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健 《新闻世界》2012,(1):179-180
科普资源是重要的科教资源。狭义的科普资源主要包括科普人员、科普经费、科普场馆设施、各种科普传媒等;广义的科普资源除了包括人力、财力、物力外,还包括知识、信息和组织制度等。科普资源系统各部分之间存在相互联系,形成了科普资源系统。科普资源系统中各部分状况良好,相互间的关系协调,是顺利开展科普活动的保证。反过来,就会影响科普活动的开展,就会影响科普活动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教育是推行科普的主要途径,而科普图书是传播科学知识的重要载体。当前,由于我国科普图书整体质量不高,保障体制不健全以及公众关注点转移等因素,导致了科普图书行业整体发展处于萎缩的被动局面。文章从完善科普图书保障体系、推动科普图书营销手段创新和市场化运作科普图书产业三方面进行了论述,希冀掀起我国科普图书出版的热潮,推动科普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一代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科普场馆普及科学教育的理念、内涵、方式和渠道在逐渐发生改变。2014年底,由上海市科协组织牵头的第一届上海科普博览会从“科技产品的科普化演绎”这一创新理念框架入手,尝试推进了科普生活与科技产品的民生性融合,初步实现了科技产品与科普服务的互补互融和良性互动。基于上海科博会的启发性思考,本文从科普化演绎视角出发开展博物馆科普教育理念和应用创新研究,指出科普化演绎是借助前沿科技力量融入博物馆科学教育而提供的开放、共享、互惠和创新的科普服务模式。文章试图从博物馆科普教育的新趋势、科普化演绎的概念、科普化演绎的内容、科普化演绎的路径及实施科普化演绎的作用效果等几个方面阐释这一新的科普教育方式,期望能够对今后博物馆开展科学教育提供新的思路借鉴。  相似文献   

4.
结合科普研究与实践,深入剖析科普智库建设的现实逻辑,指出专业科普智库缺乏,影响了支撑覆盖广泛的、庞大的现代科技馆体系作用的发挥。鉴于科普具有非常明显的跨领域、跨学科的特征以及决策影响的广泛性,提出了科普智库的定位和内涵等基本要素。根据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要求,分析了科普智库建设的人才、内容生产和考核评价三个关键要素,提出要加强对科普智库建设相关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和思考,科普智库需针对我国科普事业发展和科普产业需求的全局性问题、重大问题等开展前瞻性、长期稳定性研究,推动我国科普事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前,各种医学科普期刊如雨后春笋不说,原有的各大报刊、电台、电视台,几乎都增设了健康栏目,一大批非医学专业的编辑、记者,担负起了医学科普的重任。如何办好医学科普版或栏目,成了许多同行需要面对的新课题。那么,怎样才能办好医学科普专版或栏目呢?以我从事医学科普工作十几年的经验,我认为,关键是要抓住好的医学科普选题。因为选题抓好了,套用一句当前的流行语,就是“抓住了读者的眼球”。显然,这既是达到医学科普目的的前提,又是报纸、期刊增设医学科普版或栏目的目的。而怎样才能抓住好的医学科普选题呢?做一名优秀的医学科普编辑、…  相似文献   

6.
在陈述少儿科普图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科普图书的本土原创、重视科普作者队伍建设、重视少儿科普专业编辑的培养三条发展和壮大少儿科普图书出版业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少儿科普出版的重要性为切入点展开论述,从少儿科普出版应提升设计理念、少儿科普出版应改进表现形式、少儿科普出版应丰富主打内容,以及少儿科普出版应创设交流平台四个角度,详细阐述少儿科普出版的新思路,探寻了少儿科普出版思路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科普教育是博物馆的首要工作,近年来,随着儿童教育心理学及博物馆科普教育工作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博物馆针对儿童的科普教育活动也越来越细化,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需考虑其生理、心理特点来设计相应的科普教育活动。湖南省地质博物馆对6-12岁儿童科普进行了专门研究,设计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地质科普教育活动,取得了一定的科普成效。  相似文献   

9.
流动科普设施在促进科普公平普惠、促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随着科普事业的发展,为满足基层多样化的需求,打破基层科普资源的馆际壁垒,流动科普设施进行了展览资源区域共享的有益尝试。流动科普设施区域共享有利于优化区域科普资源要素流动和分配,提升科普资源利用率。为进一步提升基层区域科普供给效率,助力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流动科普设施区域共享可以通过构建服务评价体系、深化延展服务内容、注重资源差异化发展等方面完善运行模式和机制,实现健康有序发展,促进形成省市县一体化发展的工作格局。  相似文献   

10.
科普图书作为科学普及的重要载体和形式,对于开启民智、振兴国力发挥了重要的传播作用。新时代,为了在全媒体科普语境中发掘更优质的作者团队、传播更精良的科普内容、营造更良好的科普氛围,科普图书出版应从选题、作者和内容3个方面建立把关机制,保障优质科普内容的传播。  相似文献   

11.
本文阐述了科普教育的内涵以及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并详细介绍了广东省科技图书馆开展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的成果、体会,以及对青少年科普教育事业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移动通信与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3G和4G通信技术和移动终端的推动,各种基于移动互联网平台的产品和应用日益涌现,在科普事业发展繁荣的今天,我国科普事业如何借助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如何掌握基于移动互联网平台的科普产品开发规律和运行机制,如何构建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科普产品发展等问题都成为科普事业发展的新契机,也是科普从业机构和科普工作者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对移动互联网科普行业的发展思路和实施策略做出了一定的讨论,研究了科普手机报、科普教育游戏、科普教育动画三种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科普模式。希望本文能够为我国移动互联网科普事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建议,为开展移动互联网科普业务提供相关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科普文章在报纸上占有一席之地。鲜明的新鲜性是报纸科普文章区别于期刊科普文章及科普书籍的主要特点。报纸科普文章的新闻性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事件性。报纸往往结合新闻事件宣传科技知识。在报道重要新闻事件的同时,配发科普稿件。如1987年我国科技界在超导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各大报纷纷报道了这一成果,同时配发了有关超导的科普文章,很受读者欢迎。如果不报道这一新闻事件,单发有关超导的科普文章,就很难引起读者注意。另外,报上的科普文章,一  相似文献   

14.
群体博客的发展催生了一类新型的网络科普组织——群博网络科普组织。本文对群博网络科普组织的构成条件和相关特点进行了界定,并根据组织传播理论,从组织内传播、组织间传播、组织外传播三个角度,以科学松鼠会、煎蛋网、蹲点网等组织为例,分析了群博网络科普组织的传播机制,提出了网络科普组织优化措施及我国网络科普创新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群体博客的发展催生了一类新型的网络科普组织——群博网络科普组织。本文对群博网络科普组织的构成条件和相关特点进行了界定,并根据组织传播理论,从组织内传播、组织间传播、组织外传播三个角度,以科学松鼠会、煎蛋网、蹲点网等组织为例,分析了群博网络科普组织的传播机制,提出了网络科普组织优化措施及我国网络科普创新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流动科普是补齐基层科普短板、促进科普公平普惠的重要形式和手段,经过多年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良好效果。随着时代发展,传统的以基础科学为主的资源内容已难以满足基层公众的实际需求,资源建设存在一定的问题。《现代科技馆体系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强调要深化科普资源供给侧改革,创新科普内容、形式和手段,建立流动科普资源库,满足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多样化需求。中国科技馆提前布局流动科普资源主题化、模块化开发,已初步形成流动科普资源库,并进行了实践,积累了经验,为下一步做好精准化服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民的科普意识日渐增长,博物馆的大众科普教育成为其不可忽视的重要职能。各个博物馆在大众科普教育活动的设计方面纷纷投入了较大的精力,逐渐摸索出一套科学的进行大众科普的思路,即大众科普的活动设计必须针对不同科普受众的不同需求进行针对性的设计,明确区分有馆校结合科普体验需求的儿童或亲子团体、有深度科普诉求的爱好者、或希望简单了解科普知识的普通游客等群体,科学的将博物馆科普内容传播给每一个主动到馆接受科普的游客。  相似文献   

18.
结合科普研究与实践,深入剖析科普智库建设的现实逻辑,指出专业科普智库缺乏,影响了支撑覆盖广泛的、庞大的现代科技馆体系作用的发挥。鉴于科普具有非常明显的跨领域、跨学科的特征以及决策影响的广泛性,提出了科普智库的定位和内涵等基本要素。根据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要求,分析了科普智库建设的人才、内容生产和考核评价三个关键要素,提出要加强对科普智库建设相关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和思考,科普智库需针对我国科普事业发展和科普产业需求的全局性问题、重大问题等开展前瞻性、长期稳定性研究,推动我国科普事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梁璐 《东南传播》2010,(7):95-97
在大众传媒高速发展的今天,科普传播借助大众传媒这一载体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存在着问题。文章从科普传播的传播媒体、传播内容、以及科普创作者与传播者的视角对大众传媒在科普传播中的作用进行分析,阐释我国科普传播存在问题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20.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内的科普创作、出版迎来了转型期.本文以近年来科普创作、出版及奖项设置等情况为研究对象,从叙述方式、创作热点、传播方式三个方面解析了转型期科普创作及出版出现的三大转向和面临的挑战:科普作品的叙事特征呈现出"科学+艺术"的丰富样貌;自然博物类科普图书成为科普出版热点;互联网生态下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给科普创作出版提出了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新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