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茹太素挨打     
明朝有个大臣叫茹太素,好作无病呻吟的长文章。有一次,他写了一个长达一万七千多字的奏本。明太祖朱元璋叫人念了六千三百七十字,还听不出个所以然来,盛怒之下,当着文武百官之面,打了茹太素一顿。第二天,明太祖叫人把这个奏本继续念下  相似文献   

2.
明太祖朱元璋的大臣茹太素写了一个17000多字的奏本,明太祖叫人念了6370多字,还听不出所以然,盛怒之下,打了茹太素一顿。第二天晚上,明太祖叫人继续念,念到16500多字,才知道是建议办五件事,其中有四件事切实可行。次日,明太祖表扬了茹太素,也指出:如果开门见山写500多字,也就足够了。现在写空洞长文章挨打  相似文献   

3.
在一本书上,看到一段朱元璋披阅奏折的故事。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收到刑部主事茹太素一封奏折,看了半天,看不出个头绪,心里烦躁,让别人念给他听。听到6337字时,仍听不出个眉目,气得他把茹大素喊来,打了一顿大板。第二天晚上,他又想起这件事,就叫人继续念下去,一直念到16500字时,才听出了个门道。原来茹大素提了5条建议,其中4条都是有价值的,可行的。朱元璋严厉批评茹大素:你讲的5件事,只用500字就可以了,为什么要啰啰嗦嗦写到17000字呢?  相似文献   

4.
(一) 现场短新闻用作者在新闻发生现场捕捉到的细节、材料来报道新闻事实,以"活动"着的视觉形象和现场画面来传递信息、报道事实、感染受众。报纸的新闻采写应该充分借鉴现场短新闻现场感强这一特点,这是它增强与电视传媒竞争的有力手段之一。 第一,现场感可以增强报纸新闻的真实感、可信性。 报纸新闻多选用现场发生的可触、可感、可视的事实材料,可使新闻更具有个性、具体性、富有动感和生活气息,增强报纸新闻的真实感和可信性,使受众信服。 解放军报1998年7月对日一版的新闻《共产党员的位置在水线》,记者运用视觉新闻或目…  相似文献   

5.
短新闻写作初探贺治国改革开放的时代.人们生活节奏加快,一般无暇去顾及那些长篇大论,而是有目的地选择精短的新闻阅读。同时.报刊信息量增大、不可能都发长篇新闻报道。更多的是需要短新闻。这就给新闻写作提出了新的命题,向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6.
由中宣部委托中国记协主办的第一届“现场短新闻”评选工作圆满结束后,为了进一步加强新闻队伍的作风建设、改进新闻文风,为了给更多的新闻工作者提供实践的场所、练笔的机会,中国记协已决定继续主办第二届评选活动,评选范围也扩大到中央部一级的专业报和省一级主要新闻单位。为了推动这一活动的开展,很有必要对“现场短新闻”的界说及写作特征作一些探讨。什么是“现场短新闻”呢?结合首届评选工作的实践,我想是否可以作如下表述:现场短新闻就是记者(作者)在新闻发生的现场,捕捉住一个凝聚信息、富有特征的场面或片断,不枝不蔓、不追  相似文献   

7.
胡海明 《报刊之友》2013,(8):145-146
好的新闻与好的文学是水乳交融的。西人有言,新闻可以是"急就的文学",文学则可以是"常新的新闻"。唐诗是中国文学的一座高峰,"望之弥高,钻之弥深",其中就不乏"常新的新闻",杜甫、白居易等现实主义诗人的不少作品,"为时而著,为事而作",堪称"短实新"的典范。  相似文献   

8.
一、新闻写作的特征倘若读者看不懂你所写的是什么意思,那么,无论是任何形式的再好的作品也是无用的。新闻写作则更是如此,它应是读者能看懂的一种写作,或是迅速提供给读者中的他或她原先不得而知的信息的一种写作。如果读者对你所写的新闻不能理解或理解不了,当然这也是传播学上的一个问题,那么就更谈其不上彼此间的感情交流、融汇贯通了,其传播功能和纽带作用也必然成为一句空话。假若读者对你写的新闻感到厌烦、迷惑甚至是恼火,那么,读者中的他或她将最有可能找些其他更为有趣可读的东西来读,而将你的所谓“大作”抛到脑后。因此,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现在的新闻写作应具有什么样的特征? 笔者认为:短而精即简明扼要并有深度应是当今新闻写作的最主要的特征,换言之,长不是新闻的特征,长者也  相似文献   

9.
10.
马烈 《记者摇篮》2006,(8):34-34
在短新闻中有一类作品叫做现场短新闻,由于其短小精粹,现场感强,受到众多读者的喜爱。那么,怎样才能写好现场短新闻呢?现场短新闻的界定现场短新闻是作者在新闻事件发生现场,以耳闻目睹的事实和短小的篇幅再现于形象描摹中的纪实性现场报道。现场短新闻是作者发自现场的目击式的新闻,不是事后现场追补的新闻。记者是事件的目击者,参与者和见证者。现场短新闻是再现式的报道,不是反映式的报道。它不仅用事实说话,更要用形象说话,用形象化的事实说话,不用概括性事实说话。它是纪实性报道,不是预测性、评论性的报道。它是来自发生事件的现场的…  相似文献   

11.
短新闻写作手法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位老记者说:“干新闻这一行,最难写的是短新闻。”这位老记者之所以这样说,我想主要是因为在短短的篇幅里,有时要反映重大题材,有时要重现精彩的场面,有时要表现出磅礴的气势,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笔者翻阅中外短新闻佳作,觉得以下几种短新闻的写作手法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一、大处着眼,小处落笔。它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即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外国新闻学中讲的接近性,就是这个意思.大量的优秀短新闻作品表明,以小见大,是短新闻写作中常见的手法。为此,要求记者(通讯员)要大处着眼,全局在胸.尽管笔下所写的只是一些具体的新闻事件,而心中所想的,眼光所射及的,却是广阔的、深远的内容。应透过一厂、一店、一人、一事,反映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问  相似文献   

12.
陈融 《青年记者》2009,(24):93-94
现场短新闻,是报纸宣传中常博得读者欣赏和喜欢的一种报道形式,也是最能代表新闻记者特色的一种常用体裁。它以新、短、快、活见长,现场感、时代感和立体感强烈,比一闪即逝的动态报道有生命力。写好现场短新闻,有助于推动新闻改革,改进采访作风。  相似文献   

13.
一 现场短新闻,是报纸宣传中常博得读者欣赏和喜欢的一种报道形式,也是最能代表新闻记者特色的一种常用体裁.它以新、短、快、活见长,现场感、时代感和立体感强烈,比一闪即逝的动态报道有生命力.写好现场短新闻,有助于推动新闻改革,改进采访作风.  相似文献   

14.
如何实现新闻的散文化、面面化,从而增强新闻的可见性、可读性?我以为,“蒙太奇”(montage)不失为一种成功的艺术表现手段。“蒙太奇”本是电影制作中一个术语,就是按照影片所要表现的生活内容和主题思想,把拍摄的那些分散的不同的镜头经过选择、剪辑、组装,编制成连贯的完整的影片。它是电影艺术的一种特殊表现手段。  相似文献   

15.
大凡自学新闻写作的人,从入门到熟练都要经过一个短——长——短的过程。这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不断深化的过程。有人说,现在提倡写短新闻,短了不是很好吗?岂不知前边的短和后边的短有着质的区别。初学写作时候的短,是由于不懂、不会、不熟的原故,因而拿起笔来觉得没啥可写。枣核解板——两句。也不容易发现生活中有价值的新闻,偶尔抓住一个题材,也不知道该怎么写。这里有许多原因,如选材、提炼主题,写作技巧等。除了这些之外,我以为这和初学者不懂得采访的重要性有很大关系。常常由于不会采访,或采访不深,主题不明造成的。特别是基层通讯员利用业余时间学着写,自以为对自己周围的人和事十分熟悉,看到一点,或听到一些,就动手写。由于对要写的人或事知之  相似文献   

16.
改文风,呼唤新闻短下来。究其实,"短下来"只是第一步,更高的要求,应该是又短又好。好的短新闻,不仅仅是指篇幅上的短,而是有思想、有内涵、有韵味的短。短文未必没有深度,短不意味着浅。正如深度报道不是长文的代名词一样,肤浅的报道也不是短文的代名词。如果"短"只体现在形式上,而行文思想干瘪,内容空洞,读来乏味,那就失去了短的意义。曹丕说文以气为主文短不能  相似文献   

17.
“历史是昨天的新闻,新闻是明天的历史。”新闻与历史在本质上确实是一个东西。所不同的是,二者存在时间上的差别。因而,新闻和历史有许多共同之处,如它们都强调要真实地反映事实,都强调作者在写作中要具备严肃、公正的态度,要忠于事实,忠于真理。同时,在我国法如烟海的古代史书中,有许多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精品.不仅为后世提供了值得研究的史料、史实,而且也为我们留下了可供借鉴的史家笔法。唐代的刘知几在他所著《史通·叙事件,提出史家叙事的方法.即尚简、隐晦、妄饰。他特别强调尚简笔法的重要作用:“美史以叙事为工,而叙…  相似文献   

18.
新闻采写,有句行话叫“成在写作,功在采访”。即写作是第二位的,采访是第一位的。对现场短新闻来说,现场采访则显得尤为重要。现场采访,既要遵循一般采访规律:手、腿要勤,五官并用;更要注意现场采访的特殊规律:重在观察。具体来说是: 第一、重事实,少框框。现场采访与一般翻资料、开座谈会的采访不同,后者需要有个采访提纲,便于有目的地摘录资料、引导发言;现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闻改革的不断发展,新闻界的同仁越来越重视现场短新闻的拍摄。什么是现场短新闻呢?现场短新闻,是指新闻记者直接在新闻事件的现场,向观众报道的新闻价值较高、篇幅短小的新闻。也可以说,现场短新闻是一种比较灵巧、好驾驭的新闻形式,是记者可以随时捕获新闻的一种轻武器。当然,要真正写好它,写出分量,写出文采和韵味,写出"鲜活"的凝重或灵动,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必须有点扎实的功夫,并且要全力以赴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20.
关于电视短新闻的文字稿的写作,目前有着不同的说法,其分歧主要集中在对画面和声音功能的不同理解上。在电视新闻的传播过程中,电视画面和声音是紧密联系的,不是相互游离的。它们的相互联系可以说自一条电视短新闻的构思之初就开始了。新闻写作是以采访为基础的,电视也不例外。当我们在考虑电视新闻写作的时候,其实往往是已经经历了前期采访、现场采访拍摄、初步编辑等过程,此时构成电视短新闻的典型画面已经成型,我们主要考虑如何写出与这些画面相匹配的语言文字稿。有人很形象也把电视新闻的写作比喻是“带着镣铐跳舞”。这个“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