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拖堂”现象浅析南昌师范学校肖鉴铿“拖堂”是教育界常用的一个术语,其意是“不按时下课”。本来,无论是上课铃声还是下课铃声,都是学校作息的信号,师生都应遵守。这情况就如同球赛一样,开赛哨声响后,球赛才能开始,终场哨声一响,球赛即告结束,所有裁判员与球员...  相似文献   

2.
王谢生 《科学教育》2006,12(2):20-21
当今,中小学“减负”喊得很响,且措施也极为得力,学生深受欢迎:早晨到校迟点了,中午自由多点了,下午放学早点了,晚上作业少点了。但是,有些老师对学生课间休息的十分钟却不放了,下课铃响了,还要苦口婆心,讲个不停,出现了“拖堂”的现象,造成学生课间十分钟的休息自由也没有了,这与当今“减负”相悖。为此,要讲“减负”,也得讲讲减“拖堂”。1“拖堂”的危害性“拖堂”,是指教师利用课间下课学生休息时间继续上课。“拖堂”是课堂教学中常出现的现象之一,也是加重学生负担的表现之一。它不仅打乱正常的教学秩序,而且影响了学生的休息自由,其…  相似文献   

3.
按时下课是一节课当中最后的一个教学环节或教学段落。下课铃声响后,教师有意或无意地延迟下课时间,不按时下课,这种现象称之为“拖堂”。在中小学校,拖堂现象更为严重。拖堂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四:  相似文献   

4.
石清飒 《小学生》2011,(4):54-55
对于教师而言,上课不迟到,下课不拖堂,应该是不言自明的事情。可是在现实生活中,老师拖堂几乎成了家常便饭。有些教师提早上课,拖堂下课,把学生的课间休息打扫得干干净净,说什么:“上抢5分钟,下拖5分钟,多上10分钟,考试如神通。”特别是参加中考、高考的“主课”拖堂尤为严重。更令人吃惊的是,一些颇具规模和级别的公开课、示范课上,教师“拖堂”也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5.
上课迟到是学生中常有的现象,尤其是体育课。当然迟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对体育的认识问题;也有因教师“拖堂”下课晚了的问题等等。不管什么原因,体育教师在对待迟到生的问题上,要讲究方法。我发现不少体育教师在对待迟到生的问题上,往往采用“从严从快”的处理方法,把迟到生当成“活靶子”,令其站在队伍的前面,当众训斥;或动手动脚;或罚跑;或做带体罚性的动作结果是被训者表面服,表面认错,心里却不服。甚至有些个性强的学生当面与老师顶撞,弄得不好收场。其他“培训”的学生也很反感。这种处理方法,不仅效果不好,而且影响…  相似文献   

6.
据我了解,拖堂现象在一些中小学还较为严重,学生对此很反感。拖堂现象在有哪些弊病呢? 其一,拖堂教学效果不好。当下课铃声一响,上面老师还在振振有词地讲课,下面学生却无心再听下去了,真正听课的寥寥无几。 其二,拖堂教学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下课铃声一响,学生就会产生习惯性思维——下课了!  相似文献   

7.
《教育》2009,(6):8-8
许少新在2009年第5期《教师博览》发表文章指出,学校作息的规则赋予教师和学生上课和课间休息的权利,通过共同执行来保障教学的正常秩序。“教师拖堂”和“学生迟到”都属于“违规现象”,都应该受到相应的处罚。然而,在这个规则的执行过程中,对违规现象却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处理办法:教师拖堂无人管,学生迟到门外站。  相似文献   

8.
李德宝 《宁夏教育》2013,(10):52-52
在许多学校的教学活动中,拖堂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拖堂时间有长有短,短则两三分钟,长则占去学生的整个课间时间。事实上,大多数学生对此却很苦J陆,甚至很反感。笔者在部分学生中进行调查讨论,对调查结果进行梳理,就拖堂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危害以及对策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解光文 《教育文汇》2007,(10):38-38
下堂课的教学内容是“认识钟表”,对于这课的教学,我充满信心。原因很简单:第一,课前我认真准备了不少教具和课件;第二,钟表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已有了生活基础:第三,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班上的这些小家伙们的手腕上都神气地戴着电子手表,而且都能准确地读出时间,还经常提醒我这个爱拖堂的老师呢。  相似文献   

10.
拖堂,即教师不能按时下课,拖延下课时间的一种不正常现象。拖堂,少则两三分钟,多则四五分钟,更有甚者拖至下节上课铃响。拖堂,从小学到初、高中皆有。长期以来,司空见惯,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近年来,笔者有意就拖堂现象的表现及危害做了一些调查,以期引起同行的关注,彻底根除这一顽症,维护学生的权益和正常教学秩序。一、拖堂的表现拖堂原因,五花八门,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1.讲不完———教师授课内容没有按时完成,下课铃响了,仍滔滔不绝,直到讲完为止。此种多出现在新授课上。2.练不完———教师布置的课堂练习,…  相似文献   

11.
铃响后仍继续讲课,谓之拖堂。笔者做了一次关于拖堂的调查,调查了某校初二和高二各一个班的学生共102人。结果发现,同情老师但不赞成拖堂的占48.04%,怨恨的占26.47%。笔者的结论是:拖堂,实在是一种得不偿失的劳动。1.学生对拖堂的看法一种是同情。这部分学生认为教师拖堂是出于对学生认真负责。如有的学生说:“拖堂要多费口舌,难道老师不想多休息一会儿吗?”“教学内容多,老师才压堂的。”但是,持这种观点的学生又都是“既感激又生气”,因为他们要在课间十分钟去喝水、活动、上厕所。  相似文献   

12.
感动于王栋生老师的一篇文章《她为什么会拖堂》里所写的黄老师。年轻的黄老师是课堂教学的一把好手,被市里推荐到省里参加课堂教学大赛。她做了认真准备,课上得很顺利,但临近下课时,意外出现了。她请一名同学概括课文内容,正说着,“赛场”提示下课的铃声响了。根据大赛规则,拖堂则扣分;如果拖堂时间过长,加倍扣分。小学生有点慌,说话结结巴巴。黄老师就安慰他:“不着急,你可以把话说完。”最终,黄老师因拖堂一分多钟被加倍扣分,所有的评委都为之惋惜。但黄老师有自己的看法:“当时根本没有选择,就按我的习惯做了。如果要问我为什么会这样,也许我觉得那个小男生的发言比我的名次更重要。”  相似文献   

13.
“拖堂”和“占课”(如占用体育课)是教学过程中常有的违反教学规律的现象,学生对此深恶痛绝。造成这种现象除了跟教学内容多、课时少、任务重有关之外,笔者认为与教者自身的教学行为不无关系,教者教学行为的失当直接导致教学时间的隐性流失。笔者试图从学生探究活动中列举一些导致教学时间隐性流失的失当行为,反思教学对策,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4.
下课铃响了,教师的讲解加快了速度,音调提高了八度,纵然学生对外面的世界望眼欲穿,纵然学生在教室里已经如坐针毡……这是我们最常见的拖堂的画面。“拖堂”,或被称为“延堂”或“压堂”。拖,是拖拖拉拉、拖泥带水;延,则是延迟、延误:压,是强硬的、没有自由的。不论哪一个词用在“课堂”的前面,都是对课堂自由民主、创新高效形象的一种破坏。  相似文献   

15.
在教研实践中,发现一些教学者下课铃响了,还在风风火火地进行自己设计的那些环节,存在着“赶堂”、“拖堂”现象。一堂课搞得紧紧  相似文献   

16.
高中课堂教学中,"拖堂"是常见现象。实践调查显示,"拖堂"对正常课堂教学秩序存在一定的危害,容易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下降,进而降低课堂教学效率。造成"拖堂"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针对原因与危害分析,提出针对性的课堂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上课——下课——休息。这是学校教学的一种有节奏的活动。有的教师很爱“拖堂”,下课铃响了还要说三、五分钟,多则拖上六、七分钟,把讲授时间和灌输知识看成是正比例的关系。我带着这个问题到小学听了48节课,其中拖堂的课29节,占千分之六十,其中拖堂二、三分钟占千分之七十二,拖堂五、六分钟的占千分之二十八。拖堂的心理反应及效果,从下表中可以看出:  相似文献   

18.
《教育》2010,(11):17-17
高毅哲10月8日在《中国教育报》撰文指出:报载,上海某中学为治理拖堂现象,采用三段铃声对老师进行“预警(15秒)、缓冲(20秒)、下课(25秒)”三段提示,既留给老师收尾时间,又提醒其要准时下课,使数次严禁却难禁的拖堂顽疾在该校近乎绝迹。  相似文献   

19.
教学事故是指学校在实施教学计划过程中,教师违反教学纪律并造成教学秩序的混乱或者产生一定不良影响的行为,经有关部门调查核实后的认定结果。教学事故包含违纪行为和认定两部分内容。 一、教师的违纪行为 违纪行为是教师的行为表现,并不是所有的违纪行为都能构成教学事故。如“未被发现的违纪行为”仅是违纪行为。违纪行为各种各样,有的违纪行为即使发现也不一定构成教学事故,如“迟到2分钟再拖堂2分钟”,“迟到”和“拖堂”都是违纪行为,此时教师是双重违纪,但完成了授课任务,就不应当定为教学事故。现在仅就笔者认为能构成教…  相似文献   

20.
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中心的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推动着我国素质教育不断向前发展,推动着教师教育教学观念不断更新。我作为教师队伍中的一员,通过参加新课程校本培训,认真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当中的薄弱环节,值得关注的、也是常被像我一样的教师所忽视的、引起学生反感的“拖堂”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