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一、教学分析学生通过小学数学中《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的学习,对等腰三角形已有了初步认识,知道等腰三角形的定义以及等腰三角形的腰、底、底角,顶角等概念,并且通过动手操作初步掌握了等腰三角形部分特征.本节课是在全等和轴对称图形及其性质的基础上展开探究的.本节课内容既是前面知识的深化和应用,也是学习等腰三角形判定和等边三角形有关知识的基础,还是说明角相等、线段相等以及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依据.本节  相似文献   

2.
1 教学内容解析 "根式"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1(必修)》(人教A版)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第一节"指数函数"的第一课时.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初中学习了平方根、立方根的有关概念、运算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n次方根的概念、表示和性质.这是一节概念课,数学概念是学生数学思维的细胞,是理解数学本质的关键所在.概念课的教学又是中学数学中至关重要的课型,是其他课型的基础.而这节课又是指数函数的开端,教学设计的如何直接影响着指数函数的教学质量,所以这节课值得做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淀粉的消化     
背景和教学任务简介 初中《科学》第10章健康的身体共有15课时,本节课是其第二部分内容“营养与健康”的第3课时,在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和无机盐)的作用以及检验方法等内容之后。本节课主要通过引导同学们设计并制定实验方案,探究唾液中含有能使淀粉消化的物质,进而熟悉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步骤。  相似文献   

4.
一、教学分析1.本课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中课题学习内容,总课时2课时,本节是第一课时。体育比赛问题是大多数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了解问题的实际背景对于利用数学工具进行分析非常重要。教材注重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考虑:(1)注重类比,做好从方程到不等式的迁移。(2)突出数学建模思想,反映不等式(组)与实际问题的联系。(3)加强探究性学习。(4)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2.本节课是本章教学的一个难点内容,也是本章最后的几节内容。在处理这些问题的探究过程中,我作了分步处理、化整为零的设计,考虑问题的难…  相似文献   

5.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设计胡勇一、设计思想1.教学目的、重难点的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推论,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教学重点是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的证明。教学难点是性质定理证明中辅助线的作法。2...  相似文献   

6.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如何判定一个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是在学习了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对等腰三角形的又一深入探究。学习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之后,不仅能帮助解决等腰三角形的一些问题,而且对于一些实际问题和几何图形也可以转化为等腰三角形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7.
陈伟 《现代教学》2006,(7):71-73
教学设计思路 分类讨论是初中数学常用的重要思想方法,作为一节初三数学的总复习课,本节课我把“分类讨论”作为教学出发点,引导学生“动手做、动脑想、大胆猜、严格证、善总结、勤训练”。本节课是分类讨论的第三课时,是在前两课时的基础上安排的关于几何的分类讨论。这节课通过对分类讨论问题的研究和学习,在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全面性,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8.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八年级(下)第十六章第2节——分式的基本性质(第一课时),它是在学生小学学过分数的基本性质,初中掌握了整式的四则运算、多项式的因式分解、分式的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  相似文献   

9.
课时教学方案的设计是课堂教学前的一项重要工作,设计课时教学方案要认真研读《课标(2011年版)》和教材中本节课的具体内容,正确把握本节教材的编写意图,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宏观的教学方案.教学方案要注重学生活动的设计,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在经历系列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探究并发现结论,在突出知识之间实质联系的基础上把握知识.  相似文献   

10.
<正>课前思考“用尺规作等腰三角形”是尺规作图单元教学第三课时的内容,是对前面所学的画弧、作等长线段、等腰三角形等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运用。本节课通过尺规作等腰三角形,进一步巩固尺规作图技能,并使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特征的理解从边、角拓展到顶点(与等腰三角形底边相对的顶点,是以底边两端点为圆心、以腰为半径的两弧的交点),同时促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与推理意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16.3节"分式方程"第一课时内容.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分式的基本性质和分式约分、通分,以及分式的乘除运算基础上进行的.本节课的教学,要引导学生对分式方程和整式方程进行类比、对照,给学生渗透数学中的转化思想.教学重点是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教学难点是理解分式方程无解  相似文献   

12.
一、说教材“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三单元第二节内容之一 ,本内容拟用2课时进行教学 ,本节课是其中的第一课时。本节课教学的内容是乘数中间和末尾都没有0的三位数乘法。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多位数的笔算乘法和乘数是一位数、整十数、整百数的口算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题内容是两位数乘多位数笔算乘法的扩展 ,又是学习后继知识———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多位数乘法、小数乘法等的重要基础。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 ,制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 :1 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乘数是三位数的笔…  相似文献   

13.
一、教学背景分析(一)本课时教学内容的功能和地位本节课内容源自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2.2平行线的判定"(第1课时).平行线的判定是继平行线的概念及平行公理、三线八角之后学习的又一个重要知识点.同时也是学习平行线的性质定理等几何知识的基础.因此,它在本章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1教材分析1.1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数学鲁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九章《四边形性质探索》第五节《梯形》,《梯形》一节共分两个课时,本次说课的内容是《梯形》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梯形的有关概念和等腰梯形的性质探索及应用.1.2地位和作用梯形是在学习完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最后一种特殊四边形.因为梯形问题需要综合应用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知识来解决,因此,梯形是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知识延续与深化.另外,等腰梯形的有关性质,也是今后证明角相等、  相似文献   

15.
唐彩华  魏婕 《海南教育》2011,(12):32-33
一、教学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十章《轴对称》中的第一节内容,它是小学学习"对称图形"的进一步拓展学习,同时也为今后研究"图形的平移""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及相关性质的学习打下基础。因此,这一  相似文献   

16.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的核心内容,在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该部分内容与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及能量代谢等知识联系密切,又直接关系到本章后面内容的学习。本节课安排2课时,这里只设计第一课时。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食物链让学生掌握生态系统中能量流  相似文献   

17.
李卫丽 《考试周刊》2014,(21):53-54
<正>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理念,注重对数学知识的探究,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中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采取教师主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新的教学方法。在数学探究和数学建模的过程中,有时更需要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在新课标背景下我谈谈对本节课的构思。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高中数学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的第2课时,它是在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基础上,介绍二面角、二面角的平面  相似文献   

18.
一、说教材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四课时的内容。关于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相关知识,是在学习了垂直与平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于本节课  相似文献   

19.
小学教学基本功“说课”举例柳州市教科所骆显仁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第一组)是“九义”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一单元第二节的教学内容之一。这部分内容包括两个例题和一个练习,用三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教学例1,第二课时教学例2,第三课时综合练习。一、说教材本课题...  相似文献   

20.
各位老师,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材人教版六三学制初二几何第三章第四单元第一节§3.1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第一节课。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与教材处理,教学程序及三点说明四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