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重大核事故影响下国际铀价格趋势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坤 《资源科学》2012,34(11):2115-2123
核事故是影响着人类社会对核电的选择, 也影响国际市场铀资源产品价格走势。本文以事件法为主要研究方法, 系统分析前苏联切尔诺贝利、美国三里岛等重大核事故对国际市场铀资源产品价格的影响。通过分析发现, INES 7级核事故对国际铀市场的影响长达14年, 使铀的价格下降约60%。日本福岛核事故等级目前已调整至最高的7级, 意味着国际市场铀的价格将长期持续低迷, 并最终将在(24~30)美元/磅跌至谷底。文章最后建议趁国际市场低迷期, 我国应加快国家核电建设进程;建立专业的铀资源产品储备公司, 储备核电燃料;改核电财政补贴为技术补贴, 促进产业升级, 减少贸易摩擦;通过资本运作, 建立国外铀资源供应基地, 增加能源安全。  相似文献   

2.
张莹 《科技广场》2012,(10):137-140
花岗岩型铀矿床为我国四大主要铀矿床类型之一,对我国寻找铀矿资源起到了重要作用。华南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铀资源供给地之一。本文将对华南主要产铀花岗岩体的铀矿化特征进行分析阐述,并总结该地区铀成矿规律。  相似文献   

3.
中国海外矿产资源供应安全评价与形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系统研究我国矿产资源海外供应的总体安全状况,本文创建了集资源综合对外依存度、资源通道依存度和资源地域依存度为一体的海外矿产资源供应安全指标体系,及对应的计算模型。收集了2013年我国39种矿产资源的进出口价值、消费量等数据,测算了2013年我国资源综合对外依存度、资源通道依存度和资源地域依存度,分析了我国海外矿产资源供应安全形势。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对外依存度过高,而且呈不断上升趋势,对资源安全影响较大;我国南海地区尤其是马六甲海峡,资源通道依存度过高,对资源安全风险较大;我国中东、非洲矿产资源地域依存度相对较高,存在一定安全风险。建议增加陆路通道资源进口比例,加强我国矿产品、产地和产能储备工作,保障我国矿产资源安全。  相似文献   

4.
核电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目前全国各地核电发展情况和新的国家核电发展规划,对我国核电发展的铀矿供需情况进行了预测和分析,认为我国铀矿资源远不能满足核电未来发展的需要,对外依存度将高达90%以上,从而取代石油成为我国对外依存度最高的能源.文中最后对我国的核电发展战略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通过铀资源储备模型的建立和基于关税配额政策,对我国铀产品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利用铀市场的实际数据对该模型进行了实例比较.结果分析表明,进口铀产品的增加能有效降低消费者剩余,并促使国家铀资源最优储备规模减少,最终会降低国家的铀资源安全成本:关税配额政策是铀资源储备的不利因素;关税配额的限制将导致国内铀产品价格高于国际铀产品的价格,并使国内的消费者剩余增加,进而增加国内总的铀产品的安全成本.  相似文献   

6.
为搭建对外技术依存测度的理论与方法体系,通过概念挖掘、方法总结、关系辨析,完善对外技术依存度测度的理论基础;并将测度研究归纳为以算法优化为主要内容的地域测度方法、以行业分析为主要内容的领域应用研究、以相互关系及影响因素为主要内容的定量论证研究,讨论其在评估对象、测算思路,以及数据层面改良测度方法的进展,指出当前对外依存度测度研究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展望对外技术依存度测度的发展方向,建议加强理论基础研究,探索基于专利的测度方法,并开展对外技术依存的战略管理研究。  相似文献   

7.
中国海外油气依存的现状、地缘风险与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宇  何则 《资源科学》2020,42(8):1614-1629
在新能源发展方兴未艾之时,油气资源仍然在世界能源消费比重中占据主导地位。中国是世界最大能源消费和油气进口国,保障油气资源供应是攸关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本文在分析中国海外油气依存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中国油气供应保障的主要地缘风险,并提出了保障海外油气资源供应安全的应对策略。研究表明,当前中国石油和天然气的海外依存度已分别超过70%和40%,进口来源地集中程度过高,导致中国油气供应极易受到地缘风险的干扰。中国的海外油气供应面临着一系列地缘风险:世界油气主产区与主要来源国的地缘政治形势多变、美国实现“能源独立”后或将以能源作为地缘政治手段、新型工业化国家油气需求旺盛且地理集中增加了地缘摩擦的可能性、海上油气运输通道战略节点众多且易受大国实力干扰、油气战略储备不足难以应对突发战争与禁运风险等。鉴于此,针对中国海外油气合作的不同区域与合作重点,提出了保障中国海外油气供应安全的多元化与差异化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8.
铀是一种强放射性元素,同时又是一种地球化学性质非常活泼的元素,具有高度的成岩敏感性。铀的地球化学行为决定了它在地层中有良好的可动性,因而是一种有用的示踪元素,可以用来追索沉积体系演化过程中发生的许多重要地质事件。文章概述了铀在表生作用带的地球化学行为、分布状况和迁移富集规律,指出成岩作用才是使铀富集的根本原因;并简述了在油气劫探开发中铀在识别岩性和研究生油层、储集层、构遣断裂、沉积环境、成岩环境、地l下水、古气候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核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原地浸出采铀创新团队自1993年创立以来,以砂岩铀资源开发的工程需求为导向,不断加强基础研究、关键技术攻关、工程设计与应用协同.团队先后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科技计划项目50余项,设计建成地浸采铀工程10项,在地浸采铀理论方法创新和安全高效开发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0.
王东方  陈伟强 《资源科学》2018,40(3):498-506
铝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铝土矿作为铝产业链的源头,是铝工业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保障。因此,全面了解铝土矿的进口市场有助于充分把握市场形势并做出相应的判断。本研究基于中国1992—2015年铝土矿的进出口数据,从对外依存度和市场集中度两个方面,构建了铝土矿进口资源安全程度评价矩阵,以评价中国铝土矿的资源供应安全程度。结果表明:①1992—2015年,中国铝土矿的净进口重量和价值量逐年增长,特别是2004年以来,净进口重量和价值量增长显著;②1992—2007年,中国铝土矿的对外依存度逐渐上升,2007年之后相对平稳;③2007年之后中国铝土矿进口市场的集中度相对2007年之前较低;④近年来,中国铝土矿向供应相对安全的方向发展。建议:今后进一步积极开拓海外铝土矿资源;进一步均衡从各国进口铝土矿的比例。本研究所采用的分析方法以及所构建的资源安全评价矩阵同样适用于对其他材料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中国资源安全战略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王礼茂 《资源科学》2002,24(1):5-10
随着中国石油供应对外依赖程度的增大,石油供应的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发达国家在经历了石油危机的打击后,建立了较为有效的风险防范体系,有效地方翻了石油供应中断和价格的剧烈波动。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和世界主要石油消费大国之一,石油安全问题成为我国21世纪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为此,文中提出7个方面的战略对策:(1)尽快建立国家资源储备机构,完善中国的资源储备体系。(2)积极开展资源外交,为中国利用国外资源创造良好的环境,为保障国家的资源安全服务。(3)与周边国家建立长期稳定的资源贸易伙伴关系。(4)积极扶持中国大型资源扩国公司的发展,为中国的全球资源战略服务。(5)建立多渠道的资源供应体系,减少资源进口来源单一化带来的风险。(6)建立资源节约型的经济结构,减少对石油资源的依赖,同时寻找新的替代石油的能源。(7)积极参与和共同组织区域性能源安全合作组织。  相似文献   

12.
中亚地区天然气资源丰富,而且中亚各国大力开发天然气资源,不断提高生产量及出口量,致力实现出口多元化,因而成为世界各大国及各大力量争夺关注的焦点。而我国由于人口众多且消费巨大,天然气资源严重依赖进口,对外依存度逐年攀升。目前中亚地区占我国天然气进口市场的份额在50%左右,未来虽然该比重会有所下降,但进口总量会稳步增加,因此中亚天然气仍然在我国天然气保障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中亚天然气资源具有比较优势高、安全性和稳定性好等优点,但我国与中亚天然气资源的合作开发也会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外部因素的扰动。为此,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角度出发,详细分析了中亚天然气资源的地缘配置格局及对我国天然气安全的保障程度与保障效益,分析了外部扰动因素对中亚天然气资源开发的影响和对中国能源安全的保障风险,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当前我国与中亚天然气资源合作开发亟待采取的对策建议:(1)建立副总理级的天然气合作开发协调委员会;(2)制定并完善与中亚五国的天然气双边贸易协定;(3)继续扩大中亚—中国天然气管道输气能力;(4)优选我国与中亚天然气合作开发模式;(5)建立中国-中亚天然气交易中心。  相似文献   

13.
世界油气资源格局与中国的战略对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赵建安 《资源科学》2008,30(3):322-329
本文以世界和中国油气资源赋存、分布数据为基础,分析了世界和中国油气资源开发与供需的基本态势和变化趋势。总结了中国利用世界油气资源的背景和基本格局。提出中国的战略选择时策:以和平和协商为主要方式平衡世界能源输出、消费国家和地区的战略关系,全面加强国内油气资源的勘探工作,坚持油气资源利用多元化和来源多元化的原则,全面参与油气资源输出国家和地区的油气资源开发,坚定不移的建立和实施油气资源战略储备.强化利用世界油气资源运输的保障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4.
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是全球铀矿资源富集区之一,具有铀矿资源储量大、分布集中、开采条件较好等特点。自2009年以来,中亚铀矿开采量长期居世界首位,2016年占世界铀矿总开采量的43.5%(其中91%分布于哈萨克斯坦)。中国与中亚铀矿合作始于2005年,自2010年以来发展较快。文章分析了中国与中亚铀矿合作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阐述了合作开发模式从铀矿贸易、铀矿勘探开发发展到核燃料组件加工,并对合作开发的前景作了预测。主要结论为:2030年以前中亚铀矿可满足中国核电发展对进口天然铀需求量的70%—75%;其后,随着中亚铀矿资源的快速消耗,2035年保障程度降至40%—50%。最后,文章提出了加强和深化中国与中亚铀矿合作的对策建议:以"五通"理念引领合作开发,尽快编制《中国与中亚铀矿合作开发规划纲要》,明确未来合作开发的重点,不断提高中资企业在合作开发中的地位作用,重视防范和化解合作开发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为揭示全球木质林产品贸易网络的演化特征与演变轨迹,掌握中国在全球木质林产品贸易网络中的地位变化及供需安全性,本文基于1993-2018年全球木质林产品贸易数据构建有向加权复杂网络模型,主要对全球木质林产品贸易网络的整体演化、节点中心性演化、集团演化、供需大国竞合关系及中国木质林产品贸易的供需安全展开实证分析.结果 表明...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分别对我国重点资源的供需格局和利用周边国家资源现状的研究后,认为中国与周边国家在资源供需和资源安全上的竞争与合作主要表现在油气资源上.因此,以油气为例,将周边国家分为:高度依赖石油的国家或地区,石油供需平衡或少量进出口的国家或地区和大量出口石油的国家和地区三种类型.认为对中国利用境外资源构成挑战的国家便是第一种类型的国家.彼此的竞争主要在油气管线走向、境外开采权、油气运输线安全保障等领域.但是双方有共同的利益和合作的基础,如可以在战略石油储备的运营和管理,能源效益的改善,打击恐怖主义对石油运输通道的袭击等方面进行合作.  相似文献   

17.
人力资本是一国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本文从需求和供给效应角度分析了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促进人力资本的机理,并探讨了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促进人力资本的局限性.在此基础上,以我国为例,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主要有在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的同时,扩大与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体国家之间的贸易总量;优化对外贸易结构;保护员工投资于企业专用人力资本后的收益;促进三大区域的对外贸易平衡发展;通过服务贸易加速人力资本积累;适时调整“轻进口重出口”的贸易政策.  相似文献   

18.
刘宏笪  张济建  张茜 《资源科学》2021,43(4):652-668
碳中和目标下,基于供应链调整各国间的碳排放关系,明确中国碳排放责任与形象,对于中国深化绿色发展、实现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全球供应链视角,引入生产与贸易中的碳排放问题,并构建碳供应链测度分析模型。本文基于2008—2014年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数据,首先,明确中国在碳供应链生产端的国内生产长度、国外生产长度,以及中国在碳供应链贸易端的碳出口、碳进口规模;其次,测算并总结中国、美国等19个世界主要国家碳净出口与国内碳排放情况,对比分析上述国家碳泄漏与碳减排情况,从而剖析并刻画中国碳排放责任与形象;最后,基于19个世界主要国家碳供应链生产、贸易端的情况,总结得出各国碳供应链国内、国外情况,进一步探究中国在全球供应链视角下的碳排放责任与形象调整方向。结果表明:①中国国内生产长度呈现二、三、一产业梯次化衰减特征,国外生产长度明显趋短,且能源、电气等关键产业陷入低端锁定困局;②中国年均碳出口、碳进口分别达880.375 MT、401.328 MT,碳规模位居世界前列;③中国贡献了41.21%的碳净出口份额,美英日法则形成686.511 MT的碳泄漏缺口,中国以全球最大的碳净出口国家身份,在全球供应链体系中承担积极的碳排放责任;中美俄国内碳排放达到1000 MT以上,但中国碳减排率达3.79%,显著高于美国2.07%、俄罗斯-1.05%,中国以较高的碳利用率呈现碳减排形象;④中国国内、国外碳供应链均处于“野猪型”状态,碳供应链质量有待提升;发达国家国内碳供应链多以“水牛型”状态出现,萎缩的经济降低了生产能力与碳排放量;国外碳供应链中,发达国家多呈现“乌龟型”特征,碳减排乏力且碳排放责任推诿。因此,中国须针对生产环节调整产业结构,摆脱产业依赖,继续秉持大国碳减排责任、呈现积极的碳排放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