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曾在1993年撰文提出“”是商人以鸟为图腾的族徽标志(见《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第3期《试论“妾”在商代的社会地位位》)。因不是文章重点而未及展开,现细说如下,求方家指正。 一、商之族源及其图腾信仰要说商以“”为族徽,得先从商之族源说起。郭沫若在《释支干》一文中说: 商之年代未可塙知,据《史记·殷本纪》正义引真本《竹书纪年》云:“自盘庚徙殷至纣之灭七百七十三年,纣之灭约在公元前一千一二百年代,盘庚迁殷则当在公元前一千八九百年。盘庚仅当殷之中叶,其前尚有若干代之先公先王。历代之史乘如是,  相似文献   

2.
《史记·秦本纪》说 :“大廉玄孙曰孟戏、中衍 ,鸟身人言。帝太戊闻而卜之使御”。历来注家、译家往往把“鸟身人言”解释为 :“中衍身体是鸟 ,能说人话。”其实 ,“鸟身”应属上读 ,鸟身之“鸟” ,为名词用如动词 ,中衍鸟身 ,即中衍刺飞鸟于其身 ,亦即所谓“文身” ,系图腾之标记。“人言”应属下读 ,即有人将中衍的情况言之于帝太戊。  相似文献   

3.
越族的图腾     
古越族的图腾,以前学术界众多的研究者认为是蛇,常见的如《说文解字》、《说苑》、《汉书·地理志》等。近期有一些学者不同意这一传统说法,认为越族的图腾是鸟。其理由是原始部落的图腾不是凭空而来的,图腾首先应是部族所在地自然环境的反映。从河姆渡遗址出土带有岛形图案的珍贵之物,到其后越国盛行的鸟篆书.以及带有鸟形图案或堆塑的文物,结合《越绝书》、《吴越春秋人《水经注·浙江水》所记载中的“鸟田”神话研究,并联系历史上的各种传说,越族有鸟图腾崇拜是没有问题的(林华东《试论河姆渡文化与古越族的关系》,石钟健《试…  相似文献   

4.
本文可视为拙文《论屈赋神话传说的图腾色彩》的三种补充的证据。在那篇论文的第三部分,我曾说:“轩辕、应龙、烛龙、共工、女娲、羿等六家。皆崇拜蛇龙图腾氏族神话传说中信仰之神”然而却语焉不详;我又提到了稷,说他是“以鸟之行为为名之人”,又限于篇幅,未能曲尽其说;我还提到颛顼、帝喾、舜、少昊等神话传说中地位显赫的大神,认为他们都是上古崇拜鸟图腾氏族信仰之大神,并在文章中就这一论断对上述四神图腾所属一一作了辨析,然而四位大神之间的关系的探讨,或许将更有利于我的结论。又羿与稷、颛顼。  相似文献   

5.
在《嬴政·秦始皇·秦始于皇》一文中,我们把嬴政所以取号“秦始皇”归之于秦民族的太阳神崇拜,这一观点的若干证据中有一条是“秦人的太阳神崇拜渊薮于秦人的鸟图腾”。由于篇幅所限,未对秦鸟图腾问题作更深入研究,而“图腾崇拜是一些民族中一种离奇的现象,即是他们以为他们的家族或部族有血统关系,这种关系对于  相似文献   

6.
关于《小雅·鸿雁》一诗 ,历代研究《诗经》的诸家分歧很大。该文发现此诗与鸟图腾有着内在的联系 ,认为 :《鸿雁》一诗是一首思念先人、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作。同时 ,也找到了“鸿雁传书”这一古谚的历史渊源所在  相似文献   

7.
《天问》:“一蛇吞象,厥大何如?”注家多引《山海经·海内南经》“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以释之,意真有其硕大无朋之长蛇矣,盖误。象,古书言为舜第。《孟子·万章》:“象至不仁,封之有庳。”朱熹《集注》:“庳,音鼻。”鼻正为动物象的特征,故《路史·发挥五·辨帝舜冢·往》引《幽明录》云:“始兴有鼻天子冢、鼻天子城,……乃象冢也。”舜,即帝俊,即帝喾,原意为太阳。而太阳内之“踆乌”(三足乌)即其化身。舜、象皆为氏族图腾。即鸟图腾族  相似文献   

8.
根据顾随先生所论,以《旅夜书怀》和《山石》诗为例,从“修辞”和“阳刚”契入,分析韩愈一方面学习杜诗修辞之锤炼,一方面发扬杜诗的阳刚之气,在对比中以见其诗修辞锤炼之妙与阳刚之美。  相似文献   

9.
风狂,或作“疯狂”,其语盖源自“凤凰”。风(疯)甲文中与“凤”通,狂与“凰”音近可转,凰鸟在《山海经》中写作“狂鸟”。风狂与凤凰除语音相通外,其语义亦颇与凤凰之品性相吻合。凤凰的“歌舞饮食”,均有出“风”头和“狂”妄自大之嫌;其飞群鸟从以万数,又或漫天翱翔,自是在发“风”或发“狂(逛)”。因凤凰是古东夷族所崇拜之图腾,故凤凰有“风狂”之表现,应是古华族对夷族某些风俗习惯的一种蔑视  相似文献   

10.
陈赟 《文教资料》2011,(33):88-91
《逍遥游》中大鹏是否逍遥,历来聚讼纷纭,其实这是误读庄子产生的假问题。从《逍遥游》的论证思路看,庄子在文中并不关心大鹏逍遥与否,仅仅是用大鹏寓言来说明“小大之辨”,为“无己”“无功”“无名”这个惊世骇俗的论点出场做心理铺垫。大鹏寓言与逍遥之境没有直接的逻辑关系。假问题的产生.在于人们把庄子无端崖的“卮言”当做传统的逻辑论证“庄语”来阅读了。研读《庄子》,应该对“卮言”这种诗性的论证方式予以充分重视,从语言修辞入手,方不至于胶柱鼓瑟、郢书燕说。  相似文献   

11.
鸟是原始先民的图腾对象,由图腾所形成的“鸟意象”作为遗传信息,对后来的精神文化创造发挥着重要作用。《诗经》中的鸟意象内涵丰富,一来象征力量和勇敢,主要反映在服饰威仪的审美追求;二是婚姻爱情的象征,取之于鸟的双对出入、自由飞翔以及相依为命的美好景象;三是以鸟的不同品性,象征社会人群中圣贤或恶人;四是用鸟的细微,象征孝子的拳拳赤诚。此外还有许多切合主题表达的特殊意象,丰富了《诗经》的艺术形象宝库,又成为含义明确的语汇被人们至今广泛使用,如鸢飞戾天、鸿雁哀鸿等。  相似文献   

12.
说“凤皇”     
“凤皇”(凤凰)原型出自鸟类动物崇拜,被尊奉为吉祥物则可能源于崇鸟部落的图腾。“凤皇”(凤凰)在《山海经》中都是以美好的象征出现的,《山海经》凤凰情结集中了人类最美好最善良的愿望,值得感念赞扬。  相似文献   

13.
孙林 《甘肃教育》2003,(9):25-25
2001年10月第2版高中第四册《语文》第21课《逍遥游》节选部分正文下注释(42)对“而”的注释为:而,通“耐”,能。杨树达《词诠》对“而”的解释有一条是:(三)助动词,假作“能”字用。……按《庄子·逍遥游》篇云:“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亦假“而”为“能”,作名词用。看来,杨先生是认为“而”通“能”的。《文言虚词通释》对“而”的解释中最后一个义项是:[附]名词,能力,才能。是“能”的同音假借。举的例子也是《逍遥游》中的句子,而且在上一个义项后加有按语:“而”和“能”古音同属“之”韵,“而…  相似文献   

14.
钱钟书的理论巨著《谈艺录》、《管锥编》、《旧文四篇》等,虽然不是修辞专著,但是处处显露“修辞机趣”。有丰富的修辞理论宝藏;他的小说《围城》、《人·兽·鬼》是修辞实践的典范。本文试图对钱先生的修辞理论和实践进行一些粗浅的探讨。比喻的刷新在比喻理论方面钱先生继承了前人的优秀成果,对比喻进行了创造性的研究,发表了许多新的观点。首先,钱先生提出比喻理论的总纲是“似是而非,似非而是”。他说:“比喻包含相反相成的两个因素:所比的事物有相同之处,否则彼此无法合拢;又有不同之处,否则彼此无法分辨。两者不合,不能相比;两者不分,无须相比。不同处愈多愈大,则相同处愈有烘托;分得愈开,则合得愈出意外,比喻就愈新奇,效果愈高。”  相似文献   

15.
在《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中,由身份意识、性别意识和功能意识等混合而成的复杂性,表征出创作主体“修辞行为”的“暧昧”状态。在丁玲创作“转换”过程中,“身份定位”与“艺术策略”选择之间的矛盾,始终折磨着她。《太》蕴含了丁玲大量复杂的精神信息和转换期里“修辞行为”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6.
扁鹊,人们常用来称呼古代古医秦越人。那么,它是怎么来的 ?它是什么意思 ?原来,它是秦越人在赵国行医时,国人对他的尊称。而不是通常所说的来自于上古名医扁鹊,上古根本就没有所谓的名医扁鹊。赵国人这样尊称他,跟秦越人的高超医术和赵国人的鸟图腾崇拜有直接关系。   赵国是一个以鸟为图腾、崇拜鸟类的国土。《史记·赵世家》云:赵氏的先人中衍氏“人面鸟口蜀 (zhò u鸟,鸟嘴 ),降佐殷大帝”。《秦本纪》亦云:中衍氏“鸟身人言”。因此,赵国人无不尊鸟爱鹊。扁鹊,原义为翩翩飞舞的喜鹊。扁,同“翩”,《辞海》释:“翩,疾…  相似文献   

17.
商族是古代中国东方一个历史悠久的部族。传说远古时期的商民族以鸟为图腾。孔子为殷商之苗裔,祖籍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上古时期,栗邑地处尚鸟的东夷部族及商民族活动的地域。本文依据文献记载结合考古资料对原始的鸟,图腾信仰与孔子祖籍文化之渊源问题,谈点粗浅的认识。 图腾崇拜是最原始的宗教信仰之一,大约与氏族同时产生。“图腾”一词源于印第安语,意为“他的亲族”。原始人认为每一个氏族都与某种动、植物或自然现象等有着特殊的血缘联系,此物就是该氏族的图腾、保护者的象征和氏族的标志。在图腾产生的同时,也形成了相应的崇拜仪式,以祈求获得嘉惠和庇佑。图腾信仰的形成,可以说是古代人类以他们的思维方式,对世界、对自然、对生命起源的一种认识和解释。正因为如此,很久以来,图腾就更多地带有神秘的色彩和具有神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修辞立诚”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一系列的考证可知,“辞”在上古有特殊的涵义,具体一点说也就是它乃是一种假物取类,言曲旨远的文饰之语。不了解“辞”在上古的特殊涵义,我们对《周易》“修辞立其诚”的蕴意就不可能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从“好鸟”之争谈文章的不确定性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编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必修)教参将吴均《与朱元思书》“好鸟相鸣,嘤嘤成韵”中的“好”注为“好”。有同志认为过于含糊,说“好鸟”应是“美丽的鸟”(张顺利《“好鸟”应是“美丽的鸟”》,《中学语文教学》1991年第12期)。不久,又有同志撰文说“好”解释为“美丽”不妥,不合作者愿意,“好”应是“友好”。并引《诗·小雅·伐木》中“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嘤其鸣矣,求友之声”为证(向祚设《“好鸟”应是“友好的鸟”》,《中学语文教学》1992年4期),由此,我想到了问题的另  相似文献   

20.
对于《豳风·鸱鸮》一诗中"鸱鸮"之所指历来有不同看法。《毛传》以"鸱鸮"为"鸋鴂",视作起兴;《郑笺》将其解释为形似黄雀的"巧妇",喻指周公属臣之先臣。魏晋之后,认为鸱鸮是"恶声之鸟"的观点逐渐成为主流,或以其喻流言者,或以其喻武庚。然而,根据现代考古学成果,鸱鸮从原始时代起即作为一种宗教图腾受到先民的崇拜,一直延续到夏商时期。因此鸱鸮实为具有一种宗教性质和神秘色彩的"神鸟",而非"巧鸟"或"恶鸟"。从这一点出发,诗中"鸱鸮"极有可能指"天",而非一个具体的人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