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发展前景来看,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的构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学术化整合的必然途径,以及建立马克思文本解读的解释意识和方法论自觉的必要前提.马克思主义解释学发展必须坚持历史与逻辑相统一方法,但是对这一方法在解释学上的运用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2.
解释学与哲学解释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解释学是以理解为研究对象的。理解的旨趣在解释学的发展进程中发生了悄悄的转向,形成了解释学与哲学解释学的分立。就其本性而言,作为解释学研究对象的理解是对文本的理解,而作为哲学解释学之研究对象的“理解”本质上是对历史的认识;解释学是一门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的具体科学,哲学解释学属于哲学。解释学与哲学解释学两者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但两者的区别是基本的,是两个不同的学科。  相似文献   

3.
依据科学的界定标准,我们认定市民社会构成了中国马克思主史解释学形成的逻辑起点;市民社会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的逻辑起点,具有深厚的发生学依据、事实判断依据以及价值判断依据;当前,全面分析与系统研究在中国解读与理解马克思主义的逻辑起点,这无论是对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解释学,还是为当前的现代化建设提供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以及良好的政策建议,都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与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来的最基本经验.本文围绕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具体实践相结合;怎样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这一问题,论述了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性的内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来的最基本经验.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键在于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5.
理解与解释的关系是人类科学活动的基本关系。作为理解、解释与意义的哲学理论,哲学解释学研究科学解释具有合理性:符合哲学的本性和世界哲学的发展趋势,是科学的人文主义理解的实现,并且预示着一种新的科学解释观的出现;同时这种研究又是可能的;哲学解释学的本体认谢使之超越了传统解释学对科学解释与人文科学解释所做的对立性解释,其理论表现出来的主观性倾向也将因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念的引入而得到克服。  相似文献   

6.
“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是一门专门研究科学理解与解释马克思主义的学问;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对之进行了某种程度的研究,在“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的概念界定、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方法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着不足。  相似文献   

7.
学科性质与学科定位问题是我们系统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这一门学问之前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反思性、实践性、应用性和综合性构成了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学科性质的根本特征;这样,在学科定位上就决定了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是一门专门研究科学理解和解读马克思主义及其规律性的反思性、实践性、应用性以及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8.
解释学是一门专门研究意义、理解与解释问题的学问,其教学语用学意蕴主要体现在:解释学注重解释和凸显原意,为实现师生话语理解提供了理论基础与方法论支持;解释学强调此在,关注生命,为实现师生自我理解开辟了道路;解释学重视历史效果,提倡视界融合,为实现师生相互理解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理解作为哲学解释学的核心概念和核心内容,对于德育具有直接意义上和间接意义上的方法论价值,前要求德育研究兼顾人性中的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后要求应用理解直接指导德育的理论和实践。这两种方法论价值可以具体体现于德育内容的确立、德育规律的探索、德育手段方法的择用等三个层面。  相似文献   

10.
在加达默尔看来,对普遍存在解释与理解的异化形成了解释学的普遍性问题;偏见与间距的存在不是解释学普遍性问题形成的根本原因,而恰恰是解释学普遍性问题得以有效化解的中介条件;加达默尔解释学理论的实践转向要求我们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促进实践释义学的理论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