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肃的回旅是一个勤劳勇敢、富有反抗精神的民族。从它形成为一个独立的民族后,为了争取生存、平等和自由,曾前赴后继,英勇不屈地与元、明、清三朝的统治者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几百年的斗争。甘肃回族的历史,是一部反抗民族压迫的可歌可泣的斗争史。清代,是甘肃回族起义最盛的时期。起义地区之广,规模之大,时间之长,战斗之激烈为历代所罕见。本文介绍的是清代顺治、乾隆、同治年间的三次回民大起义。  相似文献   

2.
关于清初四十年(1644年清军入关至1683年康熙统一台湾)的社会矛盾性质问题,一直有争议的。而这一问题的正确解决,关系着对清初农民起义、几位进步思想家、康熙等政治家的评价等一系列问题。早在五六十年代就有分歧意见。如吕振羽同志在《简明中国通史》和尚钺同志在《中国史纲要》中认为清朝统治者是黑暗的“民族牢狱”,清代的民族压迫与歧视,始终极其尖锐和严重。满汉之间的民族矛盾始终是主要的。刘大年同志在1961年《论康熙》一文中,给康熙帝作出了高度评价,他断言,清初压倒一切的社会矛盾,不过是民族矛盾旗子掩盖下的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是“反满派”地主和“拥满派”地主争夺统治权力的斗争。他不仅不把民族矛盾说成是当时的主要矛盾,并且认为清初各种反抗民族压迫的斗争也  相似文献   

3.
列宁曾经说过一句为研究民族问题的学者所熟悉的话:“一切民族压迫都势必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反抗,而被压迫民族的一切反抗趋势,都是民族起义。”(《列宁全集》第23卷55页)据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民族压迫必然引起民族反抗,哪里有压迫,  相似文献   

4.
顾炎武是明清之际的伟大学者和思想家。他具有四重基本品质:顾炎武是心系天下的爱国者,他科学地界定了天下与国家这两个具有根本区别的概念,而且他始终以中华民族的利益为重;顾炎武是见诸行事的文学家,他实现了文学创作与现实需要的完美结合;顾炎武是弘扬中华传统学术的典范,他在经学、音韵学、历史地理学和社会经济史等方面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顾炎武一生淡泊名刺,凸显了一个真学者的品质。顾炎武一生不倦地奋斗,他在奋斗中寻觅到了人生的乐趣。顾炎武用自己的一生在四个维度上诠释中国知识分子诗意栖居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川南僰人反明斗争述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明一代,川南少数民族僰人(又称“都掌蛮”、“都掌人”),为反抗明王朝的残酷剥削和压迫,曾一再掀起声势浩大、可歌可泣的英勇斗争,在我国少数民族反抗封建王朝的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本拟依据史料,对川南地区的这场僰人反明斗争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6.
《三国演义》所表现的“拥刘反曹”思想倾向,一直有人不加分析地笼统地冠以“封建正统思想”而加否定。其实,这种“拥刘反曹”的思想,是三国故事长期在民间流传与演进和《三国志演义》日臻完善的过程中,伴随着我国内部反抗民族压迫的抗暴御侮的斗争而逐步萌生、发展、形成和强化起来的,而且这种思想曾在这些伟大斗争中起过积极作用,不应全盘否定。  相似文献   

7.
明中叶后,商品经济有了显著的发展,明政府除了加重对农民进行剥削外,还加紧对城市工商业者进行掠夺.明神宗在位期间,派出大批宦官充当矿监、税使,分赴各地搜刮,这些人到处胡作非为,激起了各地商民反抗矿监、税监的斗争.《明万历时期各地人民反抗矿税监斗争图》比较集中地标出1599年至1608年间各地人民十次反抗矿税  相似文献   

8.
顾炎武     
顾炎武,原名绛,字忠清,明清之际著名的思想家、学者,江苏崑山人。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卒予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清顺治二年、明福王朱由崧弘光元年(1645年),清兵破南京,他为表示和新王朝的不合作,更名炎武,字宁人。学者称之为亭林先生。和黄宗羲、王夫之在学术史上被尊称为“三先生”。顾炎武出身崑山望族,青年时曾加入以抨击当时弊政为宗旨的“复社”,主张读书务实,留心经世之学。清兵南下,陷崑山,其生母何氏与两弟均被难、家室被焚,及常熟陷,嗣母王氏绝食而死,这一切对顾炎武的刺激极大。他和“复社”社友归庄、吴其沆起兵抗清,失败后又曾襄赞太湖义军。当时清廷防民极严,每对无辜无味强加“通海”之罪,当时崑山乡宦叶方恒蓄谋吞并顾家遗田八百  相似文献   

9.
鲁迅生于一八八一年,卒于一九三六年。他历经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历史时期;终其一生,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战斗到底。“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①在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斗争中,他和广大的中国人民是“共同着生命”而始终一致的。  相似文献   

10.
顾炎武,本名绛,字宁人,号亭林先生,江苏昆山人,是明末清初的一位具有坚定的民族气节,终身不懈地进行抗清斗争的杰出的爱国志士,同时又是一位开清朝一代学风、学识渊博的著名学者。 顾炎武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少时是在嗣祖绍芾和嗣母王氏的悉心教导下成人的。王氏是一位具有较好的文化素养的妇女,时常讲一些文天祥、于谦等中国历史上杰出人物的爱国事迹给炎武听,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忠君爱国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明清之际杰出的爱国学者顾炎武到今年巳逝世三百周年了.顾炎武是一位杰出的爱国者.他早年参加反对明末当权奸宦的进步学术团体复社.清兵入关后,他又参加昆山、嘉定一带的抗清起义;失败后,他匿名江湖,游历南北,仍念念不忘兴复,曾写下不少记录异族征掠罪行、同情人民疾苦、歌颂正义斗争、表达自己抗清决心的爱国诗篇.顾炎武还是一位有多方面才能和成就的杰出的学者.他在经学、哲学、社会学、历史学以及地理、经济等诸多领域里,都有很深的造诣,毕生著作达几十种之多,给中  相似文献   

12.
黄宗羲(公元1609—1695年),字太冲,浙江余姚人。号南雷,亦号梨洲,学者称梨洲先生。他父亲黄尊素是明末御史,后被阉党所害。父亲生前与杨涟、左光斗等过从甚密,所以黄宗羲对当时政局的清浊和政治斗争,十分清楚。他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但他于青年时期即参加过反对阉党的斗争。明亡后,他举兵抗清,随孙嘉绩、熊汝霖诸军于江上,失败后入四明山,后随明鲁王于海上。他为了抗清,改名换姓,转徙各方,“屡濒于危”。直至南  相似文献   

13.
明清之际是中国帝制社会变动最为剧烈的历史时期,以清代明的时代背景孕育了一批思想和学术的精英,顾炎武就是其中著名的学者和思想家。时代催生了顾炎武思想,同时其思想形成也与家学传统、个人经历和晚明学术思潮有着密切的联系,兹以此为视角探究影响其思想形成的多方面因素。  相似文献   

14.
顾炎武开始长达25年的北游生活以后,就再也没有回过昆山故里,终客死山西曲沃.关于顾炎武北游不归的原因,引起了后世学人的广泛关注.在爬梳史料和借鉴前辈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考察顾炎武北游不归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北游前段,他因为躲避来自里豪和家族内部的迫害不敢归;二是在北游后段,他因为经济上的窘迫而不能归;三是超越前段不敢归和后段不能归的深层原因在于他基于遗民心理的不忍归.面对恢复希望渐趋渺茫的形势,他强忍不归.  相似文献   

15.
元朝在将近一百年的统治期间,对“汉人”和“南人”施行空前的民族压迫的结果,是不断地激起全国各族人民,越来越频繁的反抗和起义。到了元末至正年间,尖锐的民族斗争,已经把元朝的残暴统治推向了全面崩溃的境地,一场最后埋葬元朝统治的席卷全国的农民起义风暴终于来到了。当时,全国各地风起云涌的反元起义队伍,主要分为两支。一支是刘福通领导的以修河民工为主的起义军,他们于至正十一年(公元一三五一年)五月在颖州起义后,连  相似文献   

16.
顾炎武是明末清初杰出的爱国志士和伟大学者。不少人曾为他写过传记。其中要数清代著名学者全祖望的《亭林先生神道表》写得最早,影响最大。解放后,当代著名史学家吴晗,为纪念顾炎武逝世二百八十周年,又以《爱国学者顾炎武》为题,重新作传。  相似文献   

17.
《爱国学者顾炎武》是吴晗同志根据丰富而确凿的史料写的一篇人物传记。文章通过记述顾炎武饱经忧患、致力抗清、严谨治学的一生,歌颂了他崇高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赞扬了他一丝不苟、虚心勤勉的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讲授本文,教学目的可确定为:1、了解顾炎武的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学习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勤勉的治学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中学文科》2007,(1):11-17
【重点点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包括中华民族形成、民族融合过程,民族政策,民族经济文化发展,近现代中华民族反抗外来民族压迫斗争以及新中国民族政策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等内容。这是近年高考考查的热点。  相似文献   

19.
顾炎武是明末清初一位高风亮节的爱国志士,也是学识渊博的著名学者,他的成长与母亲王氏的言传身教有着直接的关系。顾炎武出生之后,父母就把他过继给顾炎武叔祖顾绍芾的守寡儿媳王氏为子。顾炎武在王氏的抚育下,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王氏性格刚强,虽然是个女人,但很有主见,遇事敢说、敢干、敢于承担责任。她心灵手巧,勤劳节俭,又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她非常重视对顾炎武的教育,在顾炎武四五岁时,就开始教他读书和写字。后来,顾炎武进了家塾,每逢他放学之后,王氏便停下手中的活计,认真地考问他一天学到的功课。她期望自己的儿子能成为一个品…  相似文献   

20.
康熙十二年(1673年),平西王吴三桂举兵反清,随后靖南王耿精忠、平南王尚可喜之子尚之信等起兵响应,史称“三藩之乱”。不言而喻,历史早已将这次事件定性为“叛乱”,后世治史者亦多沿袭陈说,遂使吴三桂被长期钉在耻辱柱上。笔者以为,这场对清朝统治者来说是一次叛乱的斗争,具有反抗民族压迫、维护民族平等的性质,具有恢复明朝社稷、实建汉家天下的企图。此非故作危言,但书一得之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