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加大吉林省在欧洲各国的宣传推介力度,推动吉林省与欧洲主要华文媒体的新闻合作,我于2005年11 月27日随吉林省新闻代表团赴英、法、西班牙等欧洲国家进行了为期 16天的访问活动。此次出访,不仅和英国无线卫星台、法国《欧洲时报》、西班牙《西华报》、《侨声报》等欧洲媒体达成了新闻合作协议,而且也让我对欧洲几个主要国家的情况有了进一步了解,让我对进一步做好外宣工作有了一些新的思考。外宣的目的不外乎是让受众增进对推介内容的了解,从国外的角度说。此次登上欧洲大陆,我便成了受众,以一个外宣对象的身份对比欧洲国家与我们的外宣工作,让我深有所得。  相似文献   

2.
欧洲古典音乐是从16世纪巴洛克时期到20世纪早期的音乐,贝多芬是欧洲古典音乐主要的代表人物。深受启蒙运动影响的贝多芬,是欧洲古典音乐的集大成者,他悲惨的命运使他用音乐来与命运做斗争。受前两位大师莫扎特和海顿的影响,结合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创作出了许多作品,是欧洲古典音乐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相似文献   

3.
中国与欧洲分别处于亚欧大陆的东西两端,尽管考古学家的发掘,已追寻到远古文化联系的踪迹,但是关山阻隔,大漠浩瀚,海波汹涌,在生产力水平低下、交通困难重重的古代,不要说较大规模的接触和交流,即使是彼此之间的互通音讯也殊非易事。历史发展到13世纪,马可·波罗的来华及其对中国的生动叙述,诱发了欧洲对中国这一神奇之地的无限向往。然而,欧洲人大批来到中国,中国与欧洲较大规模的直接交往,还必须等待15世纪——海洋世纪的到来。明朝正德年间,伴随欧洲海外扩张的步伐,葡萄牙的风帆驶入了印度洋,从此,中国和欧洲的关系开始发生重大转折。151…  相似文献   

4.
16至18世纪中西文化交往的历程也是中学西传及西方认识中国的历程。自然神论是西方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国儒学的切入点,是中国传统文化与欧洲思想运动的联结点。自然神论源自古希腊,特指欧洲17至18世纪的自然神论,尤其是法国启蒙时期的自然神论。欧洲的历史变革,把传教士传来的中国儒学思想推上欧洲的历史舞台,融入欧洲历史进程,对欧洲自然神论的发展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先后在中国和欧洲暴发,欧洲涉华舆论也在角色和逻辑的转换中经历了不同的阶段性变化。欧盟官方将疫情期间中欧之间的舆论互动定义为"叙事之争",这种政治化的解读不利于中欧双方建立和巩固理性、客观和积极的相互认知。欧洲涉华舆论的变化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与中欧经历的不同防疫阶段密切相关。疫情期间欧洲涉华舆论的主要特点表现为:官方与民间舆论有差异有交集,欧洲涉华舆论存在国别与区域差异,传播方式及其效果具有多样性和交互性,中美舆论交锋影响欧洲涉华舆论。为克服欧洲涉华舆论变化的消极影响,首先,中欧双方应当共同确认疫情是人类公敌,反对政治化和污名化,携手遏制疫情和"舆论病毒"的传播。其次,中欧制定和实施抗疫措施都立足于本国实际,因地制宜、对症下药,双方应当相互尊重并拒绝将防疫问题上升到"制度比较"层面。  相似文献   

6.
<正>2015年3月18日来自英国的克里斯托弗·谢伊在河南省郑州市一家办公用品生产企业任销售总监,公司80%的产品出口欧洲。最近他注意到,一些欧洲客户陆续将仓库转移到了郑州。"郑州的仓库比欧洲便宜很多,加上相对低廉的劳动力资源,未来可能成为欧洲企业的一个生产和配送中心。"谢伊说。这一变化得益于郑欧班列的常态化运营及其分拨配送体系的完善。以前,河南的货物出口欧洲走水路,要先运到东部港口青岛或连云港再海运,历时约30天,且行程易受天气影响而不够稳定。2013年7月郑欧班列开通,从郑州到汉  相似文献   

7.
<正>2016年的英国脱欧公投和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将欧洲带入了一个充满巨大不确定性的时期。英国脱欧颠覆了对欧洲来说已经习以为常的一体化路径,特朗普当选则从价值观、制度和政策三方面同时对欧洲的"政治正确"构成挑战。欧洲将在2017年继续应对不确定性的挑战:由于荷兰、法国、德国等欧洲重要国家将迎来大选或议会选举(如意大利政府不能解决银行业危机、无法应对极右翼政党的压力,也极有可能被迫提前在2017年举行议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15世纪末期,伴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到来,中西交通再度复兴,展开了世界文明交流的新纪元。中国重新经由航海家、商人、传教士、外交使节的笔述、口传再次唤起了欧洲人的注意。16世纪中叶开始,以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等为代表的天主教传教士来到中国,拉开了近代以来欧洲与中国接触和对话的序幕。以耶稣会士为主体的来华传教士在欧洲和中国两个不同的文化氛围中展开了对中国的研究,用西文写作的各种作品,为当时的欧洲提供了关于中国较为准确的信息,构成了欧洲早期中国  相似文献   

9.
欧洲联盟(以下简称欧盟),作为一个共同体,成功地建立了统一大市场,促进了各成员国的经济大发展;启动了欧洲统一货币,形成了横跨欧洲大陆的“泛欧元区”,足可以同美元抗衡;基本实现了共同边界,建立了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而欧盟各成员国将于2004年10月29日签署的《欧洲宪法》,也将进一步加速欧洲经济、政治一体化的进程。但是语言问题却一直困扰着这个国际组织,而且至今还没有应对的良策。  相似文献   

10.
在欧洲东方学的历史上,17世纪的德国汉学居于领先地位,当时的法国和英国等国家都尚未有较为深入地汉学研究.本文通过17世纪德国汉学的三个代表性人物,物展现德国17世纪汉学研究的基本成就和特点.这三位汉学家在德国开启了欧洲本土的汉学研究.18世纪后欧洲汉学属于法国,但在17世纪,欧洲汉学的重镇是德国.  相似文献   

11.
欧洲开世界汉学研究之先河。十三世纪马可波罗的中国游记对欧洲造成很大震撼。十六至十八世纪,天主教传教士到中国后,对中国这样庞大的帝国能维持大一统,对儒学所代表的价值理念印象深刻而又敬佩不已。到了十七、十八世纪,欧洲上流社会的学者,对汉学已有敬慕风从之势。时至今日,在欧洲众多的大学和研究机构里,已有五百多人从事汉学研究,这在历史上从未有过如此比重。英国汉学崛起于十九世纪,当时多在实务范围发展,中国通的先驱是殖民官和传教士。随着在华势力的逐渐增强,英国汉学后来居上,于二十世纪初已在欧洲汉学界处于领先地位。剑桥汉学…  相似文献   

12.
正"欧洲人最大的不幸,就是不能成为一个中国人"!欧洲启蒙运动旗手伏尔泰当年的感慨启迪了意大利学者艾科。他不久前表示:"欧洲人失去了与中国建立平等伙伴的历史机遇,这种遗憾再也不能继续了。"正如过去我们靠西方定义中国一样,越来越多的国家拿中国来定义他们,或拿中国来说事儿。美国也不例外,托马斯·弗里德曼(Thomas L.Friedman)与迈克尔·曼德鲍(Michael Mandelbaum)合著的《昨日辉煌》  相似文献   

13.
欧洲万里行     
今年6月至9月,我去欧洲探亲期间,因为丈夫要在几个国家实习考察,我就买了欧洲通用火车票,凭一张比利时签证,可以去申根协议7个国家中的任何一个国家旅行。这7国是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德国、西班牙和葡萄牙。另外在布鲁塞尔办欧洲其他国家的签证,也非常方便、快捷。比如瑞士、希腊的签证当天即可拿到;意大利、丹麦的签证第二天便能拿到。于是我便在我丈夫有空时和他一起,或者独自一人游览了欧洲13个国家的42个城市。欧洲名城灿如星空,巴黎、罗马、布鲁塞尔、日内瓦、维也纳这些世界级的都市,或是文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城市复兴与文艺复兴何兹全欧洲所谓的文艺复兴,是在15世纪开始的,一般把意大利但丁的《神曲》作为文艺复兴开始的标志。16世纪,文艺复兴就在欧洲各地开展起来。欧洲文艺复兴,是指复兴古代希腊文明。19世纪到20世纪初的西方史学家认为中世纪是欧洲的黑暗...  相似文献   

15.
正英国位于大西洋东部、欧洲西部,与欧洲大陆隔海相望,四面环水的特殊地理位置造就了民众的"岛国性格",民族优越感强,排外心理较重,对异域文化较为缺乏包容和交流的心态,这些都造成了英国对中国的介绍和接受,以及英国的汉学研究有别于欧洲大陆的几个汉学大国,呈现出自成一家的特征。在近代,中国文化在英国的传播是与英国汉学的肇兴交织在一起的。地理大发现之前,欧洲对中国的全部印象主要来源于一些游记作品,其中最为有名是《马可波罗游记》和  相似文献   

16.
黄静 《对外大传播》2010,(12):29-30
金融危机后,中欧关系有所恢复,欧洲民众对华观感也有所回升,但难以恢复前几年的“蜜月”状态。在近几年的国际学术会议上,关于欧洲舆论的争论很多,中、欧的学者都容易情绪化。但是中国人对欧洲舆论有一定误解,因此需要厘清欧洲涉华舆论的形成机制,才能提出较好的应对办法。  相似文献   

17.
以利玛窦为代表的16—17世纪西方耶稣会士,把大量的中国知识和中国文化传播到西方,在欧洲掀起了“中国热”。但是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中国热”急剧降温,中国在欧洲的形象大失光辉,甚至有人认为中国原本就不像耶稣会士们所说的那样,人们是受了他们的欺骗和蒙蔽。其实,耶稣会士传到欧洲的中国消息和中国文化是相当真实可信的,反映了明末和康、雍、乾时期的中国现实。但是从乾隆后期起,中国封建社会已从高峰走向衰落,弊病和败象逐渐明显,特别是与当时欧洲的资本主义社会相比,在经济和政治制度上都处于劣势。政治腐败,思想保守,与外界交往十…  相似文献   

18.
十六世纪到明末的一百多年间,欧洲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意大利等国沿着印度洋新航线来到中国,中国人因此开始了直接接触和认识欧洲的历程.本文梳理明季中国人对于欧洲史地的认知程度以及对于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意大利四国形象的最初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揭示:明季中国人欧洲认识具有"新知与讹误相混杂"、"疏离西方宗教神学"以及"沉湎于传统帝国最后的文化优越感"等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第十届欧洲汉学协会会议,于1994年8月29日至9月1日在捷克首都布拉格隆重召开。来自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等20多个国家的230名汉学家、中国问题专家出席了会议。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国外史学动态研究室主任黄庆华应邀参加会议并作报告。与会者就中国的哲学、历史、经济、人口、文学艺术、考古及香港回归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讨论和交流。 欧洲汉学协会始建于英国,原名欧洲青年汉学家会议,是1948年4月由英国剑桥大学教授龙彼德同几位志同道合的青年汉学家发起成立的。该协会当时不足10人。1975年成为一个正式的学术组织,并易名欧洲汉学协会,目前有会员600多人。  相似文献   

20.
3月31日,微软就谷歌在欧洲大陆互联网搜索市场上的主导地位向欧洲竞争监管机构提起正式诉讼,微软指控谷歌正在滥用其在欧洲在线搜索市场上的主导地位,妨碍公平竞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