缀着点点繁星.面对这神奇、迷人的夜空你能想到什么呢?文学大师郭沫若先生凭着奇妙的联想与想像,为我们编织出一幅天上的美景,把读者带入到一个神话境界.这便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天上的街市>.下面我们就来欣赏这首诗.请大家思考两个问题:1.诗歌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这幅画面是用什么方法描绘出来的?  相似文献   

5.
古典诗歌的形象多解性、情感含蓄性、语言跳跃性以及时空的久远等因素成为鉴赏者准确把握其“诗情画意”的瓶颈。教学中,教师费力、学生耗时,却往往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如何走出这种尴尬的境地呢?实践证明,引导学生在理解领悟诗歌字面意思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认识和体验,进行课内课外、天上人间、古今中外超越时空的联想和想象,使诗歌的文字符号变为多姿多彩的立体画面,有助于学生拓展思路、活跃思维,有助于学生进入欣赏的更高层次——在“采菊”(欣赏活动)的悠然中,窥视“南山”(诗歌内容)的幽远之态,从而为学生鉴赏古诗打开了另一扇窗…  相似文献   

6.
林光云 《广西教育》2014,(5):100-100
正诗歌赏析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中学生应该学会赏析诗歌作品,体会诗歌蕴含的美学价值,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但是许多学生觉得诗歌赏析高深莫测,不知从何下手。其实,借助联想和想象,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赏析诗歌时披文入情,尽赏其妙,更好地感受诗歌的内涵。那么,在诗歌赏析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呢?一、展开联想和想象,再现诗歌的画面  相似文献   

7.
高考作文的成败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联想能力有关。因此,我们有必要来专门谈谈这个问题。 一、联想与切题 无论单一命题作文,还是材料命题作文,摆在考生面前的第一个难关就是切入题意。怎么样切入题意呢?这就必须要展开联想,谁善联想,成功就属于谁。 如88年的高考作文《习惯》,面对此题,你必须要想,想些什么?你可能会想到写议论文,也可能会想到写记叙文或散文,也许会想到写说明文。确定体裁以后,怎么样才能切入题意呢?这就靠联想。如果写说明文,很容易写成对一般现象的介绍说明,选写一个关于习惯定义的说明,然后用几个例子来说明  相似文献   

8.
高考来临,可是应试作文这一关实在难以攻克,那么,面对高考如何才能写出洋洋洒洒的文章来呢?我想从联想的角度谈谈这个问题。一、类比联想类比联想即由一事物或一事件想到与之相似的另一事物或另一事件。如我们都知道曹植的那首著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  相似文献   

9.
培养创新能力的人才,必须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既然如此,怎样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一、教给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的办法具体的方法有:1.相似联想,即由事物的某一方面特征出发想到与之相似的其他事物。如由在戈壁滩挺立的白杨树联想到边疆建设者;由凌霜傲雪的  相似文献   

10.
技法指导 联想,就是由当前的某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或由甲事物想到乙事物,或由甲观念想到乙观念的心理过程.学生在作文中,怎样展开联想呢?我们可按照下列三种思路去培养和发挥自己的联想能力.  相似文献   

11.
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客观事物总是互相联系的,具有各种不同联系的事物反映在头脑中,就会形成不同的联想。因此,在讲读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形成或利用联想,是举一反三推理的一种必要途径,是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怎样启发学生形成或利用联想呢?  相似文献   

12.
联想与解题     
联想指的是由一事物想到与之类似的另一事物,或由事物的一部分想到另一部分。联想能力是人的一项重要能力,然而对于学生的联想能力的培养往往被部分数学教育工作者所忽视,这是不应该的。那么数学教学中怎样进行联想能力的训练呢?以下笔者对解题过程中较为常见的联想途径进行归纳,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中学生语文教学大纲》指出 ,要“通过多种方法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鼓励他们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因此 ,创造能力的培养 ,应该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应成为语文素质教育中的主旋律。那么 ,该如何培养呢 ?笔者有以下几点浅见 :一、鼓励学生联想和想像联想是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 ,由一事物想到另一有关事物的心理过程。中学语文教学应该鼓励学生联想 ,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如教过茅盾的《白杨礼赞》后 ,我要求学生写一篇《粉笔礼赞》。开始学生不知如何下笔 ,后来我启发道 :“由粉笔的洁白 ,我们可以联想到‘…  相似文献   

14.
话题由来同学们在作文中,除了要写好眼前的人、事、物之外,还要适当地展开一些联想,文章就会更加生动、形象,内容会更加充实,中心会更加突出。什么是联想呢?我们看到梅花会想到春天,看到小溪会想到大海,看到红领巾会想到烈士的鲜血……这种由此及彼、由甲到乙、从眼前的具体事物想到相关的另一种事物的思维活动,就是联想。下面的片段就采用了这种写法。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联想呢?所谓联想,就是由某人或某件事想到相关的人或事物。语文新教材指出,阅读文章联想是第三步功夫,而且在课后习题中安排了这方面的内容。这样安排,能使联想的学习得到加强和拓展,并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创造性境界。 一、通过联想——引起感情的共鸣 人是有情感的,大凡一个作家(也包括画家、艺术家等)在自己的作品中都要表达一种感情,或直抒胸臆,或托物言情,方式不同,目的一样。如萧乾的《枣核》表达了美籍华人强烈的思乡之情。学生能否理解并引起感情的共鸣  相似文献   

16.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面对大量文质兼美的文章,教师应着力引导学生从教材出发,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去感受美,欣赏美,提高学生审美素质,树立高尚的审美观。然而,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并非易事,因为欣赏是一种发现,更是一种创造。罗丹说:“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看到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我们不仅惊叹于新颖别致的构思和优美流畅的语言,更重要的是走进去,品味作品的意境,进行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挖掘其深蕴的人格美,进而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内容的美。那么,如何使学生在教材的学习中感受和欣赏美呢?一、使学生了解美的形式千姿百态,欣赏其…  相似文献   

17.
解题是一种创造性的学习,而寻找解题问题的途径是一个积极活跃的综合性的思维过程,面对一道数学题,应该如何想?怎么样去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呢?--联想.联想就是从一个数学问题想到另一个数学问题的思维活动,即寻找出一个我们熟悉和相似问题或与题目接近的思想方法,并运用这些知识以使问题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8.
展开联想 探寻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听一些学生说:书上的例题能看懂,老师的讲解能听懂,但碰到问题却不知从何下手.这里反映了学生在解题时存在的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即就是如何探寻解题思路的问题.解题时,到底应当想什么?怎样想?波利亚在他的{(怎样解题))表中提醒我们:“你以前见过它吗?你是否见过相同的问题而形式稍有不同?你是否知道一个可能用得上的定理?”这就是说,要解决问题,就要去寻找一个我们熟悉的相似、相近或相关问题,即要从一个数学问题想到另一个数学问题,这就是联想.数学解题离不开联想,联想能帮助我们有效地探寻解题思路.那么我们该如何展开联想,尽快找到解…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课堂效率呢?我是这样给它定义的:单位时间内教师通过适当的方式引导学生在主动的心理状态下的学习所获。显然,单位时间内学生学习所获越大,则学习效率越高。再来看看我们的语文课堂,效率是否高呢?许多学生不知该学什么,更不知到底该怎样学,于是对语文课堂产生怀疑甚至彻底放弃。学生不知该学什么,不是因为语文老师偷懒,什么都不  相似文献   

20.
生活准则     
什么是生活?而什么又是生活准则呢?生活真的有“准则”吗?你们一定很奇怪,为什么我一上来就提这么多的问题,我觉得生活包括很多内容,可以说每个人的生活都不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当我有空闲的时间,我会想,我的生活有没有准则呢?我不是伟人,我只是一个渴望心灵自由的人。十分欣赏唐朝诗人杜甫,他的豪气是我所敬佩的。我记得他有一首诗中写道:“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这首诗是杜甫年轻时一次登山时写的,那种从上而下俯视的感觉给人一种无限的宽广。人是世界上最聪明的动物,但往往又是最笨的。现实的生活中,人们往往为了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