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代春玲  李丽槐 《大观周刊》2012,(38):146-146,120
无公害蔬菜是指蔬菜生产过程中不受有害物质污染.蔬菜中不含有毒物质.或其残留量控制在国家或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或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的残留极限之内.即农药、硝酸盐等有害物质不超标。从广义上讲.无公害蔬菜应该是集安全、优质、营养为一体的蔬菜的总称。作为无公害蔬菜生产、流通、销售。并不是一概排斥农药、化肥及其它化工产品的应用,但必须对使用的品种、剂量、时期、方法等各方面加以规范与控制.使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降低到最小程度.这样既可以相对保持较好的生态环境.又为可持续发展蔬菜生产创造有利条件.也保护了人类自身.获得显著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2.
张晶晶  王刚 《大观周刊》2011,(37):80-80
大棚蔬菜产业是云阳镇的支柱产业,本文通过分析影响大棚蔬菜产业发展的要素,探究大棚蔬菜增产增收的新思路。以问卷和深入访谈方式对泾阳县云阳镇142户农户大棚蔬菜生产中的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成本进行调查,并采用C-D生产函数模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高红波 《视听》2016,(1):17-21
媒介融合时代,电视产业的生态环境正在发生剧变。媒信产业的融合,打破了原有的市场边界。围绕"视频"这个核心,电视机构、电信企业、视频网站和电视机相关设备生产商展开了激烈的市场竞争。一个新的、以"视频"为中心的硬件设备生产和视频内容产业,即"大电视产业"应运而生。本文主要对这一新兴媒介社会现象产生的动因及目前大电视产业竞争格局进行解读,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加以关注。  相似文献   

4.
从文献计量分析看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理论研究的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晖 《情报学报》2004,23(2):251-256
高新技术产业理论研究在国内还是一个比较新的领域。本文通过对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国内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理论研究的总体规模、研究成果的增长态势、主要期刊、关注程度、主要研究机构、热点问题等进行统计分析 ,指出关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理论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信息服务业产业关联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服务业作为生产性服务业之一,在北京市的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很大比重,对北京市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利用2005年北京市投入产出表,通过计算北京市信息服务业的产业关联程度,对北京市信息服务业与其他产业的数量比例关系进行分析,探讨北京市信息服务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关联程度、信息服务业对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的拉动作用以及各产业部门对信息服务业的推动作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关于产学研的问题,大家一直以讨论为主,在实际的运作中,使得出版产业、编辑出版专业教育、编辑出版研究都能受益的产学研模式还没有形成。"产学研"必须结合出版产业是内容组织加工传播的行业,因为写作的人可能不在出版产业,大多可能是在文学界、社会界、科学界等领域,由此出版产业与提供内容的机构合作,那么这个合作毫无疑问具有产学研的特点。但是现在我们讨论的产学研主要关注产业运作、产业发展和教育的关系,以及和整个产业研究发展的关系。出版产业毫无疑问必须要进行产学研结合,第一个层次是内容的产学研。第二个层次是将产  相似文献   

7.
邰玮喆 《大观周刊》2012,(42):95-95
最近一段时期以来,云南省蔬菜价格波动频繁,导致这一现象产生的因素是多方面,主要包括供应成本、流通环节、管理费用以及天气影响等几个方面。本文就以云南省为例对影响蔬菜价格波动的因素进行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8.
文章探讨了现代内容产业形成与兴起的根源和表现,基于中外对该产业内涵的典型论述,从而提炼、分析了内容产业的属性特征,从对内容产业模式的基础理论--产业集群理论和价值链理论的研究和归结,最终提出并勾画了内容产业的"4C"模式.  相似文献   

9.
当东西方书店业面临生存困境之际,诚品书店施行之道,不仅是表层意义的文化地标,更加见证了更大的毅力与信仰,成为一门无法复制的"诚品学"及"传奇"。文章以经营长达25年,成功地从出版流通企业延伸至文创产业的诚品书店为研究对象,引用台湾独有的创意生活产业特殊必备经营要素"核心知识""高质美感""深度体验"、经营公式以及PS2设计手法:以场所、产品传达"高质美感",以服务、活动传达"深度体验",借此呈现出版与文创融合在流通与消费端实践的具体内涵。  相似文献   

10.
张敏 《新闻知识》2007,(9):18-20
美国有位对报纸产业研究了30多年的菲利浦·迈尔公教授2005年写了一本书《正在消失的报纸:在信息时代拯救记者》,以精确的数字和细节论证出一个预言:"到2044年,确切地说是2044年10月,最后一位读者将结账走人。"作为持续风光20多年的中国传统报业的从业者,实难接受这样残酷的前景;但面对日新月异、铺天盖地而来的新媒体的狂轰乱炸,曾为传统纸媒  相似文献   

11.
《新闻界》2018,(2):73-81
本研究以传播政治经济学研究视角,通过聚焦平台媒介——电子游戏产业的"平台化"与游戏玩工在平台经济中"劳动化"过程来揭示以平台为核心的数字经济流通形式具有平台资本主义的垄断与剥削特征。研究认为平台媒介通过对娱乐休闲活动的劳动化来获取巨大的数字劳动剩余价值,其生产与剥削依托平台对社会实践的集聚以及平台对信息数据、社交关系等新兴资源的垄断而实现,形成了以数据为资源,以"数字劳动"为生产力,以及以互联网"价值网"为结构的新的利益循环网络模式。平台资本主义的本质是垄断资本主义,平台的嵌套平台层次结构优势深刻影响着信息社会的劳动结构与价值增值方式。  相似文献   

12.
提及电视行业,人们至少应该从三个维度进行结构。其一是内容生产,即传播媒介生产的具体节目(栏目)。其二是产业运行,即电视作为工具所具有的经济价值。其三是技术创造,即电视作为主流媒介所利用的技术发明。本文从产业运行维度出发,运用菲利克斯的价值棒理论,消费意愿、生产意愿等四个基本要素出发,梳理电视产业的发展。并分析在"OTT"浪潮下电视产业的变化和其价值链的重构。最后总结其"OTT TV"发展所需的必要条件,以期对中国电视产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新书推荐站     
《出版参考》2011,(28):32
《中国餐饮产业发展报告(2011)》杨柳/主编定价:59.00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8月本书由中国烹饪协会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合作推出,是"十一五"期间中国餐饮产业发展动态的集中展现和高度概括。本报告除延续了以往年份发展报告"关注热点"的优势外,还为  相似文献   

14.
《新闻界》2016,(16):64-68
创意产业概念众说纷纭,但大致可分为以霍金斯(Howkins John)为代表的政府学派和以哈特利(Hartley John)为代表的新媒体派两个派别。新媒体派充分强调新媒体平台对于产业创新的作用,其观点对我们理解新媒体环境下的新经济内涵很有启发意义,本文将新媒体派观点直接称为"基于新媒体的创意产业"。"基于新媒体的创意产业"的主体为"网络化的创造者",其运作机制是新媒体平台上的用户创新,即从技术精英主导的开放源代码运动开始,到知识阶层参与的UGC,再到更广泛用户的生产和消费革新,主体在不断扩大,产业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  相似文献   

15.
冯静  吴盈 《新闻世界》2012,(8):148-149
随着我国经济的崛起,我国广告产业的发展问题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本文主要从发展的视角梳理从2006年到2011年近五年来学界对广告产业的最新研究成果,主要内容包括社会宏观领域中广告与社会经济文化之互动研究和广告产业自系统发展过程中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美国类型小说图书的出版产业机制研究对考察现代图书出版产业的形成具有重要理论参考价值,文章通过对现代图书出版产业机制演变与学术研究范式转型之间的互动关系的分析,探讨并阐明"社会学"与"政治经济学"两种研究范式的结构特征、逻辑立场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7.
李鹏 《编辑之友》2014,(2):101-104
20世纪美国类型小说图书的出版产业机制研究对考察现代图书出版产业的形成具有重要理论参考价值,文章通过对现代图书出版产业机制演变与学术研究范式转型之间的互动关系的分析,探讨并阐明"社会学"与"政治经济学"两种研究范式的结构特征、逻辑立场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国内外动画创意产业发展模式的系统解析,指出文化创意产业和实体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是振兴动画创意产业的正确理念,也由此把美、日等国发展动画产业、构建文化、经济发展协调机制经验概括为"主题公园"和"衍生品"两种模式,同时,结合首都动画创意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模式选择建议及选择模式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出版产业的概念及特征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在很多出版文件和出版研究的文章中越来越多地看到"出版产业"一词,它的概念如何界定,相对于"出版业"或"出版事业"而言,出版产业又具有哪些特征,对其进行研究辨析无论对出版理论还是对于出版实践都有着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新闻界》2021,(10)
数字媒体环境令"新闻作为一种知识生产实践"的问题变得更具开放性。本文尝试从数字新闻的流通方式切入,探讨数字新闻认识论问题。本文认为,新闻作为一种知识生产的社会实践,其流通既是一种信息传输的形式,又是一个对共享意义的生产过程。本文进而深入探究数字新闻流通的三个要素:基础设施、流通实践和认知竞争。这些要素关涉到数字媒体的物质性、新闻经验的多样性,以及公众对于"新闻作为一种知识形式应呈现何种样貌"和"谁有资格生产新闻"等问题的争论。本文进而提出数字新闻学应当重视新闻流通研究,以及数字化的新闻流通和新闻生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