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文献学角度,采用"内证法"同,从社会政治对文学评论的影响出发,探讨了.儒道兼评"的西汉楚辞学,"推崇儒学"的东汉楚辞学以及触汇众长的王逸<楚辞章句>之评论.结论为:两汉楚辞学评论始终伴随儒道思想的争鸣,实以儒为主并贯以道家思想,正是儒道思想的矛盾与斗争,推动了楚辞学的发展;同时,与刘汉王朝倡导的儒道思想消长沉浮.  相似文献   

2.
先秦儒道礼学思想有几个本质不同之处,具体说来,儒家重视礼之文,道家重视礼之质,道家认为礼的形式本身不如礼的内容重要,即认为内容与形式,也就是文和质难以两全。儒家强调礼之等级差别,道家强调礼之平等。儒家强调行礼时服从社会和群体,道家提倡循性而动,率情而为。儒道礼学思想相异的原因首先是因为儒道两家对礼的界定不同,道家所界定的礼基本相当于儒家所界定的物质形态的礼。儒道政治观念和政治地位不同,对礼的对象认定的不同也会带来二者礼学思想的区别。  相似文献   

3.
两汉时期是楚辞学的初兴期,"经学"占统治地位,出现了许多解经大师。而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玄学、佛学的兴起,汉儒学独尊的一统局面被打破,人们直言不讳地肯定其文学的价值。从文献学的角度探讨魏晋南北朝人的《楚辞》研究,得出结论:魏晋南北朝人研究《楚辞》其文学意识明显的逐渐增强,他们经历了魏晋楚辞学研究文学意识的觉醒,南北朝时期楚辞学研究文学意识的高涨,和最后达到楚辞学研究中文学意识的成熟三个阶段。这个时期他们完成了《楚辞》研究从两汉"经学"到以后文学研究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初唐的诗文革新运动,批判《楚辞》轻薄、浮艳以及不守“礼乐之道”;中唐古文运动的先驱们对《楚辞》的批评,基本延续了初唐以来的思想;中唐新乐府运动,对《楚辞》持肯定的态度.这些都与两汉以来《楚辞》经典阐释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5.
蜀汉政治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征,因为社会控制的放松和社会需要的增多,儒学独尊的局面被动摇,诸子之学勃然兴起,其中刑名、兵家之学最受重视;不过儒学仍然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儒学分为今文经学、古文经学、谶纬化的经学三大流派,地位平等,共同为蜀汉服务;由于蜀汉以正统自居,两汉史成为蜀汉的重要政治工具,是蜀汉政治思想方面的一个特色。  相似文献   

6.
唐史家对楚辞学有这样的评论:《楚辞》具有“怨刺”作用,“文”的特性,“情”的特点,“艳”的特征。他们以史论骚,开辟了《楚辞》研究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唐史家对楚辞学有这样的评论:《楚辞》具有“怨刺”作用,“文”的特性,“情”的特点,“艳”的特征。他们以史论骚,开辟了《楚辞》研究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论宋代楚辞观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楚辞研究呈双线并进的发展新趋势。一方面.宋代楚辞学在文学研究上进一步深入,逐步涉及到对楚辞的艺术手法、楚辞的文体特征以及楚辞的审美标准等诸多内容的探讨;另一方面,宋代楚辞学又呈现出强烈的理学化发展特征,对楚辞比兴手法的内涵、楚辞批评以及编选的审美标准等注入了浓郁的理学价值规范。文学与理学思想在宋代楚辞研究中有机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宋代楚辞批评的新风格。这种楚辞批评新风格是宋代文学观与理学思潮的巨大发展,也是时代政治需求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滕晓婳 《广西教育》2014,(43):127-128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和谐精神通过儒道学派以和谐的社会理想、和谐的生活理念、和谐的审美范畴表现出来,并对以后中国的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精神文化生活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先秦两汉的文化传统底色上,儒家孔孟人伦的底蕴和道家老庄自然的哲理进行了第一次对话,并在"内圣外王"层面达到了二者理论上的契合;同时,魏晋时期逐步成型并发展起来的士族门阀制度也为儒道的对话即玄学的产生提供了丰沃的政治土壤。通过儒道的对话与创造性整合,形成了风靡于当时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学术思潮———玄学,并催生了"名教"、"自然"的经典命题。魏晋玄学的诞生,清晰地体现出了儒道交融的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