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语·诗味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在数千年的文化传统中.中国古典诗歌积淀形成了特有的言说方式和审美特质——诗语与诗味。从文章体式的角度讲。诗语与诗味充分体现了古典诗歌的独特性。我们以阅读常规文体的方式阅读古典诗歌,读不懂诗;以鉴赏常规语言的方式鉴赏古典诗歌。  相似文献   

2.
(一) 化学对自然物可以进行分解,看看它们是些什么元素构成的,然后再用同样的元素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化合而得此人造物。那么,可不可以对“诗味”也来个“分解”与“化合”呢?尽管后者要比前者复杂多少倍,但不妨试试看。这样做的结果,我们发现抒情诗中的诗情、画意、哲理,就象绘画中的红、黄、兰三元色,音乐中的1、2、3、4、5、6、7一样,因此,我们且把它们叫做“诗味素”,简  相似文献   

3.
谜味与诗味     
谜.是用隐语猜射事物的文字游戏。诗,是蕴藏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的文学体裁。两者看起来各不相关,其实却有不少共同之处。一则语言隽永、音韵铿锵的好谜,往往不仅有谜味,还有浓郁的诗味;一首蕴藉含蓄、意境深远的好诗,  相似文献   

4.
诗格与诗味     
本文从多方面论述了诗格与诗味。指出,写诗要重视诗味,也要重视诗格。诗人只要投身于时代的洪流,写出新的时代的新的意境,努力创作既富诗味、诗格又高的力作,就能吸引更多的读者,诗坛的现状也必将进一步改观。  相似文献   

5.
诗格与诗味     
本文从多方面论述了诗格与诗味。指出,写诗要重视诗味,也要重视诗格。诗人只要投身于时代的洪流,写出新的时代的新的意境,努力创作既富诗味、诗格又高的力作,就能吸引更多的读者,诗坛的现状也必将进一步改观。  相似文献   

6.
学校举办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参赛老师共上《幽经悲剧》一文,可谓万紫千红,百花齐放,让观摩的老师有目不暇接之感。但比赛过程中的一个插曲颇令人深思:在处理文中描写古藤萝被砍的惨状这一教学内容时,有三位老师的教学设计各具特色,引起了评课老师的争论。课堂实录(一)师:文章哪一部分描写了古藤被砍的惨状?  相似文献   

7.
说诗味     
诗(包括传统古诗词曲和新诗)是美化了的简练的文字,具有音乐美、形式美与意境美。诗的美是相对的,因主客观的人、时、境不同而不同。诗不拘一格,异彩纷呈。  相似文献   

8.
诗味成语     
我们读到曹植的《白马篇》时,忽被其中的诗句"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所吸引;读到李白的《长干行》中"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相猜"时,"两小无猜"、"青梅竹马"的诗意表述令人欣喜。"视死如归"、"两小无猜"、"青梅竹马"这些和我们生活有着亲密接触的成语,在古代诗人的诗句中找到了"原版"。在诗歌的意境中品味成语,别有一番滋味!作为我国诗歌滥觞的《诗经》,其浓郁的诗韵中也有许多熟悉的"面孔"——成语。  相似文献   

9.
毛主席一九五七年给《诗刊》的信中,提出了“诗味”和“特色”问题。“诗味不多,没有什么特色”,虽是毛主席的谦辞,但却是对所有诗作者的鞭策。缺乏诗味,没有特色,正是我们诗歌创作中常见的毛病。诗歌要有内在的思想含蕴,就要讲究诗味,反之,就会走向概念化;要繁荣诗歌创作,就要使风格、形式多样化,就要发挥诗作者的独创性,就要讲特色,反之,就会走向公式化。毛主席提出的问题是至关重要的。二十多年了,我们还缺乏认真的领会和钻研。“四人帮”横行时期,假左真右的反革命叫嚣充塞报刊,公式化概念化的倾向恶性发展。直到他们倒台,我们的诗歌创作才重新繁荣起来。但“四人帮”在诗歌领域的流毒仍有待肃清。去年年底,经华主席批准,发表了《毛主席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这封信,是我们在诗歌领域里拨乱反正的千钧棒和指南针。有了这个思想武器,广大  相似文献   

10.
驼铃声声入课来 师:《冬阳·童年·骆驼队》是台湾著名作家林海音女士的作品。题目文字中间的那两个小圆点多像两颗珍珠,串联起暖暖的冬阳、纯纯的童年和那长长的骆驼队。品味着这种感觉.我们把课题读一遍。  相似文献   

11.
驼铃声声入课来师:<冬阳·童年·骆驼队>是台湾著名作家林海音女士的作品.题目文字中间的那两个小圆点多像两颗珍珠,串联起暖暖的冬阳、纯纯的童年和那长长的骆驼队.品味着这种感觉,我们把课题读一遍.  相似文献   

12.
严羽与诗味     
严羽是南宋的重要诗歌理论家,也是以味为审美中心的诗歌理论家。他在其诗论中虽未直接用味这个概念来统帅自己的诗论,但实质上提倡的却是味外之味,并且以这个标准来衡量诗人,评论诗歌艺术。他以兴趣这一概念作为味的重要标准,提倡别材别趣,主张不涉理路不落言筌,反对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他以禅喻诗,主张妙悟。他的这些主张,对中国诗歌艺术的发展,有着重大与深远的影响,值得我们认真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3.
诗味三辨     
"味"发展到今天,无论是在哲学,还是诗学中,其意义都是很丰富的,想要全面解释诗歌乃至整个文学中的"味"是很难的。本文试从对"哲学之味"与"诗学之味"、诗味与诗之味、"感性之味"与"意蕴之味"三个方面来对诗味进行简单的探讨,从而更好的理解"诗的气质"。  相似文献   

14.
人所共知,唐代著名诗人李白被人们称为“诗仙”,杜甫被人们称为“诗圣”;而唐代还有  相似文献   

15.
家·味     
5月27日 晴 我要把生活的一点一滴夹在书里珍藏 金黄色的阳光像打翻了的奶酪,洒在地上,玫瑰花的绯红轻印在精致的木椅上,28℃的温馨弥漫在空气中,是一种粉红色的香味。 我的家庭很普通,拥有一点点忧郁,一点点愉悦,一点点伤痛,一点点幸福,一切都刚刚好。  相似文献   

16.
味·中国     
吴颖  史国芳 《父母必读》2012,(1):120-123
京腔京韵, 爆竹声声, 北京的春节, 怎么能少了我的花棉袄、新衣裳?  相似文献   

17.
张戒与诗味     
张戒是南宋论诗以味审美的重要人物之一.他认为诗而没有味,便无复可观.他对诗的审美,有自己独特的要求.他论诗以言志为本,又要求志文兼备;他要求诗歌味不可及,又要含蓄有度,写出一时情味;他推重曹植、杜甫以韵以气胜,强烈地批评苏轼以议论为诗、黄庭坚补缀奇字的不良风气等等,从而使他的诗歌审美理论形成了明显的特色.  相似文献   

18.
集句,是我国古诗和楹联中的一种比较特殊的创作方法。所谓集句,就是采集前人一家或数家的诗词佳句(也有用文句的),重新组合成一首诗或一副对联。它虽然不是作者自撰,但在选句构思上,同样要求符合诗联形式的特点,尤其要求集句的内容具有内在的联系,并讲究语言的浑然一体,显示一个新的意境。  相似文献   

19.
阅读小说时,调动感官,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赏析,在浏览故事的过程中,既感其真情又通其文脉,体悟诗味;在对小说人物及其技巧分析明确时,感悟其诗情;在赏析小说意境,揣摩小说主旨时,读出诗意;在对小说进行比较鉴别,类比分析时,探其诗境。  相似文献   

20.
诗味一直为诗歌创作者所追求,“辨味”批语也一直是诗歌欣赏的重要手段。从传播学角度,将诗味分为单味、矛盾味、多味三个层面。对诗味这个特殊的因素进行解码、译码,为诗歌的创作、欣赏提供传播学角度的观照,对诗歌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