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宵梅 《师道》2004,(12):62
人生就是这样奇妙,多年共事不一定建立深厚的情谊,短暂的相逢却会留下永久的记忆!我与《师道》的相逢就是那样地偶然,可它在我的心灵深处却留下了抹不去的印记!而且,对她的情谊与日俱增,竟成为我每个月苦苦的等待,见之则喜出望外,不见则沮丧万分。不记得那是一个什么样的时候,我不经意地在报纸上看到了《师道》的刊名。也许是为人师的原因,对她竟产生了一种莫名的亲切感。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我到邮局订了半年的《师道》。没想到,不读则已,一读便不忍放手。《师道》上的许多文章都让我的思想得到了冲击,而每一份思考都让我重新诞生了新的愿望!…  相似文献   

2.
我跟《师道》可以说是一见钟情,因为对好友高志林在该刊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感兴趣,我认识了《师道》。一年后,我的散文《竹海》发表在《师道》上。我细细品读,觉得《师道》颇有趣味,渐渐地就如同鱼和水一样对之难以割舍了。翻开《师道》,翰墨飘香,闪烁着珠玑金玉的灵光。一篇美文  相似文献   

3.
吴建平 《师道》2003,(9):62
我是一位教育工作者,1994年与《师道》相识。2001年退休后,我从有限的退休金中自费订阅的报刊首推《师道》。我喜欢《师道》不仅因为我是一位教育工作者,更重要的是它刊登的文章体裁广泛,文笔生动,史料翔实,风格清新,栏目众多,图文并茂,真是看一看相见恨晚,读  相似文献   

4.
李伏伽的短篇小说《师道》,取材于乐山师范学校。我就是乐山师范五八级毕业的学生,回顾几年前的学校生活,各方面记忆犹新。现仅就《师道》中有关学校生活的几个问题,谈谈我亲身的体验,以驳斥《师道》作者对我们社会主义学校生活的歪曲。  相似文献   

5.
康絮 《师道》2003,(1):64
认识《师道》已有一年了。去年年底,《班主任之友》编辑部寄来了两本样刊,在刊后的广告专页上,我第一次见到了《师道》的名字,潜意识里也随之有了某种情感的期望,并深信在这严肃的刊名背后一定蕴含了那种沧桑而睿智的永恒。在此前我并不知有《师道》这样一本杂志,应该说,一开始是“师道”二字激发了我对《师道》的兴趣。再细阅所设栏目,眼前顿时一亮,在惊异于教育期刊还可以这样独树一帜之余,更觉得仿佛是不期巧遇了一位神交已久而又未曾谋面的知音。我是个渴望交流与表达的人,教学之余好写点小文章,或记叙生活经历,或阐释人生…  相似文献   

6.
朱久垠 《师道》2004,(9):62-62
去年八月,我怀着憧憬与梦想,踏上了教育改革的热土——广东,加入了民办学校的行列。我一次次地问自己:我能适应南方的学校吗?我能在这片土地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吗?恰在此时,《师道》在不经意问走进了我的生活,让我原本忐忑不安的心开始变得平静了,明朗了!  相似文献   

7.
我于2004年辞职,来到张家港。一进城,两眼一抹黑,根本不着调。失去了原先坚实的土地,我有一种虚空感;不知道前方是什么,我没有了方向感。虚空也就罢了,方向感的丧失,才是最可怕的。我还能往哪里去呢?闲暇时,我写了一篇文章《马加爵,你把青春毁给谁》,并把它挂在了教育在线的网上。后来,文章被《师道》的编辑选中,刊发在新论视窗栏目。  相似文献   

8.
刘波 《师道》2012,(9):63-63
不知不觉中,邂逅《师道》已经五年了。在这五年里,我一如既往地扮演好忠实读者的角色,并成为了不遗余力的推广者。今后,我还希望自己能成为《师道》的“高产”作者。因为我相信,关注一份刊物久了.日久生情,自然就会融合到其中。  相似文献   

9.
种子的力量     
李宁 《师道》2013,(6):63-63
开始教育写作,源于《师道》的引领。人的一生中,最难忘的往往是每个"第一次"。2009年暑假,当我在博客里收到编辑的短消息,准备将《网海研修,我们修什么?》这篇文章发表在《师道》时,还有些发懵。那种不是主动投稿而是被  相似文献   

10.
亲爱的读者,不管你是《师道》的老友还是新朋,你或许都感受到了,新版《师道》流动着一股智慧之风,文化之风,情感之风。何谓师道,为师之真谛也。为师的真谛在哪里?为师者的需求是什么?如何才能满足为师者的需求?这一个个问号,像沉重的铁钩,勾引着我们的心;又像一串铁链,拉动着我们在《师道》改版的路上一步步探索、前行。我们反思  相似文献   

11.
谢远博 《师道》2005,(12):63-63
初识《师道》,是任教于一所偏僻乡村小学的时候。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翻开《师道》,似乎进入了一片情感与智慧的森林,每篇章都宛如刚酝酿出的美酒,让我受益匪浅。如今,我越来越爱《师道》。  相似文献   

12.
严立峰 《师道》2000,(1):77-77
多年来,每当课余时间,摆在我面前的常是一本由广东省委高等学校工作委员会与省教育工会主办的《师道》杂志。因为《师道》是我的良师益友,已与我结下了不解之缘。我阅读《师道》,如沐浴春风雨露,滋润心田,催我奋进,引导我步入教坛的神圣殿堂。  相似文献   

13.
《小读者》2003,(12)
云南安宁市昆钢四中初中生李晓隆来信说:我十分喜欢《小读者》,而且每当我在学校拿出《小读者》时,总有一些同学争着看,都说《小读者》的内容好,吸引人。这说明《小读者》是深受我们初中学生喜爱的。但也希望贵刊能再多选登一些感人的并能针对少年成长期弱点给予有效帮助的故事文章。青海西宁市铁二中初二(6)班的张叶来信说:我在第10期《小读者》上看到了一篇好文章《妈妈,你能把我打聪明吗?》。这文章写得实在。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从没想过孩子的感受。其实,孩子的成绩不是打出来的。我恳劝尊敬的家长们,千万不要再打孩子了,而要想…  相似文献   

14.
李伏伽在他的小说《师道》中,把师范学校教师章志仁吹得天花乱坠,力图诱骗广大教师和师范学校的学生向章志仁学习,作章志仁式的教师,走章志仁的道路。《师道》通过章志仁这个人物宣扬的是什么样的教育思想?它宣扬这种教育思想的目的何在?这种教育思想是为哪个阶级服务的?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国德育》2006,1(2):79-79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明确转型期中国德育发展走向,活跃德育理论研究,沟通和分享道德生活经验,《中国德育》杂志社策划举办“中国德育年度征文”活动。现将2006年度征文活动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征文设A、B两组论题: A组论题:师道与价值观教育;B组论题:我和我的学生师道,是中国教育传统的根基。在多元文化背景下,重塑师道对开展价值观教育、促进学生道德成  相似文献   

16.
<正>轻轻翻开《师道逶迤》这本书,一位位教育大师就立体地展现在我的面前,他们曾经是活跃在徐州教坛的一批德才兼备的杏坛园丁,他们现在依然是徐州教育界的楷模,是我们每一个徐州教育人所要学习的榜样。作为一名教师,我也在思考,从这些教育前辈身上我究竟能学到些什么?一、师道逶迤,至诚担当书中的每一位名师在从教生涯中几乎都  相似文献   

17.
李剑平 《师道》2013,(9):60-60
2007年的某一天,《师道》杂志的田编辑给了我一个电话,说是"走近名师"栏目想要推介我。我半信半疑,毕竟,我与《师道》杂志编辑部素不来往,与田编辑也并未谋面。仔细打听之下,方知田编辑在中央教科院的《教育文摘报》第一版看过我的"事迹介绍",这才醒悟人家田编辑是"唯才是举",或是要进一步挖掘我的"亮点"。于是,这一年的《师道》杂志上,推出了有关我的一个报道,  相似文献   

18.
2003年12月的《师道》杂志刊登了一篇颇为另类的文章——《假如老师欺骗了你》。文章大意说的是,某学生写信向老师发牢骚:当年老师教他规矩做人、本分做事为何会不吃香?为何那些不做实事、一天到晚吹吹拍拍的人反受到重用?老师复信说,假如老师欺骗了你,孩子,请不要埋怨,老师也是迫不得已的。最后这个老师说,为了使你更快更好地适应社会,再教你一个秘诀:抛弃诚信,逢场作戏!读了这篇文章,我想得最多的倒不是这个教师如此复信是否恰当,而是我们的基础教育应如何对学生进行负面教育。坦率地说,我们的基础教育,往往过分强调向学生宣传正面的东西,…  相似文献   

19.
唐代柳宗元曾经写过一篇《师友箴》,主要是讲为师和为友之道。此外,柳宗元还写了《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等专门阐述"师道"的文章。在这些论述中,他主要提出了以下几个观点。第一,全社会都应该重视和尊重老师。  相似文献   

20.
编读之桥     
《师道》2004,(1)
《师道》,我想对你说《师道》,你知道吗?读了你,我总想对你说,你是春天里的细雨,缓缓滋润着干枯的心田;你是春天的和风,轻轻吹拂着沉睡的情感;你是春天里叮叮咚咚的泉水,弹奏着最美妙的心灵乐曲;你是春天里明媚的阳光,驱散了教师心中的阴霾;你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