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名校要强身健体,需用历史的眼光和未来视野寻求发展的坐标,在当下的行走中守望教育理想,回归实践理性,焕发创新活力。普通学校,只要保持理想上的诚挚,理性上的诚心,创新上的诚实,同样会拥有精神的高贵、业绩的辉煌。名校是怎样形成的,名校存在的价值是什么,名校的困境何在,名校如何"保鲜"和发展?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何为名校,名校何为"的专题策划人,四川省特级教师陈兴中。  相似文献   

2.
看懂流行风     
本世纪最流行的是什么?"酷"!"爽"!何为"酷"?何为"爽"?大街上涌动的"新新人类"们给出了具体的答案:鲜艳夺目的彩色发型;别具特色的"乞丐装";一张张涂抹着赤  相似文献   

3.
"同课异构"也好,"异课同构"也罢,我们首先要思考的两个问题是,何为"课",何为"构"?为什么要进行"同课异构"?  相似文献   

4.
<正>近十余年,"国学"作为一个陌生的老词又出现在文化界、教育界乃至政界人士的口中,出现在中小学校园的墙壁上、课堂上。何为"国学"?从概念本身到如何对待国学,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学界有肖川之类,骂"狗日的国学"的;当然也有呼喊用"国学"争取民族自立、延续文化命脉的。不一而足。但没等理清楚,或不屑于理清楚,中小学却轰轰烈烈"国学"了——人们在分不清何为国学、何为经典、何为传统、何为民俗的情况下,不问精华糟粕,不分年龄学段,一哄而上了。于是,校园  相似文献   

5.
<正>本刊编辑部:吴校长您好,首先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我刚从校门口进来,看到一块巨石,上面"涵养大气"四个红色的字尤为醒目,这是你们的学校文化?您能跟我们说说"涵养大气"文化的内涵吗?吴红明:"涵养大气,成德达才"就是我们学校的办学理念,也是我校的文化核心。何为"大气"?有学者定义:"大气者,充盈宇宙,贯彻天地,萦绕四海,惠及众生之正气也。"我  相似文献   

6.
随着课程改革评价体系的重新构建,"宽容"和"严格"这两个词语出现的频率日益增加,但何为"宽容"、何为"严格"?为何"宽容"、为何"严格"?如何"宽  相似文献   

7.
<正>1印象最深的名词——核心素养在开始学习和接触新课标时,给笔者留下印象最深的名词是"核心素养"。通过逐步学习才明白何为核心素养,何为学科核心素养,何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国家提出这一标准是有其时代背景和现实意义的,从教育部的顶层设计到学科的课标制定,从教育目标到学科目标再到教学目标的制定,目的就是要把  相似文献   

8.
<正>采访时间:2021年12月采访地点:线上采访记录及文字整理:《历史教学》编辑部编辑豆艳荣问:章老师,您好!在很多大学生还懵懵懂懂、不知何为历史学研究路径的时候,您在本科阶段就已开始撰写并公开发表学术研究论文了。请问您是如何快速地适应并走上史学研究之路的呢?  相似文献   

9.
时下,争创名校已成热潮,"名校工程"蔚然成风.然而,何为名校,名校何为,何不为?  相似文献   

10.
王晶 《现代教学》2015,(Z2):22-24
一、对教育新常态的认识当前,"新常态"已成为社会的高频热词。"新常态"思维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正在产生深远的影响。上海市长宁区绿苑小学作为上海市新优质项目学校,我们在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中,也产生了无数的教育追问:何为教育新常态?何为办学新常态?何为校长德育管理新常态?正因为有了这样的追问,才让我们有了更主动、更深刻的思考与预判,才让我们肩负的教育使命变得更加富有意义与挑战。  相似文献   

11.
白居易所作的中书制诰有"旧体"、"新体"之分.何为"旧体"?何为"新体"?人们大多遵从陈寅恪先生《元白诗笺证稿》中的说法,以"新体"为复古改革后的文体.本文认为恰恰相反,"旧体"才是改革后的制诏文体,是在一定程度上散文化了的骈体文.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国学作为一个陌生的老词出现在文化界、教育界乃至政界,出现在中小学校园里、课堂上。何为"国学"?学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中小学校长眼中的"国学"令人堪忧。人们在分不清何为国学、何为经典、何为传统、何为民俗的情况下,不问精华糟粕,不分年龄学段,一哄而上。于是,校园墙壁上出现了《二十四孝图》,《声律启蒙》《笠翁对韵》之类工具书被列入"国学经典",晦涩难懂的《道德经》也让小学生诵读,《金匮要略》之类的专业书也推荐给中小学生……为澄清一些基本概念,矫正一些过头的做法,本期《专题资讯》汇集专家学者对国学概念、国学教育的代表性看法,以资参考,从而使中小学的国学教育更理性、更长久,更少些偏颇。  相似文献   

13.
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的史铁生,疾病将他的身体磨损地千疮百孔,却把他的精神磨砺地更加坚韧。苦难并没有将他击垮,而是给了他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思考何为命运,何为人生。而他在散文《我与地坛》中,交出了一份长久以来他对生命意义哲思的完美答卷。  相似文献   

14.
何为真理?何为谬论?举个例子:说六年级是"艰苦卓绝的长征",那一点都不为过,肯定是真理;说六年级是"激情燃烧的岁月",笃定是哪个作文高手整出来的,这就是谬论。  相似文献   

15.
<正>一、何为"诵读"及"诵读教学"实施的背景何为"诵读",《现代汉语词典》中认为是:"念(诗文)"。《辞源》解释为"念、默读"。《汉语大词典》解释为"念、熟读、背诵"。但具体到语文课堂教学,诵读应包括朗诵、吟诵、背诵等具体的方式,即运用富有感情色彩的有声语言转换作品,从而感受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意味情调的阅读方法。"诵读"是一种传统的语文学习模式,也是比较有效的语文学习方式之一。在我国千余年的语文教学实  相似文献   

16.
许芹 《语文天地》2013,(16):27-28
一、课例一: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端午日》我设计的教学形式是"记者采访"。采访中,男同学为受访对象,女同学为小记者。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举行"记者采访"活动,我想问问大家:"假如你是一名记者,最好是采访什么样的人?"生:我觉得最好是采访一位老人,而且要是一位老大爷。  相似文献   

17.
李玉琴 《江苏高教》2007,(1):152-153
一、大学生荣辱观教育应突出"明荣知耻"的教育 "明荣知耻"是大学生荣辱观教育的首要任务.大学生只有真正明白了何者为荣,何者为耻,方能耻所当耻,荣所当荣,才不至于"以荣为耻、以耻为荣".目前,高校正对这"八荣八耻"进行着大张旗鼓的宣传,这种强大的宣传攻势的确能使大学生很快分清何为荣,何为耻,但分清了何为荣,何为耻,并不等于他们就真正明白或接受了为何要以此为荣、以彼为耻的原因和道理,也不等于他们在行为选择上就能有所为,有所不为,更不等于他们就已经形成了正确的荣辱观.现代大学生一个比较鲜明的特点就是:知而不行、知而妄行、知行不一.究其原因,按照程颐的说法"知而不能行,只是知得浅",信之未笃.所以,荣辱观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要通过一定的方式使大学生从内心深处真正明白和接受社会主义荣辱观,并能成为其内在的"道德律令".  相似文献   

18.
今天我们给"道德"的定义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本文重点从儒家的角度来阐释何为"道",何为"德"。以孔子学说为根据,分别从道和德的不同方面阐述它们的意义,运用发散性思维,从而引出其本身更深层次的涵义。  相似文献   

19.
根据笛卡儿对方法的哲学思考,以及现代学者对其哲学思考的本质揭示,设计了7个问题,使学生能通过问题解决,由问题1至问题3知道何为"百题百解";由问题4、问题5知道何为"百题一解";由问题6、问题7体验"百题一解",并综合这些问题反思个体的做题行为,获取对数学的新认知.目的是让师生体会到:要跳出"数学题海",关注数学内在的联系,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观.  相似文献   

20.
这就是幸福     
导语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三个生活场景,叙述详细具体,细节描写逼真,神态描述生动传神。文末,再以"何为幸福"这一问句独立成段,首尾呼应,总结全文,既解答了读者心中的疑问,也留下了回味的空间。何为幸福?深秋,寒风刺骨,带走片片落叶,同时也带来一份独特的幸福。我自幼就落下了手寒的毛病,每到深秋初冬暖气未来之时,特別痛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