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邢台学院学报》2015,(4):103-106
"黄粱"作为文人梦的象征,源于沈既济的《枕中记》,至宋代成为诗歌中较常见的文学意象。宋诗中的黄粱意象由唐传奇文本衍生而来,其表现形式多样,具有避世求乐,万事无常,人生易老,超俗去欲等意蕴内涵,体现出悲凉、伤感、旷达等美学特征。黄粱意象于宋诗中勃兴是当时社会现实和士人心态的折射,是后世戏剧等文学形式借鉴改编的创作基础。  相似文献   

2.
牧童形象自唐代开始逐渐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特定的文学意象和理想化身。唐代诗歌中生活化的牧童形象有时也成为诗人揭露社会现实的代言者;而诗人理想中的有短笛、老牛相伴的牧童意象,所描摹的是中国古代文人雅士所追求的最高理想,也逐渐成为唐代文人的梦想和理想人格的优雅化身。"牧童"意象是唐朝繁荣稳定的社会现实和农耕技术空前发展的表征,是唐代社会儒、释、道三教合一社会思想观念的诗意投射,是佛教宣传教义的直接展示。  相似文献   

3.
簪花戴花是宋代的一种宫廷礼仪,也是宋诗众多意象之一,有着丰富的意蕴象征。它不仅具有礼仪、喜庆之基本意蕴,而且蕴含着傲岸独立、达观和乐的人生境界。簪花、戴花意象使宋诗充满了活泼的生活气氛,表现出宋人典雅悠闲的生命形态。  相似文献   

4.
历代人在诗篇中对于关羽其人其事发出了无限的感慨和深沉的咏叹,他们将关羽人格形象与诗韵中的物化意象融合起来,营造出至真至美的情境,延续着儒家温柔敦厚的诗教和人思想。他们用一种真实的口吻诉说着关羽身前身后的事迹,引导着关羽信仰上升为国家祀典。  相似文献   

5.
古诗中的牧童实际上已经成了诗人理想的化身。 清代诗人袁枚写过一首牧童捕蝉的诗《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诗歌写一个牧童一边悠闲地骑牛漫步,一边唱着嘹亮的山歌,歌  相似文献   

6.
两宋诗歌描绘了诗、画、书、棋、医、风水等多种僧人形象,而最具特殊文化史意义的是醉僧。一方面,僧人饮酒是犯戒破戒,另一方面,在宋代诗画创作中醉僧题材较为常见。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实际上反映了多重重要的历史文化信息:首先,它是宋代佛教世俗化、平民化的结果;其次,它是士僧互动中士人诗酒风流的影响所致;再次,它展示了禅者宗、说俱通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7.
小说是在相应的环境描写基础上,通过一定的故事情节,刻画具有典型性的人物形象。其目的在于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感悟,这样,它的内容就有具象(人物、情节、环境)与意象(情感、理念)两个层面。  相似文献   

8.
对意象、意境、形象的分析鉴赏是近几年来高考考察的重点,意象的组合成为意境,对意境的体悟产生形象,因此,诗歌鉴赏的重点就在寻意象、品意境、析形象,因为这是所有鉴赏过程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文章就如何识别意象和形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形象是没有渗透作者思想感情的客观物象,而意象则是诗人表达情感的载体。我们在诗歌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形象,以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0.
【应考锦囊】 提问方式:(1)诗中运用了什么样的意象?结合全诗分析意象在全诗中的作用。(2)结合诗歌分析这一意象在两首诗中的作用是否相同。  相似文献   

11.
马梦原 《文教资料》2007,(20):108-109
语言通过"指物"功能,可以在概念层面上生成形象,这是最直接、最初步、最基础的文学形象。但文学作品如果全由"语象"构成,便没有多少意蕴可言。而"意象"则因为具有隐喻性和象征性,使它所描写的艺术形象更具内涵,也更加耐人寻味,使得文学作品具有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2.
张燕珠 《现代教育科学》2009,(4):150-150,136
古诗词犹如一朵奇葩,夺人眼目,一首古诗,寥寥数十字,诗人就描绘出一种意境,或借事或借物抒发自己的情怀,感情浓郁,意蕴深远。诗歌在语言文字、韵律、意象、意境层面都体现着古诗独有的魅力。如何把古诗的美落实,拨起学生心中的诗意的弦,让学生品味古诗的美,培养学生诗化的语言?以《牧童》课教学为例,我对此作了如下尝试:  相似文献   

13.
道具在舞蹈形象意象的延展与深化方面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特定的舞蹈形象意象可以道具的装饰性、真实性和象征性等途径来加以延展与深化。  相似文献   

14.
"竹"是中国古代文学意象群中常用意象之一。竹意象从早期实践生活中衍生出其文化内涵,并进一步生成其雅文化的文化品质。基于不同的意象使用空间,竹意象的文化内涵也会发生一定的迁移,竹意象与君子道德文化、竹意象与名士自由文化以及竹意象与禅宗文化等等构成了竹意象在中国文学中多元的文化形象。  相似文献   

15.
宋诗中的反讽现象十分突出。宋诗的语言反讽如矛盾语、悖论语和诙谐语与宋诗语言含蓄蕴藉的风格有关;宋诗的结构反讽体现为宋诗章法的转折和对比;宋诗的主题反讽则表现了宋代诗人出世与入世、浪漫与现实、悲观与乐观的辩证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6.
相较唐诗色彩的艳丽敷腴、意象的生气蓬勃、感情的热烈张扬,宋诗呈现着别样艺术风貌,前人总结为一种“老境美”。梅尧臣诗歌的老境美在宋代诗人中极其突出,表现于设色、意象、情感方面的艺术处理:一、设色上,梅尧臣善用冷色调淡化诗歌色彩美,庆历四年后,梅诗颜色字频率大为减少,兼以宽对形式稀释颜色字密度,突破唐诗敷腴色泽而转向以意为主的宋诗之途。二、意象上,梅诗意象呈现苍老特色,由“老”字修饰的诗歌意象如老马、老羝、老鱼、老蟹等俯拾即是。以“老”字修饰生存状态的词语更为丰富,如老父、野老、老僧、老癯、老年、樵老等,彰显着梅尧臣独特的人生体验和生存况味。三、情感上,梅诗情感处理呈现老年人特色,不再如唐诗飞流直下、宣泄无余,而是笔底存有千钧“忍”力,将深厚情感含茹于心,收蓄凝结不愿发泄,读者反复再读才能品味出“橄榄”般的无穷滋味。  相似文献   

17.
牧童和杨辉     
杨辉是我国南宋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是世界上第一个排出丰富的纵横图和讨论其构成规律的人。  相似文献   

18.
小晓有张年画,上面画着一个牧童在吹笛子。小晓挺喜欢他。晚上,牧童从画上跳下来,吹笛子给小晓听。  相似文献   

19.
牧童     
8月23日 晴 广阔的原野是那么地美,那么地舒适,瞧!那浓密的小草,在风婆婆地吹动下,淘气地摇晃着脑袋,在这翠色欲滴的原野上,一朵朵野花格外鲜艳。  相似文献   

20.
古都洛阳作为西京,是北宋最为繁华的城市之一,也是宋代文人理想的诗意栖居地。宋神宗时期,一大批反对新法的旧党名流聚居于此,写下了大量歌咏洛阳的诗歌,颇值得关注,其中代表性的诗人为邵雍、司马光、范纯仁、文彦博、范祖禹。他们的诗歌涉及洛阳的气候条件、地理位置、风土民情、园林建筑、历史遗迹、自然景观等方面,展示了一幅幅生动的城市画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