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梁陈史书考证,我们发现初唐传奇小说《补江总白猿传》中明显存在讹文和脱文的校勘问题。另外,因为作者身份的假托性以及唐代小说的尚奇特质,文中出现的一些史实错误亦应加以明究考辨。  相似文献   

2.
《白猿传》是一篇喻理小说,欧阳纥与白猿是故事的两条线索,两个叙事中心,彼此互为映衬,共同担纲主角.欧阳纥是具有高尚道德男人的典型,白猿则是缺失道德男人的象征,代表的是恶人及其恶行,折射的依然是人的影子.小说揭示了道德品格是人的感情和人心向背的最终决定因素;爱的表现不是爱,只有获得了爱的真心才是真正获得了爱;顺从孕育着更大的反抗,顺从者爆发反抗,后果必定致命等社会人生道理是其深刻的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3.
《小学生》2007,(10):17-17
寒假期间,我读了我国古代四大文学名著之一——《三国演义》。我一翻开书,就被里面的内容吸引住了: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一身胆气的赵子龙;骁勇善战的张飞、关羽。都是我心目中的英雄。[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补江总白猿传》和《陈巡检梅岭失妻记》,虽一为唐代传奇,一为宋元话本,但两篇小说有共同的猿猴盗妇的母题,其次,两者故事重心、主旨和艺术技巧存在种种不同,这不同的背后,反映出的是唐宋不同时代的社会风尚、文人和民间艺人不同的审美趣味、传奇和小说艺术技巧的变化和猿猴形象演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5.
作为英雄神的关羽,自古以来备受人们的崇拜,而元代尤甚。元代关羽崇拜不仅表现在官方或民间对之的顶礼膜拜上,同时在文学作品中也有反映,元杂剧中对关羽形象的塑造亦可明证。  相似文献   

6.
历史上的关羽并无绝伦超群之处。宋元以来,在统治者的提倡之下,关羽崇拜之风日盛,明清时期到达顶峰。宋元时期关羽形象的演变以及明清时期关羽形象的诠释与关羽崇拜之间具有错综复杂的关系。关羽崇拜及关羽形象的演变作为我们民族的精神文化现象,寄寓了社会不同阶层、不同人群的种种观念、向往和祈愿,承载了传统的道德伦理观念和价值观念,反映了我们民族的历史进程和文化演进的轨迹。  相似文献   

7.
明代关羽信仰传播基础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是关羽信仰传播和普及的重要时期,也是关羽庙宇兴修和扩建的重要阶段。关羽的忠勇仁义形象符合官方主导思想,再加上文艺和志书的塑造、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军事活动的推动,到明代后期,关羽祠宇数量甚至超过孔庙,关羽信仰也传播到了海外,从而为清代关羽标准化的国家崇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作为梆子戏鼻祖的蒲剧,曲牌音乐丰富多彩、特色鲜明,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观众审美趣味的变化,蒲剧音乐创作在继承传统特色的基础上,秉持时代性、规律性、创造性的创作理念,才能创作出适应时代要求、观众喜闻乐见的蒲剧音乐,对蒲剧艺术的传承、振兴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熊虎之子的视角考察花山崖壁画中的熊或虎图腾,及以图腾作族名,充当自己氏族祖神门神等,并对之忌讳、禁杀和禁食所显现的标志,把图腾学术语义和它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反映放到“活化石”──今壮人的语言与习俗的广阔背景上取证分析,从而揭示骆越先民宗教生活的原初形态,还通过对周边荆楚、巴蜀部族的比较,找出了三者之间的共同点和产生根源,而这些作为一种联系纽带正是他们在文明史上所具有的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论文截取猿意象中的几大主要意象类型:美猿、神猿、白猿等,分析了猿意象所具有的神性之美、人性之美、诗性之美.探讨自然之猿在历代书写再创造中如何逐步丰富,形成具有独特美学价值与文学形象的审美历程.文章还剖析美猿的神性之美,在综合分析了神猿形象系列之后,深入分析其仙化观念凝聚之典型意象:白猿.  相似文献   

11.
关于"汉寿亭侯"历来有两种观点:一种是"汉寿"为地名说;另一种是"汉"为朝代名说。我们对"汉"为朝代名说的依据一一辩驳后,认可"汉寿"为地名说。关于"汉寿"位处何地,大致有三种观点:一为"武陵说",二为"蜀地说",三为"两地说"。而我们经过考证后提出第四种观点"两地皆非说"。因为据汉制,亭侯之号不得袭用县名,而武陵之汉寿与蜀地之汉寿皆为县名,故两地皆非,汉寿当为"亭名",即"亭名说"。  相似文献   

12.
摘要:刘备和关羽曾经是情同手足的兄弟,在刘备创业的早期,他们肝胆相照,休戚与共。然而,在以后的军事斗争和个人交往中,刘关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兄弟关系演变为相互不够信任的陌路人,其中的矛盾,值得探讨。一方面是关羽本人刚愎自用的性格问题,另一方面是刘备自己的政治构想,由于双方在逐渐的斗争环境中表现出了各自的价值观与利益追求,因而相互矛盾并渐行渐远。  相似文献   

13.
李占海 《文教资料》2009,(30):15-17
《三国演义》中的关羽,是一个以义重如山而闻名的绝伦超群的人物,义是他最突出的美德,被清代毛宗岗称为“义绝”。本文论述了关羽忠义形象的形成,关羽忠义的内涵及特点,关羽是历史上忠义的理想化的完美典型,最后指出关羽的“义”,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朱子彦教授提出的“诸葛亮为夺取权力而不惜失掉荆州、假手东吴杀掉关羽”的观点是错误的;诸葛亮与关羽之间并无所谓的权力斗争,刘备失去荆州的主要原因是刘备集团在夺得汉中后产生了骄傲情绪,以致对孙权疏于防范、对关羽救援不及。  相似文献   

15.
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经历许多事情,有些事令我们开心,有些事令我们难过,也有些事令我们懊恼,比如我经历的那件……我一直很喜欢毛茸茸的小动物。有一次,外公送给我一只小鸡。  相似文献   

16.
论文截取猿意象中的几大主要意象类型:美猿、神猿、白猿等,分析了猿意象所具有的神性之美、人性之美、诗性之美。探讨自然之猿在历代书写再创造中如何逐步丰富,形成具有独特美学价值与文学形象的审美历程。文章还剖析美猿的神性之美,在综合分析了神猿形象系列之后,深入分析其仙化观念凝聚之典型意象:白猿。  相似文献   

17.
曹操,你好     
曹操:你好!你知道吗,《三国演义》是我最喜欢的小说之一。我不仅爱读那本书,甚至还一遍又一遍地听着评书。在众多人物中,我尤其喜欢你。我背诵你的作品,阅读以各种渠道获取的关于你的故事,不厌其烦。我觉得,所谓的评书或者演义,听过看过的人都知道,那是作者根据需要创作的,内容虽然很精彩,但往往不乏改编痕迹。  相似文献   

18.
付开镜 《襄樊学院学报》2012,33(6):16-19,30
关羽与张、徐二人相识并成为好友,原因在于这三人都具有儒家忠义恩报的人格;在于三人均为盖世英雄,惺惺相惜;在于三人有相似的早年生活背景。三人皆以军功影响了三国的政治走向。三人政治人格、尤其是关羽政治人格的高尚性,长期成为后人效仿的榜样。  相似文献   

19.
歧途     
羊是曹操送的,但关羽走的时候并没有带它。这只羊浑身炭黑,只有四个蹄子是雪白的,因此得名乌锥羊,也叫雪中送炭。起初,关羽封金挂印,收拾行囊,羊并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后来,关羽护着甘、糜二位夫人远去,曹操带着左右赶来,捶胸顿足大呼小叫一番之后,羊明白了,自己被抛弃了。关羽是天下闻名的义气之士,他怎么会丢下自己不管呢?羊决定去找他。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诸多的神明崇拜中,关羽与诸葛亮的崇拜同源于汉末三国时期的真实历史人物。这两位刘备集团中的得力干将,在千年传说与信仰的相互作用下,依靠自身所具有的杰出历史功绩,加上被后人赋予的理想人格,终于发展成为全国崇拜的神明;但是在民间信仰和官方推崇的交互影响下,由于关葛二人的自身功绩和社会需求的差异,导致了崇拜规模、崇拜地域、崇拜形成关键时期等一系列崇拜因素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