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探索木质素的生物降解新途径,采用平板显色法从三株白腐真菌中筛选出一株灵芝属漆酶高产菌,以农作物秸秆等为培养基进行固态发酵,该菌主要产漆酶和少量木质素过氧化物酶.在优化条件下,该菌发酵18d,漆酶活力最高达2056U/g干曲.该菌以玉米秸秆、油菜秸秆及稻草作为唯一营养源固态发酵30d,对玉米秸秆的木质素降解率最大,达到23.7%,油菜秸秆也达到了16.2%.  相似文献   

2.
研究发酵基质对混菌固体发酵产酶的影响.采用正交实验法优化发酵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产CMC酶的最优培养基配方是:麸皮60 g、豆粕3 g、玉米粉7 g、稻草粉3 g和硝酸铵1 g、营养盐10%.  相似文献   

3.
研究甘蔗汁风味醋摇瓶发酵条件,为甘蔗汁风味醋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依据和参考。以甘蔗汁为原料,通过研究了初始酒精度、初始pH、发酵温度、接种量和转速对醋酸发酵的影响,确定最佳的醋酸摇瓶发酵条件为:初始酒精度6.5%,初始pH5.0,发酵温度30℃,接种量10%,发酵0~72 h的转速200 r/min,发酵72 h以后的转速150 r/min。在此条件下,发酵转化率和产醋速率分别达到97.9%和0.467 g/(L.h)。  相似文献   

4.
通过单因子实验,筛选得到了适合大豆疫霉拮抗细菌B048液体发酵的最佳碳源为玉米粉,最佳氮源为豆粕,最佳无机盐离子为氯化钠。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该培养基的最佳配比为:玉米粉5g/L、豆粕15g/L、氯化钠10g/L。在确定适合该菌株的培养基组分基础上,对其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初始pH值为6.0,培养时间为48h,转速为180r/min时为该菌株的最佳培养条件。  相似文献   

5.
通过测定几丁质酶活力的方法对来源于不同寄主和采集地的16株玫烟色棒束孢进行筛选,获得活性较高菌株RCEF3304,并对高活力菌株RCEF3304产几丁质酶的pH值、装液量、接种量和温度等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高酶活菌株产酶最适条件:胶体几丁质2%,NaNO33%,Mg2+0.05%,培养基初始pH值6.0,接种量12%,100 mL装液量为10 mL,温度25℃和培养时间36 h;最适发酵工艺条件下,几丁质酶酶活OD值达到0.486,比优化前发酵水平提高了128%。  相似文献   

6.
荷叶离褶伞摇瓶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摇瓶发酵法对荷叶离褶伞(Lyophyllum decastes)发酵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荷叶离褶伞菌丝体生长的最适碳源为玉米面;最适氮源为麸皮;最适碳氮比为16:1;最佳培养基配方为玉米面200g/L,蔗糖15g/L,麸皮35g/L,酵母膏1.5 g/L;最适发酵条件:pH值7.0,温度26℃,接种量10%,转速160r/min;稳定生长期为接菌后6-8d.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已筛选到的产生角蛋白酶的H菌株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分析最终确定该菌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对该菌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同时将显著影响条件进行正交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培养基:玉米粉10g,豆粕10g,MgCl20.1g,CaCl20.06g,NaCl 0.5g,K2HPO41.4g,KH2PO40.7g,羽毛粉10g,水1 000mL,培养基pH 7.5~8.0;最适培养条件:接种量为2%,培养温度37℃,180r/min摇床培养96h,其产角蛋白酶活性最高为2.56×10-3kat/L(153.7U/mL)。  相似文献   

8.
对诱变红酵母RY-09菌株生物合成类胡萝卜素的培养基组成和培养条件进行初步探索.通过生长曲线的测定和各种发酵条件的优化,确定最佳培养条件:初始pH值4.5、培养温度26℃、培养时间64 h;在最优条件下,红酵母生物量为9.03 g·100 mL-1、菌体生物合成类胡萝卜素最大量为5.46 mg·L-1.同时采用HPLC法初步确定类胡萝卜素的主要组成.  相似文献   

9.
以紫外线为诱变剂,用庆大霉素产生菌JY1-12为出发菌株,选育出性能优良的菌株JY3-5.经正交试验确定其最佳发酵培养基,研究了最佳发酵温度和初始pH值,使其摇瓶效价提高35.1%;30m3灌放大试验,比出发菌株效价提高19.2%.  相似文献   

10.
应用β-葡聚糖刚果红营养平板法(GCN平板法),从土壤中筛选产β-葡聚糖酶的丝状真菌。温度、初始pH、平板的厚度都会影响产β-葡聚糖酶的霉菌分解底物所形成水解圈的大小及透明度。选用筛选的黑曲霉做摇瓶实验,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培养基:大麦粉2g,麸皮2g,(NH4)2SO40.2g,豆饼粉1g;最佳培养条件是:温度为30℃,初始pH5.0,装样量50mL。  相似文献   

11.
南韩灵芝母种培养基的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南韩灵芝菌株在不同碳源、氮源及不同配方的母种培养基的生长实验,筛选出适合其生长的碳源、氮源和最佳培养基配方.试验结果表明:南韩灵芝菌丝体在麸皮、酵母膏,蛋白胨3种氮源中,以麸皮为最适氮源;在葡萄糖、蔗糖和玉米粉3种碳源中,以玉米粉为最适碳源.在5种不同的培养基试验中,加富PDA培养基是最适合南韩灵芝生长的培养基配方.  相似文献   

12.
玉米浆作为氮源对透明质酸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玉米浆替代牛肉膏和蛋白胨作为氮源,在摇瓶和30 L发酵罐中进行透明质酸发酵,分析测定了直接利用玉米浆作为氮源和玉米浆酶解液作为氮源两种情况下透明质酸的发酵产量。结果表明,透明质酸产量太低,玉米浆不适合作为透明质酸发酵的氮源。  相似文献   

13.
利用豆渣代料固体发酵灵芝菌丝粉,结果表明菌丝生长势与菌丝培养温度、培养料/糖比密切相关,培养温度在28℃,料/糖比为100:2,菌丝生长势最强;以单位重量菌丝粉含三萜化合物量为目标函数,利用豆渣培养基培养灵芝菌丝体的最佳条件则为料/糖比为100:2;培养温度为24℃;培养时间为菌丝满瓶后12d.每g菌丝粉三萜化合物含量可达2.44mg.灵芝菌丝特有三萜化合物含量可间接反映菌丝粉中纯菌丝含量及灵芝多糖的含量.  相似文献   

14.
稻草粉栽培金福菇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稻草粉为主料,设5种处理对金福菇的栽培培养基进行筛选,从而选出比较适合金福菇栽培的培养基.试验表明:用稻草粉做金福菇栽培培养基的主料是可行的.以处理A和C长势最好,处理A生物学效率最高,高达107%以上.  相似文献   

15.
利用杏鲍菇(pleurotus eyngii)降解啤酒糟液态发酵生产木聚糖酶,运用单因素与正交试验研究了啤酒糟、玉米芯与麸皮的不同组分、氮源、pH值、培养时间、转速、装瓶量等对产木聚糖酶活力的影响,并对其粗酶的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碳源为3%啤酒糟、1%麸皮和1%玉米芯,氮源为0.5%酵母膏,pH值为5,培养时间为8d,转速为160 r/m in,接种量为10%,装瓶量为100 mL/250mL时,酶活力最高。其粗酶液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0℃,最适反应pH为6,在pH4~6的范围内酶活性较稳定。但粗酶液的热稳定较差,当温度升至60℃时酶活力损失65%以上。  相似文献   

16.
鸡腿菇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公认的集“天然,营养,保健”三种功能为一体的珍稀菌种。试验主要固体配方选用了肥西地区普遍种植的、就地取材的稻草秸秆,作为鸡腿菇的培养料。以菌丝生长量为指标,以期筛选出适宜肥西地区栽培的秸秆固体培养配方和培养条件,以不加稻草秸秆的培养料配方为对照(CK),再设置4个处理Ⅰ、Ⅱ、Ⅲ、Ⅳ,分别加入稻草秸秆培养料90%、80%、70%、60%,同时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稻草秸秆固体配方的比例不同对鸡腿菇的生长发育,子实体外观形态,生物学效率以及经济效率有着显著地影响。从而筛选出肥西地区鸡腿菇生长的最优稻草秸秆固体培养料配方。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毕赤酵母重组菌GS115-Ch—Glu菌种进行发酵脱毒条件的优化,为大规模发酵重组毕赤酵母获得高表达目的蛋白奠定基础。方法:以毕赤酵母重组菌为实验菌株,分别以葡萄糖、乳糖、玉米淀粉、蛋白胨、甘油、玉米淀粉+甘油为碳源,研究不同碳源对菌株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毕赤酵母重组菌的最适碳源为玉米淀粉,最适浓度为2.5%。  相似文献   

18.
以饲料为原料筛选出一株既产乳酸又产芽孢的益生菌,经过分子生物学鉴定为凝结芽孢杆菌(Bacillus coagulans),命名为T-8。从培养基碳源、氮源、有机物浸出液、培养基pH、培养温度、培养时间等方面对菌株T-8展开发酵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最优培养基配方为:玉米粉6 g/L、豆粕粉15 g/L、小麦麸皮浸出液60%、酵母粉5 g/L、蛋白胨10 g/L、氯化钠10 g/L,pH 5.0。以5%的接种量将种子液转接至最优培养基,在47℃的摇床中以200 r/min的转速振荡培养28 h,菌株T-8的细胞密度达到4.8×109 CFU/mL,芽孢率达到95.2%。本试验可为益生菌凝结芽孢杆菌应用于饲用微生物菌剂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