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玉米自交系478花期及授粉的研究,初定我省玉米夏播制种亲本开花期应置在8月15~25日;而花期相遇应是在父本雄穗散粉的第一天与母本雌穗吐丝的第二天,提出制种父母本行比预测的小花比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2.
以水稻新质源光敏感核不育CIS28—15为研究材料,在幼穗分化期进低浓度杀雄剂处理,考查了被处理材料的花粉染色状况、套袋自交结实率和异交结实率等三个项目。结果表明,在幼穗分化过程中,不同发育时期的幼穗对低浓度杀雄剂的敏感性反应不同,以花粉粒形成期最为敏感,杀雄效果达100%。由此认为,在利用水稻光敏感核不育材料进行杂交制种时,选择适当时期施用低浓度杀雄剂可以抵销因温度波动所引起的育性转换失控。根据试验获得的初步结论及前人的研究结果,我们在本文中提出了水稻光敏感核不育材料育性转换的“SLPG调控模型”供大家研讨。  相似文献   

3.
小麦化诱单性结实若干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1997年,利用化学药剂处理小麦杂种F1及AL型不育系,诱导单性结实并探讨有关规律。结果表明:(1)不同化学药剂及小麦材料间诱导效果均呈极显著差异;(2)在小麦不同生育时期处理,以抽穗期诱导效果最佳;(3)花期重复处理,以连续处理4次的诱导结实率最高;(4)处理穗以下部结实最多,中、上部次之,顶部和基部最少。  相似文献   

4.
雄性不育水稻的颖花开放习性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育系水稻的开颖习性是制约制种产量的重要因素,也是衡量其利用价值的重要尺度。综述了不育水稻的开颖习性以及影响其颖花开放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一位教师为启迪智力、发展能力,对学生讲了如下例题:〔例1〕甲、乙两人骑自行车分别从相距90公里的 A、B 两地同时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17公里,乙每小时行13公里。经几小时相遇?若相遇后两人继续前进,甲到 B、乙到 A 后均立即往回走,问何时第二次相遇?继续下去,何时第三次相遇?第四次相遇?……乃至第几次相遇?解:90÷(17+13)=3(小时),即出发后3小时,两人相遇。由第一次相遇至第二次相遇,二人行程和为180公里,180÷(17+13)=6(小时)。以后各次相遇亦  相似文献   

6.
早在1898年,达尔文就给我们留下一个“杂种优势”的启示。这个优势在许多动植物的育种中 都是可以利用的。 杂种优势,顾名思义,只有杂交成功获得杂种之后才能表现这个优势。可是,水稻是自花授粉植物,它怎样才能实现杂交? 1973年野败籼型杂交稻的研究成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首个实现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国家。 然而,探索之路无止境。当时的野败型杂交水稻虽然具有杂种优势明显、育性稳定等优良特性,但也存在着不育系包颈严重, 开花习性不良,异交结实率低,制、繁种产量低,米质差等诸多不足。原中国水稻研究所张慧廉研究员经过三十余年的艰辛探索, 终于研制出了“印水型杂交水稻”,创造了一个个高产的神话。  相似文献   

7.
<正>例1甲、乙两车同时分别从A、B两站相对开出,在A、B两站之间不断往返行驶,甲、乙两车的速度分别是15千米/小时、35千米/小时,并且甲、乙两车第三次相遇地点与第四次相遇地点恰好相距100千米,求A、B两地的距离.分析1甲、乙两车速度比为3∶7.第一次相遇时甲、乙两车所走路程的比为3∶7,将A、B两站的路程十等分,可知第一次相遇点在C处,第二次相遇点在D处,第三次相遇点在E处,第四次相遇点在F处.  相似文献   

8.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68、69页。【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活学习迁移力1.演一演,感知“相遇”课前小游戏,模拟例题相遇情境。情境分两个层次,层次一:两人在两端站好,思考相遇的位置大概在什么地方,原因是什么,然后口令员喊“一、二、三、四”,行动员相向而行,最后相遇;层次二:口令员喊“一、二、三、四”,行动员每走一步,喊出自己行走的距离,最后相遇。教师记录学生的活动过程,拍成小视频。  相似文献   

9.
IR5 8 0 2 5A是一个很优越的不育系 ,由它配制的Mestizo ,在菲律宾种子供不应求。但是应用面积一直不能扩大。IR5 80 2 5A纯度低、繁殖制种产量低是重要的制约因素。作者在菲律宾SLAgritechCorp工作期间 ,对IR5 80 2 5A&B群体进行了观察分析 ,确认IR5 80 2 5A纯度低的原因是混杂 ,于是繁殖田不喷赤霉素、严格除杂。同时运用异交力学说 ,分析繁殖制种低产的原因主要是柱头活力低、传粉效率低等 ,采取选择适宜地域季节、喷硼酸、父本双行改单行、加强父本培育、改进赤霉素喷施技术、竹杆赶粉改绳索赶粉……等对策 ,使产量成倍提高。运用科学理论 ,抓住症结 ,因地制宜 ,针对性地采取简便易行对策 ,迅速扫除了障碍。 2 0 0 2年 10月在菲律宾 2 2ha繁殖田收获IR5 80 2 5A种子的纯度超过 99.9% ,平均产量 1.77t/ha .  相似文献   

10.
对于环形跑道问题 ,部分同学认识不清。这是因为环形跑的相遇问题没有直线运动那样直观 ,它分背向而行能相遇以及同向而行也能相遇 ,其实 ,环形跑道我们也可以看成直线运动 ,即S =vt ,这样就易于解决了 ,下以几例加以说明。一、背向而行问题例 甲、乙二人在 4 5 0米环形跑道上练习跑步 ,甲的速度是 5米 /秒 ,乙的速度是 4米 /秒 ,问 :(1)二人同时同地背向而跑多少时间第二次相遇 ?(2 )二人在相距 9米处同时背向而跑多少时间第三次相遇 ?分析 :(1)设二人同时同地背向跑x秒第二次相遇。则甲跑了 5x米 ,乙跑了 4x米 ,他们共跑了 (2× 4 …  相似文献   

11.
一次,我听一位教师的公开课《挑山工》。教学过程中,这位教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爬山途中,“我”和一位“挑山工”几次相遇?都是在怎样的情况下相遇的?问题提出后,一阵沉默。过了一会儿,一位学生举手说:“‘我’与‘挑山工’四次相遇。第一次是在山下买青竹杖时相遇的,第二次是在回马岭那条陡直的山前歇息时相遇,第三次相遇是在半山的五松亭,第四次是在极顶的小卖部门前交货时相遇。”可以说这位学生回答非常完整,没有什么漏洞。教师给予肯定后,正准备进行下面的教学内容时,另一名学生把手举得很高说:“老师,我有问题。”教师只好停下来让…  相似文献   

12.
水稻短光低温敏雄性核不育系D38S在宜春的育性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自然光温条件下分期播种、越冬蔸再生和高温季节人工控光处理,研究了水稻短光低温敏雄性核不育系“D38S”在宜春的育性表现.结果表明:在宜春自然光温条件下,育性随光温变化而发生变化,变化规律为:不育一可育一不育,5月下旬前基本上为不育,6月上旬以后至9月中旬全为可育,8月下旬至9月上旬花粉染色率达30%左右,套袋结实率达44.6%,自然结实率达51.4%,9月20日开始育性稳定下降,10月1日后表现完全不育;育性变化与光温的关系为:日平均温度23℃~28℃时,13h以下的光照条件,诱导雄性不育,花粉不育度为99.9%。100%,自然结实率为0,13.5h以上的光照条件诱导雄性可育,自然结实率可达51.4%,光长主导育性转换;长光条件下遇30℃左右的高温会导致可育性下降;相对偏高的高温条件下要求相对较短的短光务件才能诱导完全不育.  相似文献   

13.
辣椒雄性不育系1110A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种间杂交和聚合杂交方法获得不育源,再利用回交转育方法获得辣椒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系1110A。田间表现综合性状优良,在不同年份、不同高低温条件下不育性稳定;卡方检验表明不育性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丰富了辣椒三系育种材料,为辣椒杂种优势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齐白石原名纯芝,后改名璜,字濒生,白石是他的别号,借用他湖南湘潭老家一个乡村驿站“白石铺”的名字。齐白石的艺术以诗、书、画、印“四绝”并称,他自评为篆刻第一、诗词第二、书法第三、绘画第四。  相似文献   

15.
相遇应用题按照所求问题的不同,可以分为求路程,求相遇的时间、求速度和三种情况。前两种通用教材安排在第六册,第三种安排在第八册,用方程解答。这类应用题的教学,我听过好多课。一个共同做法是;突出“同时”、“两地”、“相向”、“相遇”四个关键词语,让学生从出发时刻、出发地点、行驶方向、行驶结果四个方面把握此类应用题的特征。然而,这样教效果总不太理想,题目稍有变化,学生就不能解答。问题出在哪里呢?我认为四个所谓“关键”词语,仅仅是相遇应用题的表面现象,而不是它的本质特征。请看:  相似文献   

16.
今天,朗读仍然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提高语文阅镇能力的有效方法。第一,它能帮助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提高阅续能力;第二,它有利于培养表达能力;第三,它有利于思想品德教育;第四,它是学习和推广普通话的好形式。  相似文献   

17.
回交在作物育种上有其特殊功用,已成为主要育种方法之一,被认为是改良优良品种个别重要不良性状的好方法,是实现基因转移的重要途径。回交育种法主要有下述方面的应用:(1)改良现有作物优良品种个别缺点性状,使其继续推广种植,延长品种使用年限;(2)在作物远缘杂交育种中,反复回交可克服杂种的不孕性,有效提高杂种结实率。(3)转移雄性不育基因育成新的雄性不育系。  相似文献   

18.
立体几何是高中数学知识体系中的重要知识模块,也是高考重点考查的核心内容之空间向量是求解立体几何问题的一个重要工具,利用空间向量解答立体几何问题,主要突破“四关”:第一关,建系;第二关,求点的坐标;第三关,求法向量;第四关,应用公式。然而如何建立恰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并求出点的坐标是用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9.
辣椒质—核互作雄性不育与叶、蕾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间接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辣椒质核互作雄性不育三系叶、蕾中IAA、CTKs、GA1+3和ABA的含量。结果表明:在叶、蕾中各种内源激素水平三系之间有明显有差异。在三系之间不育系叶、蕾中IAA的含量明显增高;叶片中CTKs的含量不育系最高,而在花蕾中其含量最低;在花蕾中不育系GA1+3的含量明显最高;ABA的含量三系之间差异相对较小,进定步分析表明;花蕾中各种激素水平的比例平衡与辣椒雄性不育有着更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辣椒质-核互作雄性不育与叶、蕾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间接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辣椒质核互作雄性不育三系叶、蕾中IAA、CTKs、GA1+3和ABA的含量.结果表明:在叶、蕾中各种内源激素水平三系之间有明显的差异.在三系之间不育系叶、蕾中IAA的含量明显增高;叶片中CTKs的含量不育系最高,而在花蕾中其含量最低;在花蕾中不育系GA1+3的含量明显最高;ABA的含量三系之间差异相对较小.进定步分析表明;花蕾中各种激素水平的比例平衡与辣椒雄性不育有着更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